猜疑心要不得

所谓“猜疑”,便是无根无据地猜测怀疑。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或是

听信别人的飞短流长,捕风捉影,由此去猜测对方如何如何。然后产生戒心,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造成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心理隔阂。

中国古代有则寓言,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个人丢了斧头,便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左看右看,觉得那个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势、面部的神气、说话的腔调,乃至一举一动,实在都极像偷斧子的人。

过了不久,这位丢斧人找回了遗失的斧子。这时候,他再看邻居的儿子, 又觉得那人的一举一动,的确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猜疑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心态,也是一种极其无礼的行为,更是和睦人际关系的一大祸害。多一分猜疑,人际之间就少一分诚意,多一分庸俗的烦恼和无聊的忧愁,给了别有用心的人多一分可乘之机。互相猜疑,会使集体涣散,人心各异,影响学习,影响生活。无端地互相猜疑,会使同学、邻里、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与矛盾,难免伤感情,结芥蒂。好朋友之间也可能因此反目,产生怨恨。一个人,如果过份猜疑,而又不知醒悟,很可能就会酿成大祸。

英国哲学家培根是这样告诫青年人的:“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它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远朋友,而且也扰乱事物,使之不能顺利有恒。”

古诗云:“长相知,不相疑。”意思是说,彼此要深切了解,才不会彼此猜疑。同学之间要不相疑,就必须“长相知”,“让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努力改变有碍于与人交流的癖性。在班集体中,与同学融洽相处, 善交朋友,常与他人促膝谈心,沟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