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

隶书又叫“佐书”,形成时间约在战国晚期,成熟期在汉代。它是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省。汉字字体发展到隶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的隶书,字形跟楷书很接近,一般人都不把乙瑛碑隶书看作古文字。所以,从小篆到隶书可以说是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革命。相传隶书本是下级小吏通用的应急字体,后经程邈整理,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隶书字体。汉代主要使用的文字是隶书。西汉早期的隶书,跟秦代的隶书一样,还不像东汉中叶以后的八分隶书那么成熟。但它已抛弃图画线条形式,采用抽象符号,笔画简洁,以方折笔画代替圆转笔画,显示出古汉字向楷书过渡的趋势。东汉中叶出现的八分隶书显现出当时人们求美尚雅的趣味,书法作为一门精致的艺术于此而生。八分隶书体有如下的特点:字体一般呈扁方形,捺笔大都在末尾有略向上挑的笔法,较长的横画在收笔时也略向上挑,形成上仰的捺脚式尾巴。这就使波折多、字体美观与书写较方便结合起来了,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