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众多优秀曲目

那是在东晋时期,当时有个著名的大曲演奏家,他叫做桓伊。桓伊,字叔夏,他为人谦虚朴素,即使有功劳也不张扬。桓伊最擅长吹笛,曾经被称为“江南第一手”,晋孝武帝最喜欢听他吹笛子和演奏大曲了。

有一次,晋孝武帝请桓伊赴宴,那时在座的还有个大臣叫谢玄,因为他平日很是清高,晋孝武帝对谢玄很不喜欢,也有了猜忌之心。

这时,晋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吹了一曲后,就说:“臣在大曲的技艺虽然不如吹笛,但也能凑合着给大王演奏几首,就请大王另外请个人来吹笛伴奏,我为大王表演大曲吧!”

晋孝武帝准奏,他命乐伎吹笛给桓伊伴奏。桓伊又说:“这个宫廷乐工必与我配合不好,我有一个家奴与我配合得很好。”

晋孝武帝便命人找来家奴,家奴吹笛,桓伊唱道:

为君者固不易,为臣者则更难。忠信不显见,反道猜疑受祸害。周公旦助文、武,《金胜》之功不可灭。推心辅王政,管、蔡二叔传流言。

《金胜》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据传周武王重病之时,其子周公旦为之祈祷,愿意替父生病。这份祈祷文后来藏在柜子里。待周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成王发现祈祷书,才明白周公旦的耿耿忠心。

桓伊用表演大曲来进谏孝武帝,让他不要猜疑谢玄。谢玄听完这首大曲后,他的眼泪哗哗直往下流,几乎浸湿了衣裳,晋孝武帝也感到万分惭愧。

其实,在东晋和刘宋初期,宫廷清商乐创作中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其中以东晋著名乐师桓伊创作的笛曲《梅花三弄》比较著名。

《梅花三弄》结构简明,曲调朴实。开头有一个散板的引子,紧接着出现了明快有力的主题旋律,它与另外几段奔放的曲调在不同音区作三次穿插对比,反复刻画和赞颂了梅花不畏寒霜的性格。

此曲在曲式上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叠句,每个乐段结尾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句,它可能就是清商乐中的“送”。同一个主题旋律在高、低、中三个音区反复再现。这也是清商乐中常用的手法。

从笛曲来讲,就是所谓上声弄、下声弄、游弄合称三弄。其实以叠句开始,每段乐曲结尾有一相同的尾句,在相和歌中已属常见。所以,通过《梅花三弄》,可以明显看出清商乐和相和歌在形式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宋、齐、梁、陈各朝,清商乐的创作虽然大部是脂香粉气的艳曲,如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春江花月夜》等,但也有清新可爱值得玩味的佳作,比如传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乌夜啼》和南齐檀约填词的《阳春》。

《乌夜啼》原是西曲中有歌有舞的舞曲。据说它的曲调相当哀婉动人,它的伴奏形式、歌声舞态与吴声《子夜》、《前溪》等迥然不同。北周庾信、唐人李群玉《乌夜啼》诗可作证明。

清商大曲还保留着西曲的某些特征,如大量运用叠句,音阶形式以核心五声为骨干,兼用清角等属于七声结构的偏音等变音。与《胡笳十八拍》等曲一样,在同一乐句变化再现时常用色彩性变音进行变化装饰。还有,出现于四五两段与七八两段间的同一叠句,从曲式结构来看,大致与西曲一致。

它的曲调格律、情调也与西曲《乌夜啼》和的歌词完全吻合,《阳春》原是六朝乐师沈约《江南弄》四曲之一,曲调都是来自西曲的。

沈约重新填词的《阳春》,曲谱早已散佚,《阳春》谱虽然没有歌词,但明显地留有声乐曲的特征,与沈约词相配几乎完全吻合。

《阳春》通体运用叠句,它的叠唱方式,除首句叠唱上句外,其余各句均叠唱下句。这种叠唱的下句,可能就是由众人帮唱的和声。它一般均配有固定的歌词。

此外,南齐乐师王融的《法乐》12曲,以及梁武帝的《上云乐》7曲、《正乐》10曲等,是宣扬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产物,反映了神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深刻影响。

589年,隋国统一全国后,仍然设有清商署,专管六朝以来的清商乐和当时保存的所有汉魏旧曲,总名清商乐,简称清乐。

隋文帝时,清乐作为华夏正声,在七部乐中列在国伎之后,受到相当重视。主要曲目有《明君》、《广陵散》、《激楚》、《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等。

隋炀帝对清乐也十分喜爱,曾令乐工白明达等人利用其曲调大制新词艳曲,如《泛龙舟》、《斗百草》等。

清商大曲的典型曲式也由三部分组成,即引起、乐曲主体和结束。引起是几段器乐演奏,称为几部弦。如瑟调曲为七部弦,清调曲为五部弦,平调曲为八部弦,楚调曲为一部弦。

乐曲主体由多段歌唱与器乐伴奏构成。称为歌弦。每唱一段,结尾总有一段器乐演奏的“送”声。结束部分是几段器乐演奏,称几部弦,有时也用契代替,《明君》结尾就用“契”。

隋代清商乐的歌词由多首五言四句短诗构成,西曲短诗常常使用和声帮腔,有时还兼用送声。如《西鸟夜飞》等,每两句结尾的和声都是“白日落西山,还去来”,最后面的送声是“折翅鸟飞,何处被弹归”。

清商大曲与相和大曲相比,虽然基本骨架相同,但内部结构更复杂些,器乐演奏的比重也大些。“送”的使用,更可以看出吴声西曲对它的影响。

[旁注]

谢玄(343年~388年),东晋著名的将军、文学家、军事家。他21岁时是大司马桓温的部将,后官至大都督,主管七州军事。他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并且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晋孝武帝(362年~396年),即司马曜,晋简文帝第三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司马曜4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

刘宋 南北朝时南朝的第一个朝代,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的,他改国号为宋,定都建康。因为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他的家族社会地位显赫。但他却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他在刘宋王朝任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等。

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所以如果按照黄帝为纪元,至今已有道历4700多年的历史。

陈国 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都城建康。陈国控制了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我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陈朝一家。

隋文帝(541年~604年),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局势,完成了大一统,并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我国成为盛世之国。他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辽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春江花月夜》 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36句,每4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是千古绝唱。

[阅读链接]

关于沈约的《梅花三弄》,也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叫王徽之,他久闻桓伊善于吹笛,但一直未见其面。一次,他们在旅行途中偶然相遇。

王徽之请求桓伊演奏,于是桓伊即兴吹奏一曲《三弄》。从此,这支乐曲广为传播,后来又被琴家们所吸收,改编为琴曲《梅花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