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天广乐——远古先秦乐舞

歌舞大曲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大型歌舞曲,大曲的前身是来源于远古和先秦时期的歌舞祭祀典礼。

在上古时期,民间的歌舞活动更是广泛普及,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是有歌舞存在的。因此,歌舞是古代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本能的一种文化需求。

上古三皇舞、龙凤舞、六代舞等主要是用于祭祀典礼的,它们与后来汉代的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几乎完全相同,可见后世的大曲都是上古各种乐舞的继承和发展。

千年传承的远古三皇舞

那是在远古时期,黄帝刚刚打败了蚩尤,他的部落才强盛不久,便遇到了一场大的干旱。这次大旱竟然一直旱了7年,直旱得是河干井涸,草木枯焦,百姓叫苦连天。

黄帝教人民在田间地头开挖了井,他想用井水来灌溉农田,补救抗旱。黄帝的办法虽然有些效果,但那点井水与大旱相比真是杯水车薪。黄帝万分着急,他用尽了方法,却总是不能得到霖雨来缓解旱情。

上古时期,本来就是很迷信的时代,因为人类智识还不能够去明了各种自然的现象,人们便以为世上是有神仙存在的。

黄帝总是求不到雨,他便决定去祈求神仙了。但是,神仙又是不能说话的,黄帝只能请教一种专门会传达鬼神意思的人,这种人就是巫师了。

这一天,黄帝请来了许多巫师,那些巫师穿起五彩的衣服,他们手执牛尾载歌载舞,用来娱乐神仙。但是他们这样舞了整整一天,竟然还是不下雨。黄帝万分着急,他亲自带领百姓们唱歌跳舞,想用歌舞来让神仙娱乐。但歌舞过后,还是不下雨。

巫师就向黄帝提议说:“大王,这次旱得这样厉害,一定是叫做‘旱魃’的鬼怪在做崇。我们可以打扮成旱魃的样子,然后晒在太阳底下,这样,旱魃就害怕了,他就会离开这里,也就可以下雨了。”

黄帝觉得巫师说得很有道理,便依从他们,让这个巫师装扮得像旱魃一样,然后还举行了一个叫“曝巫”的仪式,结果天还是没有下雨。

黄帝用尽了各种办法,可他还是一筹莫展,毫无办法。黄帝万般无奈,他便决定要亲自到野外去祈求下雨。

黄帝沐浴清洁之后,他向上天祈祷说:“上天降下来灾祸,一定是我做得不好的缘故。我愿意自己领罪,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不好,而害了百姓们的性命?是不是因为我的宫室造得太高太美呢?是不是因为女人扰乱政事呢?是不是因为小人谗言盛行呢?”

黄帝用这几件事情来责备自己,从而得到了百姓们的同情。没过多久,天果然就下了雨。后来黄帝就以这件事作了一段乐舞,取名叫做三皇舞,用来纪念这次忏悔得雨的事情。

山东地区,早在公元前22世纪,上古四大名贤尧、舜、禹、汤,他们的部落先后都在此地繁衍生息。这里也是商代先人活动的重要地区,著名的古代三皇舞就是出自于这里。

黄帝创作的这次乐舞大曲,不但有铿锵的音乐,还有美妙的舞蹈,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和巫师前来参加祭祀,可见这种乐舞典礼是多么隆重。

歌舞大曲其实就是大型歌舞曲,它是指历史上存在于各重要乐种中的大型乐曲,尤其是汉魏时期的相和歌、六朝时期的清商乐和唐宋时期的燕乐这三种大曲,它们都是兼有乐器演奏的大型歌舞曲。

歌舞大曲运用非常广泛,比如歌舞、歌伴舞、花灯歌舞、民族歌舞、民间歌舞等。

其实,歌舞在表演艺术中的运用也很广泛,任何一种戏曲剧种都离不开歌舞伴奏。当然,古代宴会上也常用歌舞大曲的形式来渲染酒宴的气氛。

歌舞的历史非常悠久,歌舞中的大曲则是由原始乐舞发展而成的,是比较正规和宏大的艺术样式。歌舞大曲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歌舞大曲历史悠久,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段。前一时期包括先秦、秦汉和魏晋等,后一时期为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等。

前一时期的大曲中,音乐是其中主要的成分,舞蹈的成分还是比较少一些。而后一时期,在经过了历史上的隋唐时期中外各族乐舞大交流后,舞蹈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了,从而真正达到了歌舞和音乐融合的古代大曲峰巅时代。

汉魏时期的相和歌、六朝时期的清商乐和唐宋时期的燕乐这三种大曲,其前身都是远古时期的祭祀乐舞。古代民间的歌舞活动更是广泛普及,因此,歌舞是我国古代人们本能的一种文化需求。

远古时期的传统民间乐舞大多都和祭祀求雨有关,如比较古老的三皇舞、龙凤舞和傩舞等。其中的三皇舞是一种民间祭祖、求雨和祭祀的舞蹈。此舞相传上古三皇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有人认为,三皇舞反映的是我国原始人从爬行到行走的过程,因为演出三皇舞的舞蹈者出场时是爬着出场的,大致内容是人类穿着树叶、兽皮到山顶玩耍,然后人们遇见一头怪兽“夔”,人们将其杀死,用它的皮蒙成一面大鼓,然后手拿着夔的臀骨跳了起来。

还有人认为,三皇舞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商羊夔舞”。这种舞蹈已经有了4500多年的历史了。商羊是传说中古代的一种鸟,每当天将要下雨前,商羊鸟便从高山树林中飞出来。它一边戏耍一边到处啄食,然后它进行各种蹦跳的活动,直至降雨后才逐渐散去。

随着时间的累积,人们发现了这一规律,只要商羊鸟聚集活动了,人们就可以断定天快要下雨了。所以在远古时期,商羊鸟聚集活动,就成为了古代先民们判断下雨的征兆。

后来,中原地区遇到很大的旱情,商羊鸟就再也不出来了。人们忧心如焚,求雨心切,就以人假扮成商羊鸟,来进行祭祀求雨的活动,渐渐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三皇舞。

三皇舞等原始乐舞都是我国大曲的源头,而我国能够诞生这种歌舞大曲,也是有必备条件的。在“中原之地”有沉淀于地下几万年由树木变成的优质煤、也有由海洋动植物变成的“沼气”和“石油”,这儿还有“雷泽”和“大野泽”,这里属于黄河中下游区的冲积平原。

这一地区是华夏民族5000年来,一直繁衍生息的地方,以农、牧、渔业为主要的生活生产方式,远古人祭祖祭祀逢旱求雨,也是最为广泛和隆重的民俗活动。

还有,从三皇舞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它是有别于其他的祭祀舞蹈的。三皇舞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它所产生的年代看,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祭祀乐舞。

三皇舞不仅是我国大曲的起源,还是古代民间舞蹈一枝独秀的奇葩,也是远古时期人们祭祀舞蹈中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因而在我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上,三皇舞具有弥足珍贵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皇舞指的就是三皇置治那个时代,大约在公元前4577年至公元前2697年,三皇也就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它较早出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根据《史记》记载:

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26年,丞相李斯说:“古代有三皇,是天皇、地皇和泰皇,三皇之中以泰皇地位最高。”

当然三皇的说法还有其他几种,有人说三皇是燧人、伏羲和神农。也有人说三皇是伏羲、女娲和神农。还有人说三皇是伏羲、神农和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古籍《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和黄帝也就成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根据三国时期东吴著名学者徐整在《三五历记》中记载: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在远古时期,人们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祭祖活动,舞乐作为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内容,人们还要跳三皇舞。

很显然,近世的祭祖祭祀求雨的仪式与远古时期,甚至与后来秦汉时期的仪式都有所不同。祭祀求雨仪式中,人们所抬的关公像,殷商、秦汉包括三国之前肯定都是没有的,这说明古代祭祀仪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同样,后来人们所跳的三皇舞,也是承袭了古代三皇舞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必然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的,这也是一切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随着历史的演变,几近绝迹的三皇舞得到重新挖掘和整理,它逐渐被剔除了宗教迷信的内容,祭祀活动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废弃。

三皇舞,这一流传了4000多年的祭祀求雨舞蹈,变成了人们在庆祝胜利和欢度春节时的民间娱乐活动。

但是,三皇舞作为几千年的祭祖、祭祀和求雨的舞蹈,它从通神、敬神、娱神到自娱、娱人的发展变化,恰好反映了宗教祭祖祭祀巫术的舞蹈发展史及演变的普遍规律,成为典型的古代祭祖祭祀求雨舞蹈的“活化石”。

还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原地区古老丰厚的历史文化,因而在中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从而也就诞生了古代大曲的鼻祖三皇舞等远古乐舞了。

还有,在我国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中原地区古有华胥、伏羲和颛顼,后有帝皇尧、舜和禹等在这里繁衍生息,祭神、祭祖的活动也在这儿产生也是理所当然的。

后来春秋时期,有儿童唱的一些歌谣也可以印证三皇舞的存在。据古籍记载,古代兖州孩童们有模仿商羊的样子,他们一脚站立,直起两臂蹦蹦跳跳的舞蹈习俗。当然还有一些舞蹈时的歌谣:

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搿蹬搿蹬秧秧,就是模仿商羊。

蹩、蹩、蹩脚磐,脚媻底下有蚰蜒,

金祗、毛蓝,小脚、一缠。

其实,关于三皇舞中“夔”与“商羊”的争论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夔与商羊,是两种传说中的兽与鸟,与传说中的龙、凤和麒麟等一样,它们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还有人认为“夔”与“商羊”在古代某个时期因某种原因而灭绝了。

不过,三皇舞和商羊夔舞作为一种祭祀求雨的舞蹈是古来有之的。至于三皇舞和商羊夔舞形成的确切年代,民间传说形成于远古的三皇时代。

不过,依照典籍考证,这两种舞蹈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当然,在考虑到古代先民宗教观念的萌芽和浓厚兴趣,还有农业生产早在殷商时就已成为社会的主要方式这一事实,把三皇舞和商羊夔舞的起源定于殷商之前的远古时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三皇舞的舞蹈动作并不复杂,它的舞步简单、节奏平稳、气氛凝重、风格古朴。一般的三皇舞需要用3人或者9人表演,这些人赤背露体,下身系着树叶、兽皮或者麻布,手拿骨头,骨头顶端上方左右各有两孔系铜铃和两朵红缕彩结花,他们手脖、脚脖上各系有一对铜铃或者是其他装饰物。

人们跳三皇舞时,在鼓乐队的伴奏下,人们模仿猿人爬行、站立、行走和蹦跳的姿势。人们的步伐有并、弓、追刺、三步一停、十字步、禹步、尧步、蹉步、缠丝腿、跑跳步、回旋步、軲氇毛和缠线蛋等。

三皇舞上肢动作有小五花、大五花、风火轮、拐子架、顺子架、前扑后仰、登蹬嚓、颗头作揖、大甩臂、小甩手、搂后桥、扔人子、颊倌、叠筋等。

其实,这些三皇舞的舞蹈动作是吸收了祭祀典礼的舞蹈动作改变而成的,并进行了各种箔花舞蹈队形的穿插变化。

三皇舞的舞蹈主要动作有腿屈膝,动力腿弓步向前,或者向上屈膝抬腿,上身随着腿的方向倾斜了。同时,双手拍击一次,有半脚尖立起交替进行的动作。

三皇舞队形的排列有横排、直行、十字形、走蜗牛队形、二龙吐须、八卦图、八卦阵、里逻城、外逻城队形等简单而又多变化。

三皇舞的伴奏乐器有尖孳号、鼓和大铙等民族管弦乐和打击乐器。整个三皇舞的舞蹈可以多次反复进行。这种舞蹈的主要特点是屈腿佝脚而舞,这是模仿原始人蹦跳的典型动作,这也是三皇舞与其他祭祀舞蹈的不同之处。

三皇舞同大多数古代祭祀舞蹈一样,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后世宗教祭祀程序的影响,它的动作较为简单、单调、重复,舞蹈的表情也不够丰富,审美的意义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但是,作为古代大曲舞蹈的“活化石”,三皇舞在古代大曲舞蹈史上,特别是古代祭祀舞蹈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并对我国民间大曲舞蹈创新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三皇舞的遗存,对研究我国上古时代宗教祭祀舞蹈和大曲史上,具备较高的文化价值。

在我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对于一些现象不能做出正确解释,人们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在主宰着一切,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对天、地、祖先、鬼神和动物图腾崇拜的,同时产生了原始的祭祀舞蹈。

远古时代宗教祭祀的舞蹈有了进一步发展,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保存了大量先人祭祀舞蹈活动的情况,其中记载比较多的是求雨祭祀舞蹈。在我国远古时代,农业是北方先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的充足与否对农业收成的丰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前人的研究与考证,先人用于祭祀求雨的舞蹈主要有三皇舞和龙凤舞等。后来,三皇舞成为远古时代的祭祀舞蹈的几个不多的舞蹈之一。

后来,人们通过对三皇舞的动作分析,对三皇时代的祭祀求雨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此舞的特点是屈腿而舞,这是模仿猿古人蹦跳的动作,也是与其他祭祀舞蹈的不同之处。

人类早期的舞蹈有许多是模拟鸟兽动作的,他们模拟鸟兽舞蹈,或者是为着表现狩猎胜利后的喜悦,或者认为可以获得动物所具有的勇猛、灵活和矫健的品质,同时也希冀动物神灵的保佑。

古代先人认为模仿猿这种灵异的兽,就会得到它的保佑,从而带来吉祥,使庄稼免除旱情,秋天便能获得丰收。

人们通过对三皇舞流传和变迁的考察,可以看出古代祭祀舞蹈发展的一般规律。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舞蹈发展的轨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科学知识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古代三皇舞大曲慢慢失去了它的功利性价值和舞蹈对象,并加以分化。

一部分在流传中逐渐消失失传,一部分则世俗化、艺术化,融于民间表演艺术之中,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大曲舞乐。

三皇舞从通神、娱神的祭祀舞蹈,转变为群众性民间自娱和娱人的表演性艺术形式,具体来说,三皇舞的发展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从功能上看三皇五帝时期的三皇舞是属于宗教祭祀的舞蹈。人们是为了求祖先保佑或是求雨而跳的,这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

但是三皇舞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大曲舞乐,则完全没有了祭祀求雨的内容,它成为了欢乐和喜庆感情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更多的是强调了它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完全失去了它的宗教价值和祭祀意义。

还有,从舞蹈对象看远古时期的三皇舞是跳给神看的。舞者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敬神、拜神和娱神,人们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从而普降甘露滋润人间。但后来的大曲舞乐的舞蹈对象则由神转变为人,从而成为民间自娱和娱人的舞蹈,这便是说舞蹈对象有了本质变化。

当然,从时间上看古代三皇舞是炎黄部落为了祭祀求雨而跳。因而逢旱祈雨时所跳的三皇舞,一般是在每年的春夏两季。

后来的大曲乐舞是在每年春节和佳节时跳的,又或者是在酒宴上跳的,这便是为喜庆和欢乐,因而在时间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实从地点上看,古代的三皇舞和商羊夔舞是在野外的田间地头前跳的,是一种全民性的民俗活动。而后来的大曲舞乐的表演则是在广场和酒宴中跳的,演出地点截然不同,演出条件也不同了。

还有从舞蹈者来看,远古时代三皇舞的舞者一般为男性,手拿夔臀骨,而妇女是绝对不准参加的。而后来的大曲舞蹈者有时是男女对半,有时则全是女性来舞蹈的,可见三皇舞和商羊夔舞已失去了往日神秘的宗教意味,而成为了通俗的、民间的和大众的娱乐大曲舞蹈形式。

从舞蹈伴奏上看,古代三皇舞的伴奏乐器十分简陋,主要由鼓、响板等打击乐组成,后来的大曲乐器伴奏则丰富得多,除了鼓等民族打击乐之外,还有尖子号、大铙、小铙、大镲、小镲、喇叭、笙、云锊、板胡等管弦乐,因而后世大曲舞乐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了。

三皇舞的这些发展变化,充分说明了在大曲舞蹈发展史上,三皇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成大曲乐舞,这种舞蹈本身也包括了远古舞蹈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始终在进行当中的。

三皇舞这一古代祭祀舞蹈对研究古代大曲舞蹈史,特别是了解殷商之前远古时期的祭祀舞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三皇舞也对于繁荣后世的大曲舞蹈创作,丰富大曲舞蹈语汇,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皇舞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在以后的时代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旁注]

蚩尤 中华始祖之一,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他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经过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后来的中华民族最早主体。

黄帝 又名轩辕帝,是我中华民族的始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因为在他统治期间,我国的土地是黄色的,所以称为黄帝。

旱魃 也叫做“旱母”,是我国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据说它长两三尺,袒露身躯,眼睛在头顶上,行走起来如风。它经过的地方都会出现大旱,赤地千里。我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古时人们将许多自然现象归之于鬼神的支配,如干旱,就认为是“旱魃”在作怪。

尧 上古五帝之一,史称“唐尧”。他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当他得到帝位后,便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立了第一个都城,后来迁都平阳。他当政时期天下安宁,世风祥和,因此,人们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花灯 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在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五代 也称“五代十国”,是我国的历史朝代名词,从907年至960年。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5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夔 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形状如牛,身体是白色的,头上没有角,只有一只脚,它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大多数古籍中认为它是蛇状怪物。在我国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具有古拙的美感。

中原之地 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曾长达5000年居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古人常将“中土”、“中州”和“中土”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是古代华夏族的发源地。

《史记》 由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伏羲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中华大地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中华文明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发明创造了八卦,这是我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我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

徐整 三国时东吴的太常卿,他撰写了《毛诗谱》,注有《孝经默注》,另外他的著作有上古传说的《三五历记》及《五远历年纪》,为目前所知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

春节 我国民间非常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颛顼 古代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他在位时期,禁绝了巫教,他是舜的高祖。据说他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兖州 古地名,也就是后来的山东地区。在春秋以后,人们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就是其一。九州也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等。

商羊 我国远古时期传说中的鸟名。它飞舞定有大雨。同时也比喻有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据古籍中说,它在下大雨之前,常常屈足起舞。

禹(公元前2081年~公元前1978年),上古姒姓,夏后氏,他名文命,号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帝舜把天子位禅让给他,他登基为帝,用铜铸成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禹在位15年,后世尊他为大禹。

八卦 也叫周易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象征意义的符号。它在我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

卜辞 商朝晚期人们在占卜时,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有时也刻有一些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这些文字记录是我国黄河中下游文明最早的文字记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龙 在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它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具有9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传说它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在我国封建时代,它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它还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与凤、麒麟并称”三灵兽”。

三皇五帝 自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后裔诸神,也就是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帝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许多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或首领称为“三皇五帝”。

笙 传统乐器。它是一种古代民间的演奏乐器,通常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同时笙也是我国独有的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后来“笙”也有了其他涵义,比如“笙磬同音”指音声和谐,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

炎黄 传说上古我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黄部落都居住在中原,炎帝和黄帝也是我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对后世影响很大。

大铙 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形体巨大,使用时口朝天,柄置干座上,敲击其侧,声音雄浑空阔,悠扬久远。它不仅用于祭祀还用于军事,击铙于祭坛,则可通过朝天大口,上达苍穹,呼应天地,以祈神明保佑,国泰民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

殷 又称“商朝”、“殷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国后建立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了600年,后被周武王击败而结束。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

[阅读链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三皇舞其实是反映上古时代,我国的原始人由爬行到站立行走的过程。

据传说三皇指的是伏羲、女娲和黄帝;也有的说是天皇、地皇和泰皇;还有说是尧、舜和禹的。

其实,三皇舞也就是上古三皇时代由可以被称为皇的人主持的一种舞蹈,又叫做“皇舞”或者“夔舞”,它是古老的一种舞蹈,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