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① 《觉醒了的中国》第 374 页。
② 《觉醒了的中国》第 31~32 页。
① 《觉醒了的中国》第 33 页。
② 《觉醒了的中国》第 97~98 页。
③ 《觉醒了的中国》第 91~92、88、94 页。
“一五”计划结束时,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 1957 年达到 102 元,比 1952 年的 76 元提高 1/3 强,
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 148 元提高到 205 元,提高 38.5%,农民由 62 提高到 79 元,提高 27%。
作者访华时了解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在书中给予了客观的反映。 第一,解决了饥荒问题。“中国一向被人认为是‘饥荒之国’”,“在
旧中国,人民在饥馑中挣扎。”作者写道:“1949 年之前,救济中国饥荒的呼吁,美国人听得太多了。⋯⋯在一般人看来,自然灾害和人口众多是中国不断发生饥荒的唯一原因。”
“人们很少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性质才是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封建的落后的中国缺乏必要的机械,无法克服这么大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困难。”“国民党的腐败和军阀作风也是造成饥荒的原因。”①作者写道:“1960年我在中国旅行的时候,曾经看到这个国家上半年遭受水旱灾害的情况。⋯⋯ 熟悉旧中国情况的西方人士告诉我,如果在过去,像 1960 年这样的旱灾,加上前一年粮食歉收,可能会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作者驳斥美国报纸报道中国出现饥荒的谣言说:“没有证据说明像过去那样发生了大规模的饥馑,或出现了成群结队的难民和乞丐的情况。”作者说:“中国不会再现 1942 年那样的饥荒,我在北京接触过的西方观察家们也有同感。”②
第二,城市居民成生活状况有很大改善。作者参观了上海。他写道:“从前,上海是以污秽和贫困窟闻名于世的。我要求参观上海最糟的贫民区。他们告诉我,最糟的贫民区已经在几年前拆除了。”作者参观了一个较差的住宅区,得到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干净的贫民区。⋯⋯这里闻不到恶臭,也没有垃圾。住在这里的居民穿的也不坏。⋯⋯我发现每个孩子看上去都是营养良好的(我在中国所到之处都没有看见儿童有营养不良的迹象)。从居民的外表看,他们住在这里,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穷,也不是因为失了业。其实,他们做着和新住宅的居民同样的工作。⋯⋯这里的居民正等着迁居到新住宅区去。我愿意把这叫做‘有希望的’贫民区,在我的经历中,这是一种全新的贫民区。”作者写道:“后来我会见了街道委员会的主任。他告诉我,⋯⋯过去的情形比现在坏得多。在国民党统治的最后那些年代,人民深受失业和通货膨胀之苦,⋯⋯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1949 年以来情况有了改善, 有了很大的改善。⋯⋯再也没有挨饿的人了。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了。”①
第三,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作者写道:“现在许多农民在节日里穿上了‘礼服’,自行车也多了。我在农民的家里还看到了收音机和钟。许多家庭有成摞的新毛毯。⋯⋯相当多的农民在银行里有存款,⋯⋯10 年前,农民在银行里存钱简直是不可能的事。”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