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钱”享誉海外
② 《觉醒了的中国》第 358、35、92 页。
① 《觉醒了的中国》第 226,235 页。
在旧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探求中国强盛的道路,有的抛头颅、洒热血; 有的辗转他乡,出洋留学。如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力学家钱伟长、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就是这样的有志之士。
钱学森 1935 年留学美国,先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学习,翌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到加利福届亚理工学院继续深造,成为美国“超音速飞行之父”、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研究生。3 年后获博士学位。1937 年至 1939 年在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工作。不久被推荐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成员。1943 年 11 月,钱学森和马利纳合作,提出了一份《远程火箭的评论和初步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了 3 种火箭导弹的设计思想。1945 年,他随卡门去德国考察 V—2 火箭研制情况。1947 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次年被选为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49 年回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授,并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0 年受美国政府移民局的无端迫害,吊销了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逮捕、拘留、限制、监视长达 5 年之久。1955 年 9 月 17 日返回中国,先在中国科学院任力学研究所所长,后到国防部工作。1986 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学森在世界航空科学史上影响很大,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是航空技术还处于黑暗时期的 30 年代。
1935 年,24 岁的钱学森,靠自己的节俭和清华大学的国外补助金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年后,他取得硕士学位,又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做了冯·卡门的研究生。冯·卡门是美国“超音速飞行之父”。在学习和研究中,钱学森除经常与冯·卡门一块研究数学问题外,还抓住点滴时间如饥似渴地攻读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有时每天要学习工作十几个小时。入院不久, 他就参加了火箭研究小组,当时火箭技术在人类航空技术史上,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钱学森思维敏捷、才华横溢,投入研究不久,他就与马利纳联合发表了《探空火箭飞行分析》的论文,找到了一些飞行计算问题的解答。3 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并被留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当时他的声望仅在冯·卡门之下。
不久,美国军方委托钱学森进行一项重大的军事研究。于是他怀着一颗狂热而兴奋的科学之心,和马利纳一起投入了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的研究课题。他们提出的报告和冯·卡门的备忘录,倍受美国军方赞赏,并完整地接受了他们的计划。美国空军曾高度赞扬钱学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的名字和他的老师冯·卡门联系在一起,从(冯·卡门)得意门生到亲密无间的合作者,共同在人类的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1 年钱学森与卡门合作,解决了圆柱薄克结构在轴向压力作用 F 的大挠度失稳的问题,从而解释了以前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果的差距问题。他们创造了“卡门——钱公式”。1949 年钱学森发表的关于核火箭技术的论文至今仍被信奉为该领域经典,卡门称赞他是“火箭技术领域的一位最伟大的天才”。1948 年钱学森被选为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50 年 2 月钱学森在纽约发表了时速一万英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的火箭理论”,成为轰动全美的新闻人物。
正当功名成就之时,一个念头在钱学森的心中形成,那就是回祖国去, 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直返大陆困难重重,他先要到香港。但他从英
国领事馆得知,签证困难。 1950 年 8 月 21 日,钱学森飞抵华盛顿,造访美国海军军部次长金希尔,当金希尔问他为什么回大陆时,他非常坦率地说: “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不愿意制造武器杀害我的同胞,这是这么回事。”钱学森刚离开五角大楼海军次长的办公室,金希尔就跳了起来:“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他无论如何能抵得上 3 师至 5 师兵力。”
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几经周折,终于在 1955 年 10 月 8 日上午 1
时 25 分,钱学森一家乘火车离开尖沙嘴经罗湖踏上祖国的大陆。
回国后,他倾心于祖国的国防事业,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等近 200 万字的学术专著,发表航空科技论文 20 余篇,为开创和发展我国国防现代化技术,培养研究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 受到国家表彰。
钱伟长是一位在力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早在加拿大留学期间, 他提出薄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通俗点讲,在“钱伟长方程”问世以前,世界力学界在处理有关椭圆形壳体、圆形壳体、锥形壳体、球形壳体、简形壳体等物体时,一种壳体就要用一个方程。而后,处理这些物体壳体时,用“钱伟长方程”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一年,他才 28 岁。此后,他又研究出簿板大挠度问题的摄动法方法,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被称为“钱伟长法”。此外,还由奇异的摄动法提出边界层理论,受到了国际同行的极大重视。在广义变分原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也较多。另外,还编著了《傅氏级数之和》大表,包括一万个三角级数。
1935 年,钱伟长大学毕业,1940 年考取了用中英“庚子赔款”招收的留
学生,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继续深造。于 1942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美国,投在世界著名力学家、航空工程学家冯·卡门的门下。被聘为由冯·卡门出任所长的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员。接连获得了重大成果,成了冯·卡门的得力助手,薪金也一增再增。
在海外的成功不会改变钱伟长报国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在 1946 年向冯·卡门提出回国要求,对方以为他嫌薪金少,许诺再给他增加。
钱伟长在冯·卡门心目中有重要地位,但钱伟长想的是报效祖国。冯·卡门善意地告诉钱伟长:“中国还很穷,科学事业非常落后,没有资料,没有设备。回国后对研究工作、对前途是很不利的。”而钱伟长却说:“国家很穷,科学也不发达,正因为这样它才需要人才。”但冯·卡门怎么也不放他回国。后来钱伟长不得不以回国探望亲人的名义提出回国要求,冯·卡门只好同意,并让他把夫人和孩子一块都带来。
为了不引起冯·卡门等人的怀疑,钱伟长离开美国时什么东西都没带, 只随身携带了一些重要资料,便悄悄登上了一条驶向中国上海的货轮。
不是他不愿意享受美国富裕的生活,也不是他执意要欺骗他的老师,而是他对祖国母亲爱得太深了!
钱伟长一回到祖国,就来到母校——清华大学。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北平,他这个教授几乎要靠借债来维持生活,可他还是几次拒绝了美国方面要他重新回去的聘请。
全国解放后,钱伟长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他是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及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长;并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全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还是波兰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学会及美国航空工程学学会员。
钱三强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
1937 年,24 岁的钱三强怀着振兴祖国的愿望,前往法国留学,踏上了研究核物理的征途。
来到法国,进了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做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学生。两位老师对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十分同情,不仅交给他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同时还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钱三强身在异国他乡,一方面努力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正义事业。
国外有优越的研究条件,加上钱三强超凡的才华,个人事业的成功指日可待,但随着中国解放战争的连连胜利,钱三强越来越思念自己的祖国,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应该为未来光明中国的原子能科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旅法党支部的支持下,钱三强准备及早回国。临行,居里夫妇交给钱三强一份双双签名的鉴定书,其中写道:“⋯⋯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近十年来,在我们领导下的这一代的科学人员中,钱三强是最优秀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三强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及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的组建,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副局长、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
钱三强热爱祖国,艰辛开拓,毕生致力于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的研制,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建立和发展,为培养、吸引人才,为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