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订户到 10 万个订户, 三峡青少年钟情《三峡希望报》
客观地说,《三峡希望报》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是一张不够成熟的报纸, 可就是这张从四开四版逐步发展为四开八版的报纸,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在全国地市级青少年报中,《三峡希望报》率先得到了国务院总理的题词,率先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率先成为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理事单位。在全省各地市州青少年报中,目前订户最多,1995 年 5 月省新闻出版局已破例批准我报向国家新闻出版署申办在全国公开发行。
作为这张报纸的工作者,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我们有三头六臂,而是因为我们身后有着强大的靠山:全市几万个团队组织和 100 多万青少年!
团市委作为报纸的主办、主管单位,不论是前任书记廖达凤,还是现任书记别必雄、副书记张鹏、郭俊苹、陈宏艳以及各部室负责人,他们不仅亲手订报、亲手写稿、亲手收款,而且自始至终把报纸工作当作全市青少年工
作的大事来办,尽到了主办单位的应尽之责,团市委书记别必雄常说:“《三峡希望报》是团队工作的喉舌和窗口,也是全市青少年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是一项造福后代的事业。”
由于团市委领导的重视和组织措施得力,全市各级团队组织中迅速掀起了学习订阅运用报纸的热潮。报社驻各县市的工作站相继建立,15 个小记者站应运而生,100 多个通讯报道小组和近两百名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500 多名小记者活跃在城乡各地。一些团队干部和青少年读者常说:《三峡希望报》是我们自己的报纸,报社的事是我们自己的事。
在枝城,团市委书记、副书记带头走村窜户,为了订报,他们在各乡镇、各学校一扎就是半个月;在枝江,团县委干部个个上阵,他们乡乡到,校校落,宣传报纸的作用,疏通报纸订阅的各个环节,使该县的报纸订阅数连续两年居全市榜首;在秭归,不少乡村团干部主动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团员青年订阅报纸;在远安,为了争取到有关部门对报纸工作的支持,团县委负责人多次找人“说情”⋯⋯
三年来,我们以宣传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培养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为己任,先后开展了数十项有社会影响的活动,项项活动都得到了广大读者支持。如各类证文比赛、书画表演,各类培训、夏令营和青少年典型的评选表彰,只要报纸有号召,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响应,就会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其中,在省九运会及第三届三峡艺术节期间,由团市委主办,我报承办的百名青少年共绘“百米三峡书画长卷”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进行了现场直播;本报连续两年组织“三峡小记者进京采访” 活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称赞;本报与有关部门联什开展的“接山里孩子进城过六一”及少儿军事夏令营活动,湖北电视台两次进行专题报道;本报协办的“为三峡工程而唱”南国歌星大型演唱会和全国首届“三峡杯”少儿书画比赛,在省内外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我们珍藏的留言簿和资料本中,不仅有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常务书记刘鹏等团内最高领导的鼓励、鞭策,还有陈伯吹、毛阿敏、邓在军、孙正平、毛宁、杨钰莹等名人的真诚祝福。
读者作者心中装着报纸,编辑记者心中恋着读者。三年来,我们在读者的鼓励中找到幸福,在读者的理解中找到差距,是广大的读者和团队干部用爱心、用真情构造着我们乘上的这艘希望之舟!
长阳县三渔冲中学教师胡鸿志,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节衣缩食坚持自费订阅报纸,他在给本报的信中说:舍不得你的人是我!
枝城市职业中专学生刘银华,视报纸为自己最知心的姐姐,不仅自己带头订报,坚持每周每月为报纸投稿,而且发动全班、全校同学订报投稿。这位“上帝”向本报诉说衷肠: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像胡鸿志、刘银华这样热心的读者作者成千上万,他们中,有一批热心本报的中老年作者,更多的则是视报纸为成才舞台的青少年朋友。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报纸的发展尽心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