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市委书记到国务院总理, 各级领导重祝《三峡希望报》
《三峡希望报》是共青团宜昌市委机关报,三峡青少年第一份自己的报纸。创办《三峡希望报》是全市团队事业大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大三峡、建设新宜昌的迫切要求。
没想到,《三峡希望报》的创刊竟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从宜昌桃花岭到北京中南海,从县市委书记到国务院总理,竟有那么多领导关心《三峡希望报》的成长!
李鹏总理破先例
一张创办不久的地方青少年报,得到国务院总理的题词,是我们做梦也不敢多想的事。1993 年秋,本报 12 名小记者在社领导的带领下前往北京, 通过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给李鹏爷爷、朱琳奶奶呈上了一封洋溢着我市青少年对总理深情厚爱的公开信,信中除了向总理表达三峡青少年热爱三峡、立志建设三峡的坚定决心外,也提出了请总理为《三峡希望报》题词的请求。没想到,仅仅时隔 10 个多月,我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1994 年 12 月 5 日,李鹏总理在中南海欣然写下“办好《三峡希望报》, 培养跨世纪工程人才”16 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李鹏总理警卫秘书、中央警卫局副局长万经常同志告诉本报负责人,这是李鹏总理破例第一次为地市级青少年报刊题词!总理题词,是对宜昌市和整个三峡地区广大青少年的特殊关怀和巨大鼓舞,也是对我市青少年工作的殷切希望。李鹏总理题词之后,《三峡希望报》更加充满希望!
王光英副委员长动真情
王光英副委员长是第一个为《三峡希望报》题词的国家领导人。1993 年1 月 5 日,《三峡希望报》创刊的第 5 天,一件发自北京的特快邮品送到了本报编辑部。我们急切地剪开封口,原来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一幅长达 5 尺的报头题字。
请王光英副主席题写报头,是报纸创刊前一个月才下定决心的事。很巧,
《中国少年报》记者庞春来路过宜昌,我们便请这位“大同行”帮忙,并给王光英同志写了一封请求信。没想到,经过老庞和中国少年报社副社长肖承运做工作,常年奔波于北京、香港及国外的王老,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据说,王老为了题好报头,在家里反反复复写了好多遍。他对秘书说: “我没有专门练过书法,字写得不好,但我对三峡孩子们的心是诚的,我希望他们快快长大,建设三峡。”
省市领导办实事
《三峡希望报》从孕育之日起,便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关注。
1992 年,全省报纸刊号仍然吃紧,许多排队多年的报刊不得不继续排队等号。由团市委主办的《三峡希望报》,1992 年 9 月才正式开始筹办,争取刊号的难度更大。几经周折,我们不得不拿出团干部的特殊钻劲,在宜昌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启文的亲自带领下,“闯”进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重农家中。我们单刀直入地说明了来意,并想请这位宜昌市的老市长“照顾照顾”。没想到,王部长听后哈哈大笑,他说:“三峡是块热土,三峡地区的青少年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宜昌应该有份青少年报,省里应该支持。”说完, 王部长欣然题词:“办好《三峡希望报》,为培养建设三峡的后备军作贡献。”
一天后,我们申办《三峡希望报》的报告得到批复。从此,“鄂报 262 号”便成了我们的户口。
1993 年 12 月 23 日,《三峡希望报》再次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呵护,这天下午,陪同李鹏总理来宜视察的湖北省省长贾志杰(后任省委书记)在桃花岭饭店也为报纸题了词:“服务大三峡,培养接班人”。我们深知,这是省委主要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期待,我们任重道远。
宜昌市各级党政领导更是对报纸的发展倾注心血。报纸创刊前,当时的市委书记艾光忠、市长罗清泉为报纸题词,要求办好报、育好人。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市委副书记鲁德喜更是直接参加报纸创刊和报社组建工作,几次专题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应代明同志就任市委副书记到岗的第二天,便在团市委领导的陪同下到报社现场办公。他不仅欣然应邀担任了报社名誉社长, 当好报社的引路人,还专门找到省市有关部门为报社的发展解燃眉之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军分区的其他领导,只要报社有什么请求, 也都是有求必应。他们或积极参加报社活动,为全市青少年打气鼓劲;或为报社发展排忧解难,献计献策。一些县市区、市直各条战线的领导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加盟《三峡希望报》的“编外”创业队伍。他们中有的帮助解决办公场所,有的送来办公桌凳,有的给予资金扶持,有的帮助征订报纸。一句话,正因为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三峡希望报》才变得这样幸运,这样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