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珍再生有望
——枝城职业中专学校捐款素描
赵诗学 赵奎
1995 年 9 月 25 日下午,一辆米黄色吉普车在宜兴公路上由东向西急驰。车上,枝城市职业中专学校团委书记李红林、校政教主任谢自立、校学生会副主席董翠菊三位同志心飞似箭。他们恨不得一步跨到宜昌县雾渡河镇观音堂村,尽快看到让他们揪心撕肺的朱可珍姑娘。“她的病情怎么样了?现在有危险吗?”
此时此刻,他们肩负着全校 1300 多名师生的重托,带着 1300 多颗爱心来看望朱可珍了。这是一项神圣而又特殊的任务,他们感到心就要跳出来了。
他们忘不了 58 岁的老校长杜茂春看到《三峡希望报》上《紧急呼救》一
文时那种泪眼朦胧的神情,他拿出了 30 元钱对李红林说:“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发个倡议,请同学们自愿捐款,能捐多少是多少,赶快给朱可珍送去,救命要紧啊!”
他们忘不了同学们捐款时那一双双满含泪花的眼睛。一角两角,一块两块,同学们所能拿出来的,是他们微乎其微的生活费呀。尽管 1666.50 元的捐款是微薄的。但那一颗颗金子般圣洁美好的心,足可以筑成一道“爱的长
城”,为备受病魔折磨的朱可珍在心灵上撑起一片晴空。
他们忘不了临出发时,校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对他们的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朱可珍,一定要树立活下去的勇气,在我们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里,怎么会让病魔轻易夺去一个年轻姑娘的生命呢!”
见到了,终于见到了。当学生代表董翠菊扑上去抱住朱可珍时,朱可珍因过于激动而一口鲜血吐在地上。在场的人们震惊了,这表明朱可珍的病情正在进一步恶化。李红林、谢自立将 1600 多元捐款交到朱可珍手上,并向她宣读了同学们写来的慰问信。他们请朱可珍放心,她弟弟上学的问题,由本校手拉手长期救助,直到他毕业就业。朱可珍哭啊哭,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
枝城职业中专学校的援助行动引起了宜昌县团委、雾渡河镇、观音堂村负责同志的重视,他们不仅给予了热情的接待,而且还亲自陪同师生们前往朱可珍家中,并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抢救朱可珍的生命。
十万捐款,来自老人一生节衣缩食一封书信,浓缩秭归四十万人心声汪元良县长写信感谢李范懿
佚名
前不久,秭归县县长汪元良,给大连市离休干部李范懿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她代表已故丈夫于呈甫,将两人一生积蓄的 10 万元钱, 捐献给了秭归的“希望工程”。
于呈甫 1945 年入伍,1982 年离休前为师职干部,他的老伴李范懿是大连农业银行的离休干部。夫妇俩几十年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用的是旧木床、旧军被、旧衣箱。1992 年 10 月,于呈甫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和老伴商量将两人一生积攒下的 10 万元,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救助失学的孩子。丈夫去世后,李范懿在悲痛之中患了肾功能衰减症、脑血栓等病,有些好心人劝她,能不能少捐点儿钱,花钱给自己换个肾,她拒绝了。她说,老伴的临终嘱托一定要办好。
李范懿夫妇的这笔捐款在全国“希望工程”目前收到的工薪阶层个人捐款中是最多的一笔。这笔捐款将按照于呈甫、李范懿夫妇的愿望,在革命老区——秭归县柏家坪村建一所希望小学。
汪元良在给李范懿的信中说:“您为我县‘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传开后,全县上下无不为您的仁德之举所感动,这不仅是对我们物质上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对我县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我代表全县 42 万人民向您和您已故丈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汪元良县长还说:“您和您丈夫的捐款是目前工薪阶层为‘希望工程’捐款最大的一笔,能得到这笔捐助是我县人民的幸运,我们将倍加珍惜,认真用好这笔捐款。按照您的意愿和您丈夫的遗愿,我们将一定把柏家坪小学建设成为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希望小学。”
汪元良还告诉李范懿,目前已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李广钦同志为组长的建校领导小组,学校建设正处于紧张的施工阶段。
全国工薪阶层目前为希望工程捐款数额最大的革命老人李范懿,抱病前来秭归参
加“甫懿希望小学”揭牌仪式,在秭归引起强烈反响。秭归县委书记汪元良代表 42 万秭归人对李范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