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恪守内心,做好自己,让实干成就美好未来
追求梦想的人总是披星戴月,他们背负着最沉重的梦想,迈着最轻盈的脚步,在人生的道理上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职场生活充满挑战,但我们必须乐观面对,以顽强的精神去面对工作中一个又一个挫折。当我们怀着最真诚、最简单的心愿去行动,就会发现恪守内心,做好自己是最幸福的事。实干筑梦,勇敢去追。
“想干事”是追求,“不出事”是底线
虽说职场没有战场那可怕,但总的来说职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战争中,我们不求自己一定百战百胜,但要保存体力,谨慎出动。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要干出事,就得不出事,这是最基本的底线,也是在职场中最基本的要求。
张振是某地铁路机务段的一名普通火车司机,自从参加了工作,他就一直在铁路一线贡献自己的青春。由于铁路部门的特殊性,张振和其他工作人员需要轮流工作。无数个夜晚,当万家灯火升起,当人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他还依然奋斗在一线岗位上。他也曾无数次和瞌睡虫“战斗”,但是当他想到自己的家人,想到身后一厢厢货物,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便立马精神了起来。他知道自己承担的,不仅仅是那些货物,更是一名“铁路司机”赋予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从二十岁参加工作起,张振始终奋斗在铁路的最前沿。二十八年无事故驾驶,使得他成为队里的功勋成员。工作前期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自此之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针对火车的运行情况和工作环境填写报表,原本粗心大意的他为此让自己变得细心起来。他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安全隐患,队里的领导在很早之前就想提拔他为管理者,但是他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职业,于是就拒绝了邀请。
张振总是把“要想干成事,就得不出事”这句话放在嘴边,他时刻提醒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到位,把货物安全送到,这就是自己的责任。
就像故事中的张振一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工作中的职责视为自己的使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从来没有出现过大事故。而有的人,虽然思想超群,但由于眼高手低,看不起自己的岗位,因此总是出现一些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有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雄心壮志地走向社会,渴望在工作岗位上大展身手。可是有的人要么是三分钟热度,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要么就是粗心大意经常为公司惹出大祸,每年因为不懂规矩而被公司辞退的大有人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少年轻人因为一直在与公司制度对抗而失去了隐藏在身边的机会。他们在工作中强调权利,强调自由,这些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公司规模、公司运转、公司资金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与世界500强的公司相同,所以当我们选择了一家还在成长的公司时,就不能太在意自己能公司方获得什么利益,而是要看自己能在这家公司学到哪些硬本领。
在面对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制度时,一定要放平心态,去想想自己能为改变某些不合理的公司制度做些什么。如果想要干成事,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保证自己在工作中稳中求进的,不能处处违背公司制度,要学会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想干事”也要具备问题导向思维,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不去为自己设限。
比起“想干事”,大部分的职场人都想干成事。是啊,每一个因为梦想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某一天可以衣锦还乡,让家里的父母因为自己骄傲。“干成事”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的梦想,是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但是“干成事”是一种最终状态,我们的目标是虽然庞大,可也离不开“想干事”的渴望和“会干事”的能力,两者合力才有可能实现“干成事”的终极状态。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面临转型升级,不少企业大量裁员,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我们必须把宏大的目标放进具体的实干中,在工作中保持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劲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伟大的事业是在一点一滴的任务里实现的,是从一项一项的工作中磨砺出来的。
要想做到“会干事”,就必须首先做到“不出事”,这不仅是一名优秀员工的底线,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更是职场生活中不可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司是注重效益和结果的,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拼命苦干,却没有为公司带来效益或者利润,那么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它又为何要支付你薪水呢?所以职场新人在工作中一定要首先确保工作安全—人身安全、质量安全,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才能优化流程,从而做得更出色。总而言之,一定把握住“不出事”底线,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和工作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慎独,稳住心神,在脑海中始终为自己设立不可触碰的红线。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失职渎职。
只有对制度和规则怀有敬畏之心的人,才能对工作保持尊重。如果一个人连工作岗位的制度都不会遵守,那么他如何对待工作内容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投机取巧走捷径?或许敷衍了事?对待一份工作就用这种态度,那么长期下来,他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工作又做得怎样?恐怕就是一个很可怕的局面了。因此,敬畏制度,固守底线,才不会惹出大乱,从而向着正确的轨道行驶。
想干事是一种理想,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一种结果,不出事是一种底线,只有把这四个综合起来,才能在规矩的约束下最大程度上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能力,彰显自己的魅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职场中喜欢按照规矩办事的人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一些民主国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对于“制度”的独到见解。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没有无例外的规则”;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菲尔丁说道“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
也许有人会说,总有例外的事情发生,这话没错,但是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每颗行星都有椭圆形的轨道,在这样的轨道中,它们围绕着太阳运转;从最微观的角度来看,就算是最小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也有自己的生命规律。众所周知,一个缺乏管理的国家一定是混乱不堪的,那么一个没有秩序的公司也一定是无法良好运转的。
前阿根廷著名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在一次后场比赛中,他的对手对他又拉又拽,又扯又踢,虽然对手这样的做法已经惹恼了马拉多纳,但是他依然忍住了愤怒的情绪,让自己专心比赛。后来,在他冷静的判断之下,马拉多纳一脚将球射进了球门,为自己的队伍赢得了宝贵的一分。
最终,经过激烈的比拼,马拉多纳所在的球队取得了那场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后,记者采访马拉多纳,问到了对手对他那样下手的问题,他回答道:“虽然生气,但是我深知尊重赛场规则的重要性。我绝不会让他影响到自己的比赛,而且他这样粗鲁的行为反而激发了我要把球射进对方球门的胜利欲望。”
我们不得不敬佩马拉多纳在赛场中的理性,更为他尊重比赛规则的行为而鼓掌。他并没有因为对手不礼貌的行为而去反击,相反他采用了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为自己争取了尊严,也给对手带去了最优雅的“报复”。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遵守相关规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对于规则都不尊重,就算打出再好的牌,也依然是无效的。所以说,学着去尊重万事规律,遵守万物规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成功都至关重要。
不少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对于工作制度总是挑剔得不停,但自己又没有能力跳出来,总是一副怨天尤人、壮志未酬的样子。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拥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渴望成功,却不愿意静下心来从最基本的做起,总是抱怨居多,行动居少。
他们追求丰厚的福利待遇,追求充足的休息时间,追求对于工作环境的体验感,追求在工作中最大程度的自主性,抵制“996”(九点上班,九点下班,每周工作六天)。他们的思想是先进的,比起老一辈在工作岗位中刻苦钻研的劲头,他们的很多要求都是从一个员工争取正常的权益出发的。但是当公司的制度相对严苛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变得焦躁,想要反抗。
所以他们开始频繁跳槽,试图选择一家较好的公司。但是正如那句歌词唱的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山更比一山高。不少人在频繁地换工作中渐渐失去了自我,几年的跳槽经历不但没有使自己增加竞争力,反倒因为每份工作做得时间太短而拒绝被用人单位聘用。
实际上,无论对于公司还是企业,规章制度也是根据市场平均行情来制定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条款甚至借鉴了前任员工们的经验,是从很多错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因此在培训或者会议中,管理人员才会利用这些条款来约束员工。这是因为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员工一开始就能接受到正确的理论,学习到正确的技能,少走弯路,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德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一个不能将制度看作是企业灵魂的企业,根本配不上成为企业。”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制度是企业的灵魂,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很好的制度团队,这对于企业未来的良好运转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作为员工,必须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认同企业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遵守和执行制度。
在很多人眼中,制度是公司为了约束员工,惩罚员工所制定的规则,实则不然。制度是员工的保护伞,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工作制度、薪资制度、安全制度,那么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无法保障。总之,制度是双向的,它像一根绳子,紧紧连着企业和员工,通过严格的规范,让双方都可以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一位老木匠在厂里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干了半辈子的活儿。最近他打算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老板得知老木匠要走,舍不得这个好员工,想让他再建最后一间屋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像对待之前的工作那样修建这间屋子。大家都能看出来,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用心,他用的是最差的料子,活儿干得也不细。等到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屋门的钥匙递给他,说“这就是您的屋子了,您就要退休了,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退休快乐。”
老木匠听了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间被自己粗制滥造的屋子竟然属于自己,早知道这样,他一定会好好建筑这间屋子的。老木匠追悔莫及,他悲伤地痛哭起来。他在内心深处不断谴责自己,如果自己按照厂里的标准建造,自己一定会拥有一个质量上乘的优质房间。然而现在一切都晚了。
正因为老木匠没有用厂里标准来制造,所以才导致了他的后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们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将“遵守规章制度”放在首位。先不出差错地完成,再去追求更高一层的完美。遵守制度,是员工的生存之道,更是取得成就的必经之路!
与其靠别人帮助,不如自己变成“人脉”
现在我们身处在一个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每个人的能力就成为晋升发展的有力武器。无论对于哪个行业,专业能力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无疑是最容易量化或认可的。
那么要想成为一名实干型的员工,想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为自己打造过硬的技能。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提升了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创造出成绩,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
如何才能打造过硬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空杯心态”,让自己一直对世界充满好奇,一直以好奇谦虚的态度去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虽然有时候我们不容易感受到整个行业的变化对于一个公司的影响,但是这个世界是存在“蝴蝶效应”的,说不定某一天一个小小的行动就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剧变。所以为了防微杜渐,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变成“专业型员工”,成为不可替代的行业专家。
陈晓红是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普通职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日照港的生产一线当一名理货实习生,主要工作是检查货物摆放是否安全,是否苫盖得严丝合缝等。不管寒冬还是酷日,陈晓红总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即使浑身被雨浇透,脸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生疼,她从不叫一声苦。
为了提升专业技能,陈晓红把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她报了自考函授,很多闲暇时间都是在考试中度过的。后来,在陈晓红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通过电动机械司机的中级鉴定考试。陈晓红并没有因此止步,她又通过了电动机械司机的高级鉴定考试,取得了电动机械司机技师资格证书。
在2007年,陈晓红成为推取料机班长。面对新设备的操作技术空白,陈晓红和她的同事共同攻克难题,从外行变成内行,练就了精湛的技能。从当时至今,她们连续多次打破生产记录,以每小时9786吨的卸率刷新了往年的记录,为日照创造了一流的生产效率。
陈晓红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她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上。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岗敬业,才能让她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工蜕变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时代吹响了她终生奋斗的号角,她并没有因为高度的工作强度而放弃,反而用顽强的毅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那一个个被打破的记录背后,是她对于工作的不懈追求,也是她挑战一个又一个高度最好的见证。
有很多职场新人都像陈晓红一样,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习,但有的人却选择“另辟蹊径”,他们试图通过结交朋友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能力:
最近,公司准备招聘一波新人。招聘信息在发布后得到了不少回应,人事开始组织面试。一天,有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过来面试运营岗位,在简单的了解之后,人事打算进入正题,便询问应聘者之前都使用过什么运营方法,又有过哪些成功的案例。
这位应聘者听后便傻了眼,为了不露怯,他饶有兴致地说起了自己认识的xx名人,xx知名公司。人事似乎知道了什么,打断了他的话,站起来对这位应聘者说,非常抱歉,在我们公司,人脉不等于能力,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只有人脉而没有能力的人。听完面试官的话,这位应聘者悻悻地走掉了。
在中国有不少关于“朋友”一词的老话,例如“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有不少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想把自己成长的机会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仿佛在他们的理解中,建立广阔的人脉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有了人脉,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会省力一些。所以这类人总是喜欢广泛交友,每天都会看到他们为了维系所谓的友情而卖力生活。
的确,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结交一位朋友就多了一份资源,人脉越广,资源就越多。但是我们一直忽略一点,那就是人脉是建立在对等交换价值上的。这也意味着只有当自己拥有了价值时,别人才会拿他手中的资源跟你交换,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别人为何要跟我们做朋友呢?
现实是残酷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在职业初期积蓄力量,提升自己。等到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资源,那么他就会去迎接那些朝着自己走来的人。这便是一种气场,一种无形的气场,它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巨大的人脉网络。但是获得这个气场的过程是艰辛的,我们需要度过无数个痛苦的夜晚,需要为了工作绞尽脑汁,辛苦过后,才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关于“人脉”的文章,大部分文章里的观点都是在讲一个中心观点—人脉固然重要,但只有当自己强大了,所有的人脉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公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员,即便在某种场合认识了业界精英的人物,那么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我们会利用他手里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预期呢?可能的结果只有0.01%!因为双方两人的资源是非常不对等的。
总之,我们不能继续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也只有自己才是在职场中最可靠的人。与其依靠别人的帮助,不如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成为“人脉”。
良好职业操守是职场达人的首要
在职场中存在着显性的条款和隐性的规则,显性的工作条款是指那些明确写在规章制度里面的项目,而隐性的规则则是一些未经过“白纸黑字”展现出来,但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是要求员工遵守的。这些隐性的规则组成了职场的文化部分,虽然没有被明确地展示出来,但仍需要员工遵守。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虽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生活中放慢脚步,但是在职场,很多事情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如果在某一环因为时间问题造成延迟,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管是新职员还是老员工,都需要对时间保持高度敏感,做一个遵守时间的人。这不仅是良好的职场操守,而且还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礼貌。
一次,钱娜去应聘的公司面试实习生的职位,她提前到达了约定的地点,却没看到负责面试的人事,于是她耐心等待了一会。等了二十分钟左右,人事终于到达,她对钱娜说道,她已经通过了面试。钱娜一头雾水,自己明明还没有接受提问,怎么就通过面试了呢?
人事仿佛看出了她的心思便对她说,自己是故意迟到的,就是要看看面试者从进入公司大楼后的表现。原来,钱娜不仅提前达到,还在等待的过程中翻了翻公司的宣传手册,并放在了包里,一系列的细节让人事非常满意。她说道,不少来面试的人要么就是迟到,要么就是约好时间之后杳无音讯,只有她让自己觉得非常满意。
从钱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HR会把判断一个人参加面试时是否准时到达作为进一步考虑的首要标准。可见遵守时间是一个判断员工是否能被录用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虽然钱娜面试的职位只是一个实习生,但是她依然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了人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只有我们遵守时间,时间才会给予我们对等的尊重,别人也才会尊重自己。因此,在职场中,遵守时间是一条最基本的准则,我们需要用最基本的礼仪来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恪守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身处在职场,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虽说职场以利益为重,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有的人为了一己私欲,出卖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公司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样背信弃义的行为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郭凡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就接受了公司的新人培训。在培训中,主管就一再强调,要想在工作中立稳脚跟,就一定要先学会做人,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清楚自己该走的路。虽然主管说得热血沸腾,但郭凡仍然不理解这些话语背后的含义。
培训结束后,郭凡向老员工请教。老员工说道,之前有个别员工在背地里出卖了工作机密,同时在同事之间挑拨离间,闹得公司鸡犬不宁。主管希望今后的新人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禁止采用歪门邪道的方式走捷径。
同时,老员工语重心长地向郭凡说到:“这找工作跟找对象是一个道理,都是双方的事儿,要是彼此都认为对方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成了,可要是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不行呢,就各奔西东,各自祝福,没必要去诋毁前任。有很多员工在公司内公然说公司这不是那不是,扰乱军心,非常不利于公司和个人的发展。”
其实这位老员工说得没错,做一个有职业操守的人,就需要为公司保守商业机密,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即使离开公司,也应该理性地看待离职现象,成熟稳重地挥手再见,而不是选择在离开之时用一种不愉快的方式来告别。
做一个实干的人,就必须遵守相关规则和礼仪,也需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学会管理自己的形象。我们处在不同的职业,那么这对于外在的形象就会有不同的要求,一个自律的职场人一定会由内而外在乎自己,始于外表,归于内心。
“职业操守”一词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特点,凡从业者必须做到。”
实际上,职业操守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冷冰冰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有温度的情感,它可以庞大到最宏观,也可以缩小到最微观,而我们完全可以从最微观的做起:提前五分钟到达办公室熟悉今天的任务;穿一身得体的衣服去见客户;微笑着倾听来自同事的抱怨并且不会把你们的谈话告诉另外一个人……良好的职业操守就像一位引路人,它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规范我们的不良行为,为我们保驾护航。
其实,职场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东西,但是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用为人处世的方式。在职场生活,不忘初心,敢于拼搏。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如果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反倒不会起到督促的作用,所以尽可能地在职场中认清自己的定位,选好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迈进就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好的职业操守会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所以在此刻开始,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行动中去遵守规则,实现自己的梦想。
跌倒了别放弃,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人生这一路会遇到太多的未知,太多的挑战。总有一些旅程是非常坎坷的,对此,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有的人看到困难如此强大,就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跌倒后会拍拍土重新站起来,用尽全力向前奔跑。都说成功要经过很多的磨难才能实现,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而是要保持永不服输的精神,愈挫愈勇,朝着目标的方向不断努力。
托马斯·爱迪生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评价道:“生活就是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坚持”二字就像一对羽翼,使我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叫百折不挠,不断向前。
2017年6月12日,《福布斯》公布了过去12个月里世界100名收入最高的名人,《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位列第三—过去一年,她赚了9500万美元。这个曾经穷困潦倒的普通妇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
受到家庭的影响,罗琳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英国文学,她喜欢通过文字的形式为人们带来故事。在身边那些可爱的亲人影响之下,罗琳的确读了不少书籍。上了大学,由于对学校和专业不满,罗琳开始旷课,最终她以普通的成绩毕了业。大学毕业后,她认识了在曼彻斯特的男友,在前往曼彻斯特的火车上,罗琳似乎看到一个巫师对着自己微笑,这也就是她开始写《哈利·波特》的缘由。
1992年,罗琳开始了自己的婚姻,但是这段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丈夫留下了几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离开了罗琳。而罗琳带着女儿回到英国投奔亲人。婚姻的失败并没有击垮罗琳,母亲在去世前一直鼓励她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现在她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她回忆道:“女儿睡多久,我就写多久,我靠着微薄的政府救济金度日,那时的生活让我看不到希望,我真的很害怕以后的生活也是这样的黯淡无光,为此我还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绝后,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先是在英国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随后又被美国学者出版公司最终以高价买下了美国版权。八天后,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以1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电影改编权。
罗琳也随着自己的作品出名而变成了众人皆知的作家。但是回想起之前经历的苦难,她依然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没错。
成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失败,而是放弃。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披荆斩棘才能看到路的前方会有什么样的风景。但是如果放弃,那就永远失去了对希望的热情,人生也会因此而黯淡。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会有什么样的困难等着你。但不可改变的是,人生总会有风浪,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遇到困难去解决,这样才不是逃兵,不是弱者。
人生是这样,工作更是如此。对于职场新人而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觉得有些吃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人情世故,家庭因素,所有的困难仿佛都聚集在了二十多岁的年华里。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看到了这个繁华忙碌的世界,你是否有种孑然一身的孤独?工作中遇到困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避免和预防困难。
尽管人生的道路充满崎岖,但是梦想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只要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不断拼搏,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正所谓没有征服不了的山峰,没有跨越不了的河流,信念在,毅力就在;毅力在,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那就是每天甩手一百下。过了一个星期,苏格拉底问弟子们:“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坚持?”弟子们举起手来,苏格拉底看到大概有90%的学生做到了每天甩手的任务。过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他发现只有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后,他再次问到同样的问题,只有一个举起手来,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这个故事虽然老套,真实性也待考察,但是这个平凡朴素的故事却在告诉我们,任何一件平凡的小事只要经过日积月累,就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中熠熠闪光。那些伟大的人物的成功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他们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痛苦,尝过别人没有经历的苦头。很多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主动放弃,因此在成功的顶峰才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
如果我们在职场中设立了目标,就一定要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要因为任何判断影响了自己。总而言之,影响自己成功的决定因素,并不在于积蓄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能坚持多久。也许,我们前面的道路还会充满荆棘,但是一定具备果敢的勇气,在困难时刻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建立工作“主心骨”,认定方向,保持自信
我们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面对未知环境,总会变得缩手缩脚,不知所措。进入工作后,由于缺乏经验,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依靠同事们的帮助和指点来接手工作。这种时候,我们都会迷失自我,到底是要听领导的?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呢?如果坚持自己的想法,会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太过固执呢?
或许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觉得自己是一个任人布置的玩偶,没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会被人恶言相向。但是这就是职场新人最常见的现象,我们总要经历这些事才能成长。所以,为了解决这样的困扰,我们应该要建立起工作上的“主心骨”,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信,能够有独立的判断和见解。
徐露是某文化传播公司的互联网文案员。入职之初,她并没有多少经验,在公司“传帮带”的文化氛围下,徐露在工作中很快就上手了。开始她非常感谢这些帮助过自己的老师,但是时间久了,她发现自己正在面临一些困扰。
尽管徐露的写作能力一直很不错,但是她依然接受着同事们的指点,在她眼中,有的指点是自己认为必要的,但有的却不是这样。加上每个人对于文案都各有想法,到底一篇文案该具备怎样的风格,该如何写,徐露对此总是很头疼。
时间一长,徐露发现,自己的想法已经被老师们的建议所压住。她已经很久都没有写出一篇带有自己想法的稿件了。“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没有独立的想法和判断了吗?”徐露越来越认为自己需要改变。
在接手到一篇新稿子后,徐露不是去动笔写,而是在网上查找优质文章,再结合客户和公司的特点,树立一个大体的风格。在跟主管说稿时,她先是听取有利的意见,然后针对一些不必要的改进,她会逐一反驳,并且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说服主管和领导。渐渐地,徐露发现,自己不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而是一个可以独立创造、很有想法的人。她惊喜于自己的变化,也从中悟到了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高兴于徐露有这样的变化。其实她的转变正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很多时候我们被条条框框所限制住,不敢反驳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长期下来,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了独立想法,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自己对于本职工作却失去了独到的判断力。
建立工作“主心骨”,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做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有底气跟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试想,如果徐露没有对工作提前了解,她就不可能抓住文稿的特点,也就不可能用合理的理由说服主管和上司。所以我们要了解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对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想法是否被认可或者被采用,但一定要有自己逻辑在里面。
在工作之外,我们也会听到其他意见,有的是肯定性的指点,有的是否定性的批评。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话都在不停地挑战我们的自尊和信心,面对有些声音,我们必须要自动过滤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洒脱。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定自己的梦想和道路,成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换一种角度来看,有些人就是对什么都不满意,你做什么在他眼中都是错的。他们冷嘲热讽,故意挖苦,不断地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你工作积极,他们说你爱出人头地;你工作怠慢一些,他们说你懒惰,不求上进;你穿着一身好看的衣服上班,他们说你花枝招展,招蜂引蝶;你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他们说你没有品位,毫无气质可言。这些人总是喜欢判断别人,其实这正是他们不求上进的表现。
所以,我们需要忽视这样的声音,并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面对大家的批评,很多人会迷失自己,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但事实上,我们总是不可能让别人满意—除非我们是钞票。兜兜转转下来,我们才发现,我们只能让自己满意。
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才能屏蔽掉那些风言风语,也只有我们树立起独立意识,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长久地走下去。我们选择自己的道路,无需别人的指指点点,自己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才是我们坚持下去最充分的理由。做一个实干的人,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内心,自省自律,不能被汹汹流言打败。
“独立”两字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必要,比起在职场上掌握精湛的工作能力,树立起独立意识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这里的独立意识不仅包含人格独立,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思想独立,工作独立。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永远不会清醒地生活,空有一副躯壳,内心是别人思想的七拼八凑。人之所以神奇,就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世界的多元化也正因为每个人的差异而精彩万分。所以不要害怕差异,接受的自己的不同,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才是王国的主人。
建立起工作和生活的“主心骨”,认定自己的道路,充满信心地走下去,不要顾及别人的声音,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工作中遇到真实的自己。愿你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我们在漫天的星辰下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