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想做大事先做小事,细节处制胜
注重细节是注重工作态度的直接体现,可以反映一个人在面对工作时是以何种心态去做的,是认真仔细,还是敷衍了事,都可以通过完成的最终状态看到。所以作为职场新人,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端正态度,让自己静下心来,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逐渐丢掉浮躁的心理,打好基本功,多注重细节,完成好每一次工作,铺平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细节之处总有大智慧
前一段时间,有一句话传遍网络,红极一时,叫做“你的日积月累,终究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这句话为何能够直击灵魂,让人们心头为之颤动?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都心浮气躁,只有少数人愿意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网络互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沉迷在那个虚幻且并不真实的世界,渐渐地,人们开始不再细细品读一本书,取而代之的是快阅读和碎片阅读;人们不再愿意亲手做一道小菜,点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都在发问,但我们却没有发现,真正有问题的,是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和自己浮躁的内心。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2016年播出后,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这部纪录片聚焦于故宫的文物修复师,按照青铜器、钟表、陶瓷、木器、漆器、织绣、书画等部门为观众一一呈现文物背后的奥秘。这部纪录片播出后,不仅带火了故宫的周边,更是让这些文物修复师体验了一把出名的乐趣。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工作人员用一个“静”字概括了修复室的工作环境。刚进入故宫时,大家都是从学徒做起,跟着师傅一点一点学习修复文物的技能。
青铜修复师王有亮在刚进故宫工作时,每天的任务就用砂纸打磨复制品,长期下来,手指上起了厚厚的茧;裱花师杨泽华在工作初期,不仅每天磨刀,还要挑拣宣纸上细小的尘土沙砾;钟表修复师王津,曾花了一年时间修复了一座魔术钟,他曾在节目里提起一句话:“越急越不转。”
其实每位修复师都会经历了学徒时期那些细小烦琐的工作,用他们的话来讲,修复这份工作就是磨性子,静下心,沉住气。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技艺的大师,中间要经历很多考验,但是他们挺过来了。他们战胜了时间,获得了一门手艺,也进行了一次修行。片子里,不少修复师提到,能在这里干下去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的打磨不仅是为文物,更是为自己的内心。
故宫就像一道高高的城墙,守护着那份最初的古老气息。虽然这里的工作人员有些是从美术学院毕业,但比起活跃在市场的艺术家,他们的灵感和创作在故宫得不到太多发展的空间,由于面对的是不会说话的历史文物,还原它最真实的面貌,保留它的历史底蕴和历史气息才是一个修复师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深深的宫墙中,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国工匠的精气神,看到了对于“格物致知”最好的解释。以人观物,用物观人,那些文物中有着一代代修复师智慧的结晶,有着他们对时间的坚守,对工作的耐心,对人生的专注。手工艺是时间的艺术,文物才会说话。
或许你认为,手工艺具有工种的特殊性,它需要沉淀,需要时间,需要静心,所以跟别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上述的品质。“工匠精神”从来不对工作种类进行划分,当前国家需要的,倡导的,是能够日积月累的耐性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将目标和眼光聚焦于手头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学习和历练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而在初入职场时,这种宝贵的精神尤为关键。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否定远大目标的重要性,我们之前曾说过,梦想或者规划一定是要有的,但如果只顾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忽视了手头的工作,那么在前进的路上就一定会处处碰壁。将注意力集中在细节,才能从一件具体的工作中摸清规律,学到本领。
小丽前一段时间去应聘某公司的行政助理岗位,在面试过程中,小丽都表现得不错,对于各种问题都可以巧妙应对,自如应答。到了最后环节,HR询问她还有没有问题要问,小丽想了想,说自己对于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工作比较好奇,HR听到这个问题后,礼貌性地回复了几句,就结束了面试。面试结果发布,小丽落选,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表现得都不错,为什么没被录取。之后的某天,小丽无意中发现,自己最后问的那个问题被网友总结为“踩雷问题”,小丽这才明白了自己落选的原因。
其实作为公司而言,它们希望自己的员工可以在入职初期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假大空”的幻想中。回过头来,想要了解公司前景或行业前景,这无可厚非,这个问题可以在工作之后继续了解,也可以等自己在公司里立足之后巧妙地跟上司讨论,总而言之,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手头工作,如何在目前的工作中学到技能和本领,又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才是至关重要的。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雄心壮志也需要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实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时间是最好的见证。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金字塔是由石头垒成的,丰功伟绩也是从最基本做起的,细微之处不一定是开心的笑脸,反而是浸透汗水的背影。但正因为如此,努力过后的回报才显得如此珍贵。
高瞻远瞩没错,但不要让所谓的梦想阻挡行动和实干的脚步。不会打字的你,每天练习一小时,一周之后也会大不一样;不会绘画的你,每天临摹一小时,一年之后又会有不小的改变。时间不会欺骗每一个人,你的努力终会在时间中熠熠闪光。
小流汇江,蚁穴溃堤,见微知著
早在20世纪,世界著名的四大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魔鬼在细节”。这句话放在现在来看依然重要。人们之所以注重细节,是因为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缜密的逻辑,丰富的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当所有人都可以去从事一项工作时,谁做得最好,做得最用心,谁就会赢得关注,学习到更多。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其实在工作中,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一个人做得多快,而是要看一个人可以做到多细致,做到多细微。都说见微知著,当我们看到事情的苗头,就可以看到它发展的趋势。这个道理对人来说也是一样,大部分的时候,看上去我们是在与工作,与项目打交道,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工作中做人。一个人如果可以将细节处理到位,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预测他的品质和精神,他的能力也会相应地展现出来。
丽萨和珍妮是某时尚网站新入职的编辑,珍妮之前一直在时尚领域工作,对工作流程、工作内容都比较熟悉,而丽萨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对时尚领域也知之甚少。看上去业务能力弱的丽萨,在试用期结束后顺利转正,而珍妮却没能完成试用期规定的进度,在延迟了两个月的考察后,她被公司辞退。
后来,丽萨谈到此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自己竟然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下来,非常幸运。我问到她是怎么努力的,她淡淡地说道,由于自己是刚步入时尚行业的新人,在知识储备和人际资源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劣势,就利用下班之后的空余时间来弥补自己在工作中的缺陷,她逼着自己去看行业杂志和画报,逼着自己向时尚圈的朋友讨教学习,逼着自己去学习网站上的课程,每个周末,自己都窝在家里看书,她说自己虽然不够出色,但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她一直在努力。
而珍妮作为一个已经对行业有所熟悉的老手,却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盲区,还享受在舒适圈中,不去学习,不去进取,最终由于不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所以被公司辞退。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感动于丽萨的辛苦付出,也对珍妮深表同情。但她俩的故事却给我们提了个醒,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适应它的人会被选中,而不适应的人就面临淘汰。见微知著,从一个小小的试用期我们就可以看出丽萨和珍妮的态度,即使珍妮没有被辞退,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谁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好的资源自然不言而喻。
作为刚步入职场的新人,难免会碰到一些磕磕绊绊,如果碰到问题就想着跳槽或者放弃,那么无论一份工作有多么大的价值,也无法进步,无法成长。因此,在面对复杂的工作时,我们需要着眼于手下的任务,交接好一项任务,安全行使一段距离,写好一篇稿件,加工好一个零件……当我们沉浸在工作中时,也许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在此情此景下,你的脑海里没有对于工作性质的评判,没有太多私人的感情,你的专注点在于工作的细节,而在完成细节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也渐渐丰满充盈。
那么如何在细节上下功夫,如何让细节体现我们的态度,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工作绝不是被动地遭罪,而是主动地享受,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打工,给公司打工,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可否认,公司和员工是合作双赢的关系,但作为员工,我们赢得的不仅是报酬、薪水,我们收获的更多的是业务的熟练和能力的增强,是工作思维的架构和对行业的敏锐判断,这些不能只靠薪水来衡量。所以面对工作时,我们应该把它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看成是帮助我们成长和提高的催化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有了端正的态度,在工作时就不会应付差事,就会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工作做到最好。
其次,细节非常容易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它也是能力的直观反映,我们需要对工作进行周全的考虑,但世界上没有绝对,也一定不存在一份尽善尽美的报告或者规划书,每个人的思维中都存在盲区,有的是我们考虑不周的地方。那么如何考虑周全,做到细致呢?其实,这件事情万万不可着急,要想做好细节,需要你对分内工作有充分且独到的认知,还需要不断转换观念,去接触那些跟你的思维相矛盾的事情,这样我们才可以减少偏见,才可以考虑得更周全。
最后,做到细致需要进行不断地沟通反馈。假设,如果你是某个APP的产品经理,企业决定在两天上线这款软件,但对于这款软件上线之后的反馈你心里并没有底,这时面对上司的催促,和追求完美的内心,你会如何抉择?是对产品继续修改,还是投放市场?看到这里,不少人觉得,再修改修改,完善细节,可以让用户有一个更完美的体验。可是事实上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投放市场,通过上线后用户的反馈再去不断更新产品。
追求完美没有错,但没有人会把所有的细节考虑到,所以“先完成,再完美”也许对于某些性质的工作来说是一条值得借鉴的金科玉律。只有在动态的发展,相互的沟通反馈中,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缺乏细节的地方,才能弥补细节,完善工作。
现在人们对于细节的关注,不再是吹毛求疵的批评职责;当上司对新人的工作能力和性格品质还不够完全了解时,他们更愿意通过细节去衡量新人对工作的态度。所以从一个小小的格式做起,从一个小小的文件名做起,从办公桌做起,从细节做起。
精细竞争,巧打“针尖的擂台赛”
针尖上的擂台赛,顾名思义,就是细致精细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每个企业自身的命运和全球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市场化的大环境让企业多了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权利,同时也增加了挑战。如何顺应市场,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每个公司,每个企业头疼的难题。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内容越来越专业化,利用资源巧打信息战,细节战,都是使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
最近几年,我国的市场呈现疲软态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前提下,国内大小企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在这场无声的硝烟中,各个企业都需要用端正的态度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来应对发展困境,上至管理层,下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需要将细节放在关键位置,把细节做精做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到细节,就不得不提以川味火锅主的餐饮连锁品牌—海底捞。作为火锅行业的龙头老大,海底捞以其独特贴心的服务在业界独树一帜。很多人宁愿排队三四个小时,或者忍受三十多度高温,也愿意在这里吃一顿火锅。随着视频分享平台“抖音”的兴起,海底捞不少“爆红吃法”一时间竟成为众多网友竞相模仿的主角。这让海底捞再次体验了一把被网友热捧的感觉。
不过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根本原因,不是网络上流传的“爆款吃法”,而是它真诚热情的服务:给女生粉色皮筋固定长发;给久等的顾客提供免费美甲、手机支架、手机清洁布……这些温馨的服务让顾客体会到了家的温馨,而海底捞更是将宾至如归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身上,把服务好每一位顾客视为企业文化的海底捞,至今仍在餐饮行业占据在一席之地。
由麻将桌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海底捞”,现在已经成为业界服务态度良好的佳话,从蜀地简阳起家的电焊工张勇现在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可是他当年的创业之路异常坎坷。但是他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于是就在细节上狠下功夫,终于可以立足于复杂的餐饮行业,在行业里发展壮大。
海底捞的故事也许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是把细节做到极致的优秀企业代表。顾客就是最好的代言人,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海底捞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品质,在视服务为根本的餐饮行业里,它抓住了生命线。
不仅是企业需要在经济的大海里生存,每个人都是大海里的漂流者,只有蓄力前进,才能到达彼岸,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可以塑造生命的价值。在职业的起步阶段,我们都需要将宏大的梦想化为一个个细小的目标,只有小的目标实现了,才会一步步接近远方的梦想。
新员工美娜在一家跨国物流企业担任对接员,对于刚毕业的本专业大学生而言,美娜认为自己非常幸运。第一次来到新的城市,她觉得一切都是新的,对待工作也积极认真,企业不强制加班,即便美娜很早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她也会在工位上待很久。别的员工早早下班回家,她就趴在桌子上,不知道在写着什么。
某天,美娜被主管提升为项目经理,成为企业里最快获得提升的年轻人。旁边的同事都非常好奇,为什么初出茅庐的美娜可以这么厉害,人们不禁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
其实,美娜晋升不是偶然发生的低概率事件,作为对接员,她经常和不同部门的人接触。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于是在工作内容上,很多都存在问题。时间一长,很容易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美娜就反思,如何改变这些现象,让工作之间的障碍少一些呢?下班之后,她经常查阅不同类型的资料,还自学了管理学的书籍,通过对比分析,写出自己的建议。
在一次和领导单独谈话的过程中,美娜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对于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理解,老板喜出望外,他没想到一个刚来不久的新人竟然如此关心企业的运转。随后在老板的鼓励下,她拿出自己装订好的册子,老板浏览后,认为她提的建议非常有价值,同时感受到了美娜的真诚和热心,很多建议都被老板一一采纳。后来老板留意了美娜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娜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晋升。
令美娜意外的是,她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工作便利,没想到自己无意间做的一件小事竟成为升职的敲门砖。她告诉我,通过这次经历,她更加理解了什么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海底捞的故事中,细节意味着以心换心。而在美娜的故事里,细节意味着做好本分。他们可以仰望星空,却选择了脚踏实地,做好细节,没有空洞的幻想,更多的是着眼于当前的稳重。
职场如战场,对于新人而言,这不是一句吓唬你的胡话,而是要告诫你,如何在职场中保全自己并且脱颖而出,是一件需要智慧和谋略的事情。我不赞成大家钩心斗角,人心惶惶,把同事关系搞得很僵,但是,将工作里的细微之处做到最好,不仅考验你的思维和能力,还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竞争这件事无法避免,但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职场新人,我们要在付出就有可能学到本领跟不付出根本学不到本领中选择一个的话,你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针尖上的擂台赛”已经开始,我们不能在拖延了……
有的人总是抱怨自己花大力办小事,但上天是公平的,时间是会说话的,你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细节之处,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项目的丰满,工作的充盈,还有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开阔。
坚持细节,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朴树的《平凡之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敲醒了聆听者的灵魂。跨过山河大海,越过茫茫人海,很多的执念都是因为自己有太多的迷茫,说一千,道一万,很多不合时宜的悲伤都是来源于我们没有认清楚自己—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啊。普通到也会在工作的深夜感到劳累,也会狼吞虎咽地吃一碗面,也会穿着最朴素的衣服点着最便宜外卖努力地生活。
每个人都想要光鲜靓丽的人生,都想不平凡,可是中国几百年也才出一个大文豪,世界又有几个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有一张图可以非常好地诠释平凡和不平凡的关系: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自己曾经用过的33万张图纸上,左手拿着一张光盘,仿佛在告诉全世界,这张光盘比33万纸记录得都多。大部分人注意的焦点都在那张薄薄的光盘上,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那33万张比尔盖茨使用过的稿纸。
没有谁天生就是不平凡的,如果有奇迹,那一定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说起来很轻巧,可是谁又可以耐得住寂寞,而又不期待远方的诗和田野呢?
江浩和刘飞是同一批进入金融顾问机构的新职员,两人虽然不在同一所大学毕业,但经历还算比较相似,擅长英语和计算机,也都是科班出身,按理来说,两人具有在公司发展的天独厚的条件。
可没过多久,刘飞羡慕外界的高薪和股权,又觉得目前公司规模小,无法在这里学到更多东西,于是便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而江浩却较为认同公司的文化,一待就是五年。刘飞临走前,劝江浩跟他一起跳槽,又拿出了高薪来诱惑江浩,但还是没能打动他。
刘飞没有想到,自己跳槽过去的那家公司,由于还处在融资阶段,资金链很脆弱,公司运营很快就出了问题,甚至连基本薪资都没办法发放,失落的刘飞选择继续跳槽,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总是对现实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也总是期待着下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会降落在他身上,从金融跳到销售,从软件跳到出版。毕业五年,刘飞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领域,就连他的本科专业,也遗忘了不少,没有过硬的技术,他四处碰壁,过着不算稳定的生活。
而江浩在那家金融公司从零做起,对于业务和行业都有了较为深厚的理解,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技术也渐渐丰富,毕业三年就获得不小的地位。
比起刘飞的好高骛远,江浩在一家公司从头做起,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而是将热情真正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让人敬佩。其实,平凡和不平凡之间没有太多的阻隔,把一件事做到熟练和精通,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不思进取、不去学习,再不平凡的工作也终究会有失去价值的那一天。在工作中,超过70%的任务都是简单的重复,但如果可以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中看到规律,看到技巧,看到希望,那么工作对于你而言,就是不平凡的。马云曾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为什么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呢?因为这部纪录片将视点聚焦在了一群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师身上,更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有分量,有情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大国工匠”在普通岗位上最鲜明的体现。何为平凡?平凡就是没有思想地活着,没有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去寻找价值;何为不平凡?就是在工作岗位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创造了可能。
陈霞是酒店新来的前台,她没有高学历和丰富的经验,只是因为形象好,气质佳所以被人事挑中。大家都认为前台接待是一份最不起眼的工作,家里人都对这份工作不怎么看好。但陈霞心中憋着一口气,她认为,前途不是选择出来的,是需要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的。
自从到了工作岗位,她就换掉了之前那个又脏又旧的电话簿,取而代之的是一本页面顺滑,封面清丽的新电话簿。她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把上面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通通抄写了一遍。某天,几位外国客户来酒店洽谈业务,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恰巧有些事无法赶到,陈霞毛遂自荐,主动担任起了接待的责任,她从酒店运营、市场份额、销售业绩等角度为外国客户详细地介绍了一番。客户们听了,纷纷感叹这位前台出色的能力。
公司为了表示对陈霞的感谢,她不仅荣获最佳员工的称号,还拿到了头份年终奖。高兴的背后,其实是她在开会时的默默记录,是夜晚将联系方式背下来的辛苦。优秀员工,非陈霞莫属。
平凡是空气,不平凡是彩虹,彩虹不常见,但空气却无时不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在平凡中度过的,如果可以变成不平凡,那也是坚持的结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中,很多我们曾经认为是不可能的东西都化为可能。据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做一件事只要重复并坚持,那么肌肉和思维就会熟悉某个模式,即便不需要太过于思考,也会将事情做到熟练。也许你因为打字慢而苦恼,那么就多练习几次,肌肉就会熟悉键盘的位置和轮廓;如果因为读不进去书而苦恼,那就先去捧读,让肌肉熟悉,再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别,让思维熟悉。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就是这么枯燥乏味的一件事,但最后的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自己碌碌无为,还不愿意去进取,对此有人就说,最好的工作是你愿意用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决定不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从这份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
没有白费的努力,每走一步,都算数。在平凡中把工作做稳做好,就是真正的不平凡,真正的了不起。
侥幸是职场最大的天敌
在职场上,最令人担忧的状况不是工作能力不够,而是不愿意把工作视为一个让自己成长的宝贵财富,把每天的工作都认为是熬过一天算一天,浑噩度日,只是为了完成工作,对做得怎么样丝毫不在意。
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不会只把自己的工作局限于自己那一环,他一定会考虑到整体的效益,以及推向消费者时受众的感受。而一个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他总想着在工作中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受累,怎么偷懒,怎么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自己出力最少。试问,一天的细致和一天的侥幸的确体现不了什么,但如果过了十年,再去看这两个人,哪一个有了明显的成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吴安是进入一家小型公司没多久的行政助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的工作强度并不大,整日都很清闲,别的同事不断学习技能,下班后参加各种活动,而吴安总是以自己很累为借口,放弃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不过最近的吴安有些忙碌,因为快到结算工资的日子了。突然加大的工作强度让吴安很不适应,好在终于熬到了15号,递交完报表的吴安常舒一口气,觉得自己的工作终于完成,下班后开开心心地回家看球了。
可在星期一大家上班的时候,不少同事反映说自己的工资条出现了失误,有的员工在工资提成上也出了问题。因为这件事情,吴安虽然挨了不少批评,但还是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他总是随口挂着一句“人这一辈子哪能不出错啊”的“至理名言”,到了结算工资的时候,他总说自己已经认真检查一遍了,可到最后,总是有那么两三个员工工资出了问题。直到有一天,吴安的情况被老板调查清楚,他不得不收拾自己的工位,离开了公司。
没错,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但在职场上,尤其是对于会计、财物、金融等行业而言,一个小小的数字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也许因为一个小数字,一个小细节,就会损失一张订单或一个客户,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工作就是事业,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千万不能用无所谓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长此以往,我们不仅不会在工作中进步和成长,更有可能因为侥幸心理丢掉工作,失去饭碗,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会在顷刻之间功亏一篑。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侥幸的念头一旦体现在工作中,那么很有可能毁掉你目前的项目,自己受到批评不说,也有可能让同事跟着挨批,就会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中。所以说,侥幸是职场中最大的天敌,注重细节才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才能靠着强悍的实力为自己铺路。
周晓是某玻璃制造厂的一名普通员工。最近,他们公司接到了一个大项目,要为英国一家公司生产几批精美的玻璃杯,这家英国公司在众多玻璃厂中选中这家不怎么知名的公司,说实话这令公司上下都很吃惊。“既然他们选中了自己,就不能让客户失望。”动员大会上,总经理这样说道。
随后,员工们便投入到了紧张的生产过程当中。一次,英国公司的代表来到制造厂视察,一位代表走到周晓的生产线旁,他注意到周晓总是会挑出一两个杯子放到别处,这引起了英国代表的注意,好奇心驱使之下,他问周晓为何要把杯子挑出来放到别处,周晓边工作边回答,那些是残次品。英国代表看不出这些残次品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周晓回答说杯子底部进了一个气泡,意味着在吹制时进了空气。英国代表反问道这个不会影响使用吧,周晓回答说虽然不会影响使用,但自己想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杯子,一个气泡会影响顾客的使用感受,他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英国代表听了周晓的话,非常感动,他更加认可自己当初选择公司的理由,那就是没有侥幸,把每一次的工作都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在年度总结大会上,公司把“最有价值员工”的称号颁发给了周晓,因为公司高层一致认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存在侥幸心理,才是一个员工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吴安和周晓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吴安视工作为任务,敷衍了事不说,还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而周晓视工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并没有抱有侥幸心理,勤勉努力,认真负责。在周晓的眼中,鉴别每一支玻璃杯都是自己的任务,他不会视而不见,也不会因为没有额外奖励就不做,单纯因为不想影响顾客的观感而发自内心地去挑选,才真正让人感动。
侥幸心理就像温水煮青蛙,就像温床,当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作为新人,一定要在初期就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侥幸心理扼杀在萌芽之中,一旦我们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都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那么进步就一定会不期而至。
如果即将步入职场或者已经步入职场不久的你,还认为我们要争取权利,我们要注重眼前的享受,我们要少出一点力,那这样的想法最好摒弃掉。首先,工作不是在为老板或公司打工,是为自己的事业而战;再者,职场不是游乐场,不是一个享受休闲的地方,进入职场就意味着在短期之内你需要去吃苦,去学习,去放弃自己闲暇的时间来提高自己,所以对待每一份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你未来的道路难易程度。因此,摒弃侥幸心理,从细节抓起,培养责任感,才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不要专注于眼前的苟且,不要做一个目光短浅的人,记住侥幸是职场最大的天敌,偷懒可能会害了自己,用这样的心理暗示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在这样的气场下,你一定会答出一张漂亮的答卷。
别浮躁,沉住气才能实现价值
人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是群体放大后的体现,当群体开始浮躁,那每一个人也都浮躁,社会也必定是喧闹的。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初出茅庐,像一张崭新的白纸,等待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在纸上展现。由于经验和成绩不多,所以也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但是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却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眼高手低,不愿意从最底层做起,又担当不起大项目,大责任。所以在刚步入职场时,他们有说不出的压力和苦衷。
其实年轻人身上有浮躁的气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此时的你正面临步入职场后的纠结、迷茫、困惑,压力,就说明你正在经历和所有人一样的体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不需要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自己的情绪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调节自己的心态,摒弃浮躁,让自己享受于工作之中,实现价值,创造快乐。
张琳是一家传媒公司新招来的文字编辑,刚步入职场的她脑海里有太多的好奇和疑问。刚进公司,一切都是新鲜的。她努力工作,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提高稿件的质量,每一部稿件都完成得很好。在每月一次的考核中,张琳的排名总是名列前茅,加上主管的夸奖,这让张琳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开始有些飘飘然。
渐渐地,她开始失去了刚来公司的热情,用不以为然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稿件的质量也下滑了不少,随着对于公司和行业渐渐熟悉,她感觉到公司在运营和管理模式上有很多漏洞,自以为是的态度让身边的同事感到厌烦。
有一次,在新人员工培训中,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张琳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就大谈特谈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发展思路,甚至提到了公司管理制度的漏洞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俨然一派总经理的模样。
张琳的表现被经理记在心里,培训结束之际,总经理作总结发言,他说道:“大家积极发言的态度非常好,在工作中也很努力,但由于大家是新人,面临转正问题,所以前期会辛苦一些,希望新人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不要有太空泛的目标,而失去了具体的行动,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将宏大的目标和细小的行动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培训下来之后,张琳反复揣摩总经理的话,原来他的这番话是说给自己听的。自己在工作中的确太过于浮躁,脑海里都是些抽象的目标,自己却失去了刚来公司的沉稳和平静,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还夸夸其谈行业前景,想起来张琳就觉得羞愧难当。
后来,张琳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她下定决心从手头做起,认真对待每一部稿件,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撇去了浮躁,多了一丝稳重,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成为公司里的季度标兵。
张琳的故事很多人都经历过,在刚步入职场时,胜负欲、好奇心的驱使使年轻人产生妄自尊大的心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就是天下第一,同事不如你,老板不如你,你看不上这份工作,看不上这个公司,看不上整个行业,你对同事有意见,对公司的制度有意见,对薪资有意见,对公司的压榨有意见……
总之就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什么都有意见,想跳槽却没能力,留下来又替自己感到不值。所有的坏情绪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时时刻刻困扰着你,阻挡了你前进的脚步,让你每日都沉浸在负能量中,工作质量上不去,得不到领导赏识,同事关系恶化,这一切都会成为你职场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大环境和公司制度,除了通过努力你变成经理,再去制定你想要的规则,但在成为公司的一把手之前,我们要想改变上述的态度或想法,就要让自己积极对待工作。作为职场新人,首先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一定要避免浮躁。各行各业都有比你能力强的人,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是否是名牌大学毕业,在职场,时间不是唯一的证明,但却是最有力度的证明,那些比你早进公司的同事一定有你需要学习的东西,所以在进入职场后一定要摒弃那种“我最厉害,他们都是菜鸟”的想法。
学会调节自己的意识是首先要做的转变。新人一定要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沉淀自己,所谓的沉淀,是将自己的心灵放进尘埃中,是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太多自己未知的东西,要有谦逊和稳重的处事风格。就像一杯香气氤氲的清茶,茶叶经过开水的浸泡,变得碧绿柔嫩,沉在杯底,成熟的麦穗一定是谦虚地低下头,所以我们也需要抱有这样的态度,在岗位中多学习,多请教前辈,谦虚使人进步,沉淀自己,不张扬,不浮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除了在心态和意识上的转变,接下来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下功夫。在拿到任务后,是否有清晰的规划,是否有事后的反馈跟反思,是否有提前学习,这些都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将工作做深做透,是否可以做到事无巨细。当别人在应付差事的时候,你是否可以抛开浮躁,去认真完成手下的工作;当别人休息或者玩手机时,你是否还可以专心投入到工作中,考虑到别人不曾想过的事情。这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最后,去除浮躁,需要自律。自律是骨子里对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只有自律的人才是自由的。有一句话这样说道:“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可以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并且有规律地进行,那么时间将会在这些行动中开花结果。着眼于现在的工作,现在的任务,专心致志,浮躁才会一点一点消失。
修炼自己的内心,修炼自己的能力,宠辱不惊,知难而进,浮躁就会转化为动力,帮助你静心于工作,帮助你在工作和自我中找到平衡。丢掉浮躁吧,去踏踏实实地完成目前最紧急的工作,用行动证明自己。
注重细节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粗枝大叶的人来说,讲求细节这件事简直比登天还难。有的人天生神经大条,做事不考虑后果,但无论你的性格和习惯如何,在职场,规则都是一样的,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即便你再不注意,也需要像修剪树木一样,裁减掉不适宜工作的那部分,并让自己形成工作所要求你具备的品质。
做事细致意味着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只要注意到细节,才不会在最后因为一个蚁穴而让整个堤坝崩溃。对于团队来说更是这样,一个人的失误很可能造成大团体的失败,可见细致之处自然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某次,军队进行实战演练,从初赛到复赛,洪班长率领的班和林班长率领的班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决赛,决赛场地的是部队所驻扎的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雪山,而最终对战的内容是谁能最快到达山顶,在雪山的最高点插上班旗。
在临行的几天前,洪班长集合了班里的人员,他们针对雪山的地势地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请教了当地的老农,出发前一天洪班长不仅亲自检查登山用具,还开了一个小型的动员大会,鼓励士兵们团结一致,共同到达峰顶;反观林班长,他不仅没有提前了解作战场地,而且未对行李包进行核对。第二天,两队同时出发,向环境恶劣的大雪山迈进。
队伍行使到一半,便到了正午时分,两队都打算进行热量补充,可没想到的是,林班长那队煤气炉的出气管道竟然在低温下被凝结物堵住了,眼看着洪班长带领的队伍已经用煤气炉将雪水烧开,林班长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试图回忆那根疏通出气管道的小钢针放到了哪里。猛然之间,他突然想到,小钢针被自己放到了枕头底下。一根不起眼的小钢针,决定了一次军事演练的胜负,幸好这不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战役,如果是一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中国丧失的可就是国土了。
林班长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忽略了细节,没有将这场比赛放到心上,马马虎虎的态度最终使自己丢掉了比赛。失败的代价是惨重的,我们要从林班长的事件中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细致认真不是一件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事情,相反,它会使我们体会到注重细节之后的快捷和方便。
或许洪班长还没有林班长经验多、参军年龄长,但是就在一个小小的态度上,洪班长却略胜一筹,这小小的细节被洪班长发挥到极致,也最终使洪班长取得了胜利。所以去注重细节吧,去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吧,让每一丝专注贯穿你的全身,让偷懒从你的脑海中消失,让自己全身心去浸透,让自己享受工作的每一个时刻。
细节成就未来,在现在这个精细竞争的时代,谁可以用细小的情怀打动对方,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曾经,南非的德非公园通过国际招标,选定让一个德国设计院来负责设计。在初期,由于德国人一向严谨负责,在工程上与南非负责人产生了不少争吵,其中就包括公园的石板路,德国人选用了质量较高但价格较贵的石板,南非人认为没必要,背地里还数落起德国人的固执。后来,公园落成,当地市民却并不接受这个与他们审美相差甚远的休闲场所。
之后的几年,南非再也没有请任何一个国外团队来建设自己国家的公园,他们希望自己设计,自己建造。克克娜公园就是本国自主建成的,看到环境优美的克克娜公园,南非人民心中都充满了自豪。
但这样开心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某一次,克克娜公园举行了一次集会,但由于公园的大门太小,发生了不少踩踏事故,而德非公园的大门却十分宽敞。
两年之后,南非就经历了一场暴雨。暴雨淹没了克克娜公园,德非公园却毫发无伤,原来,德国人在建造时,将地基垫高了两尺,还为公园设计并安装了非常强大的排水系统。在炎热的夏季,大家都是选择到德非公园去散步乘凉,原来,克克娜公园遮阳的地方太少,很多亭子只是为了装饰,而德非公园的亭子有着非常宽敞的遮檐,可以容纳很多人。
又过了几年,人们发现,克克娜公园的石板磨损很严重,但德非公园的石板却丝毫看不出磨损的痕迹,依然坚硬如初。这时,南非的负责人才知道,为什么当时德国人非要针对石板问题跟自己争论得面红耳赤。通过德非公园的事件,南非人学会了如何去建造一个公园,更意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克克娜公园和德非公园就是两个非常明显的案例,通过对比,我们不禁感叹德国人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更看到了一个将细节诠释到淋漓尽致的真实故事。德国人在建造公园时,一定会想到在公园休闲放松的人们会有怎么样的体验,是否因为没有宽大的棚檐而被太阳炙烤,是否因为没有宽敞的大门而拥挤在狭小的空间,是否在下雨后因为没有合适的排水系统而影响愉快的体验……德国人将细节做到位是因为他们善于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计产品,在更多的换位体验中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设计思路,并且会不断丰富和充盈这条路线。
注重细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留心,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需要投入到工作中,并真正用工作思维去勘察、扫视每一个角落。但这样的工作模式绝对不会影响你的进度,因为注重细节从来都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