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干一件要成功一件,会干很必要
在职场,细心负责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里,“会干”才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这里的“会干”并不是偷奸耍滑,偷工减料,而是我们对于工作规律与工作模式的探索和总结。蛮干、苦干都不是会干,只有把勤奋踏实的态度、合理明确的目标和系统化的方法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万事开头难,当好排头兵
职场新人从学校或之前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就像是一张干净的白纸,如果我们在开始时就在白纸上乱涂乱画,那么当未来呈现在这张纸上时,画面也一定是杂乱无章的;相反,如果我们在职业初期就已经在纸上很好地规划,每件事都有好的开头,那么未来所呈现的,就是有秩序的图画。
正如题目所说,从刚开始就做好,所谓的“刚开始”,不仅是每个项目的刚开始,更是步入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初入职场的人,他们面对的是一张崭新的白纸,因此,刚开始起头就非常关键。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工作方法……这些方面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规范,那么就会助力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从刚开始做好,刚开始,意味着自己的目标。目标是生活和人生努力的方向,如果目标稍有偏差,那么后面的路就一定是歪歪扭扭。也许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们没有远大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即便没有长期规划,也一定要有短时间内的工作规划,哪怕就定一个“我要转正”的小目标,也会激励自己不断奋斗。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更有优势,但是对于初进职场的新人而言,短期目标更符合目前所处的阶段,尤其对于职业规划这种漫长的道路,短期目标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马拉松冠军山田本一被媒体报道后,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跻身为变身为家喻户晓的励志代言人。故事其实很简单: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他甩掉了很多优秀的马拉松对手,成为比赛冠军,在记者采访他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时,他说道,用智慧战胜对手。记者不解。
两年之后,山田本一在意大利马拉松比赛中又夺得冠军,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提到了“用智慧战胜对手”的这句话,当时它一度令媒体不解,马拉松是凭体力和毅力的,跟智慧有什么关系呢?
十年后,在他的自传中,这个谜底终于被解开。在他比赛前,他都会认真观察全程路线,同时会把沿线的醒目标志记录下来。比赛中,他的脑海里并不是那漫长的40多公里,而是一个一个醒目的标志性建筑。原来,山田本一胜利的诀窍,就是将全程的路线划分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给自己带来成就,这样他才能在遥远的路途上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才能以最饱满的热情跑完全程。
从山田本一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适用于职场的新人,也更适合于战线过长的项目。因此,在处理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整段工作划分为几个具体的目标,明确了目标之后,再去将自己的行动和目标进行比对,如果有偏差,那么就及时纠正,如果方向正确,就继续努力。
从刚开始做好,刚开始意味着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自我对工作的主观性评价,这种主观性评价大多具有自发性和人为性,更具有能动性。因此,能否在态度上对工作作出合理地评价,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职业素养最基本的判断。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各有千秋,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职业态度并不因此而改变。对于工作的认同,对于工作的热爱,对于工作的热情,都是鞭策一个人奋发上进的催化剂,人们的很多行动都是由心态转化而成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才可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辰和小海同时进入一家连锁超市当搬货员,可是没过多久,小海已经升职加薪,而小辰还在原地踏步,这个事就需要从那一天总经理视察说起。几周之前,总经理来到超市视察情况,看到两人都非常卖力地搬运货品,见两个人都很辛苦,经理便走上前去,想和他们交流一下,没想到正是这次交流,成为展示两人能力差距的分水岭。
每当总经理问起货品的具体情况时,小海总是对答如流,而且向总经理展现了自己自信的一面,而小辰在平日里只是把普通工作做好就早早下班休息,面对总经理的问题,小辰羞红了脸,没憋出几个字。小海不仅对货物的数据记得准确,而且还针对超市的具体问题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总经理听到这里高兴地点了点头,没过几天,小海就已经成为货物组的组长,管理全超市货物的出入情况。
其实,按道理来说,小海并不比小辰聪明多少,但是小海比小辰更早地晋升,不是没有理由,从两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小海不单单是在工作,还可以调动自己的主动性,把工作视为自己的分内之事,积极主动在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的出路,便让总经理记住了自己。
都说,态度决定高度,职业态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自己在工作中所处的高度,是被动工作,还是主动创造,一目了之。
从刚开始做好,刚开始意味着自己的职业习惯。职业习惯包括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时的思维方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等。在步入职场初期时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今后再大的工作难度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小夏的职业梦想是当一名编辑,她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公司当文字编辑。起初公司的条条框框让她非常崩溃,她认为,自己是追求权利、梦想和效率的年轻人,公司规定的很多标准在她眼里都经不起推敲。于是她在每天工作中都抱着消极的情绪,不按照公司的正规处理稿件的方式去完成,所有的格式都需要主管一遍遍强调,卡点走的现象也让总经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培训时,总经理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他说自己在十几年前工作时,就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熬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样的习惯导致了自己现在留下了很多疾病,身体机能下降,之前不好的习惯想改却怎么也改不过来了。所以他在那次会议上告诫所有跟小夏一起进入公司的新人,在工作前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样会在后期更容易适应和入手。
小夏听完总经理的话后受益匪浅,她认为这些道理的确是这些新人值得借鉴的。于是她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且优先处理紧急重要的事项,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她逐渐成为了小组业务的第一名。
合理的职业目标、职业态度、职业素养都是今后职业生涯的垫脚石,它们会给自己提供不懈的动力,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热情,因此职场新人一定要在职业初期打一个好头,开启一个新的起点。
坚定目标,全力奔跑
说起“目标”,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谁不知道目标的重要性呢?可是在现实的职场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目标去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有的人知道很多大道理,却没有应用于工作中,那么如此一来,就无法释放出自己的价值。
对于“目标”二字而言,我们的任务就是将目标放进自己的职场中,放进自己具体的工作中,合理地使用这把“工具”,让工作可以更好地划分成段,更好地实施。因此,如何定下合理具体的目标,需要以工作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去划分,但可以肯定的是,确定目标绝对不是任务的完成,相反,确认完目标,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有的人确定了目标之后,还没等自己努力,就认为它不适合自己,又换另一个,改来改去,到最后,他也忘记了自己因为什么而出发。
所以我们倡导的是为目标而有计划地努力。锁定目标后,朝着目标用力奔跑,直到实现之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样,目的性更加明确,我们也会省掉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从前,有位父亲是马术师,他经常奔波于各个马厩和各个农场,他的儿子从小就跟着他一起生活,自然对于马接触了不少。有一天上学时,语文老师让大家以“长大后的理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小男孩听了这个题目兴奋极了,他长大后一直想拥有一个自己马场。于是怀揣着美好的小男孩洋洋洒洒地写了八页。他的作文里不仅有对于理想的文字描绘,还有关于马场具体情况的示意图,示意图里有马厩、跑道等等,还有周围占地3000平方英尺的宅院。马场要是建好该多么壮观啊。
就在一周后,小男孩甜蜜的美梦却被来到教室的语文老师打破了。语文老师拿着他的作文对着全班同学说道,这次作文,大家都是写得不错,但是那个小男孩需要重写。语文老师的话如同晴天霹雳一样,直击小男孩的心灵。
下课后,小男孩来到老师的办公室,问老师自己的作文为什么不及格,得重写。老师说因为不是作文的格式。小男孩反驳道,那是他的梦想,不管格式怎么样,建一个马场就是自己毕生的梦想。
老师笑了笑,让小男孩出去了。老师不知道的是,看似每天的课堂生活中,有一个人在暗暗努力,他拼命学习科学知识,每次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最终在长大后,如愿以偿,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他建了一座马场。
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恰恰印证了目标的重要性。有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初入职场时拥有职业目标的人,比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发展得更好,且更容易突破阶级壁垒,实现成功。雄心壮志并不是空有幻想,更多时候它需要在行动的催化下才能长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人都有过对于职场的幻想。因此,也就更加明白目标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却在目标确定之后止步不前,因为他们离曾经的目标越来越远了。的确,目标是用来实现的,而不是摆在那里当装饰品的。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就要从最基本的做起。
福特公司的汤姆·布兰德在刚进公司之初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世界闻名的大企业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成就一番事业。他知道自己对于汽车一无所知,但他又希望自己通过对制造福特汽车的各个部门的了解,来实现对于汽车各流程、各环节的宏观掌控。
于是他决定从杂工干起,杂工这个活儿本就非常琐碎,所以经过在生产线上一年的接触,他终非常细致了解汽车整体的生产流程。后来,他主动申请更换了自己所在的部门,于是从座椅部、车身部、点焊部到喷漆部,福特制造汽车的共13个部门,汤姆都待了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
汤姆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辛苦,劝汤姆换家公司任职,而汤姆却否认了父亲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已经快要成功了,不能半途而废。再后来,他决定在装配线上重新学习,但是由于在之前的部门里已经练就了对于零件敏锐的判断,因此他在装配线上表现得异常出色。最后,32岁的汤姆升为福特公司的总领班,成为福特公司创建以来最年轻的主管。
汤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目标是合理可行的,无论是怎样的内容,都可以看到实现的一天。所以锁定目标之后要奔赴目标去努力,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结果等待着自己。
无论是那个想建马场的小男孩还是年轻的汤姆·布兰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生活和工作中,有不少人正在用这样的方法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从每一天开始计划,通过时间表把自己的一天计划得充实,然后,他们每完成一个,就在清单式的列表上画一个对勾,表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就这样,在一天天的流逝中,生活不再像之前杂乱无章,每一天都有节奏地实现自己最小单元的目标,一个月后,一个季度后,半年,一年,是否离自己的长期目标更近,自然就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
所以,试着去用恰当的节奏去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表,每一天去按紧急和重要程度去完成不同程度的工作。这样,长此以往下来,梦想一定会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闪耀。
在职场,投入和回报成正比
在职场中,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取舍。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的投入和回报是否呈正比。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无论何时,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或者绝对的公平,但是却有相对的公平,那就是如果你的能力越大,你的责任也会越重,那么总体来说,薪资也会越高。
有人说,世界上存不存在一种方法,通过小的投入可以换回大回报呢?其实是有的,但是这个所谓的“小”投入也是相对的。“小”投入并不等于坐享其成,坐吃空山。这个“小”也是需要用最保守的方法,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这比起铤而走险之类的方法,的确“小”了不少,但可别看它“小”。它却有最坚定的力量。
都说笨鸟先飞,同理,即使面对的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也必须通过一点一点地钻研才能理解通透,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走的路。所以,与其说是“小投入”,倒不如说是从小的起点做起,从工作的最小单位做起,从最基本的态度做起,然后逐渐由易到难,最后完成任务,解决难题,收获经验。
冯林性格内向,虽然他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但是他的理性思维非常好,工作效率极高,而且总会换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且会提供很多备选方案。后来他顺利进入了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当设计员。而他工作了不到一年,赶上了单位的换届选举,多少人都在眼红那个空出的设计工程师的位置,大家忙着送礼,忙着为晋升做准备,而枫林呢,继续埋头搞他的研究,依旧没有多大变化。最后,结果公布,单位的领导一致认为,冯林为人诚恳、处事勤勉,于是决定由冯林来填补职位的空位。
其实,在工作中,有“投其所好”的想法是人之常情,就跟中国的“人情社会”是一个道理。但是如何去控制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如何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做到慎独、自律,还是最重要的。我想,冯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即使冯林内心对职位有渴望,但是他还是愿意通过努力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还是愿意埋头苦干,用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这一点上,他就做到了高度的自律。因此,虽然冯林做的是“小投入”,但是他得到的却是“大回报”。
不过很多时候,通过“小投入”来换“大回报”,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事实就是,一个人在某件事上投入多少,他就会收获多少,这背后是有科学规律的—不管是10000小时定律还是别的研究结果。
可以肯定的是,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一个人如果把时间投入在计算机上,那么他一定就会在计算机领域有所成就;如果一个人想学做饭,那么当他连续七天都把时间投入到做饭上,一周后,相对起别的技艺而言,他的做饭水平将会迅猛提升。看到这里您也许会说,这不是废话嘛,这个道理初中生都懂。但是当我们把这个背景放在职场中,那我们依然可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职场新人,当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刚接手的工作中,那么投入的时间越多,就意味着他越快上手,越快适应,越快熟练。
因此当我们羡慕于别的同事已经有了敏感的行业直觉和思维,已经有了高超的工作技巧,已经有了良好的协作能力,那么我们自己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投入的时间太少,是不是自己在方法上还没熟练,是不是自己还没有弄清楚工作前前后后的关系……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职场新人一定要去克服的。
因此,专注于眼下的工作才是取得“大”回报的法宝,除此之外,也要讲究效率和工作方法。有时,不讲效率的人往往容易牺牲更多的时间,但是完成率依然没有那些有效率的人高。
卫思和熊晗是刚进入公司的新人,两人的工作职位都是行政助理,虽然两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在工作方式上,两个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卫思工作效率极高,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除了正常的休息,其余都在工作。而熊晗呢,一会去趟卫生间补妆,一会又想玩会手机,刚坐下来没多久又去打电话,好不容易开始对着电脑开始工作了,她又觉得没有气氛,想听着音乐工作。按理来说听音乐工作并无大碍,可是熊晗完全会被歌声吸引。一天下来,根本没完成多少任务。
但是熊晗非常勤快,她经常牺牲自己的下班时间来加班,弥补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日子长了,她熬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上班非常疲惫,结果到了正常的工作时间,熊晗又出现了上面的情况,所以她一直在恶性循环。
对比卫思和熊晗两个人,谁是用“小”投入收获“大”回报,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注意工作方法和效率,能够摸清工作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投入,而这种低成本的投入只需要我们多去揣摩,多去感受,很多东西自然就通了。
总而言之,肯在工作上下苦功夫,肯于勤勉做事,那么回报就一定会在无意中向你抛出橄榄枝。作为职场新人,不需要花过多的心思去想着怎么跟老板提加薪的事,而是要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工作能力上,放在如何改变固有思维上,能力足够了,再去讨论付出和回报的事情也不迟。
所以,将每一次的投入看作是一次进步的机会,将每一次的回报看作是自己辛苦付出的嘉奖。让投入和回报在你的工作中成正比,让“小”投入也能获得“大”回报。
速成之道就是走好每一步
踏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个词,“踏踏实实过日子”、“踏踏实实工作”、“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仿佛,“踏实”两个字能带给我们所有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踏实”二字的背后,是独处时的自律,是交往时的真诚,是感情里的成熟,是一份靠谱,一份安心。踏实的人,我们愿为他付出100%的信任,100%的真心,踏实的人,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其实在工作中也是一样,老板喜欢踏实的员工,员工喜欢踏实的同事,做事稳当,有条有理,有这样一个员工,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在现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当中,都存在一个眼高手低的现象,不愿意去做琐碎的事情,总幻想着海市蜃楼的缥缈景致,殊不知,很多工作做到最后,都是简单的重复。如果因为这个就去选择跳槽,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丧失很多机会。
这几年,有篇文章火了,是刘苏写的《我的助理辞职了》,不少人读完后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一时间,这篇文章立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工作背后很多问题的思考。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说,一个名牌毕业的女大学生通过应聘选拔,最终成为刘苏的助理。刚开始,女生表现得很好,学习能力高,办事效率强,看到她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刘苏就为女生安排了一些部门间相协调的工作。半年之后,女生找到刘苏,向他递出了自己的辞职申请。刘苏诧异,毕竟这位女生一直在用很大的热情面对工作。在刘苏的询问下,女生才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大学期间,成绩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的工作,是一些琐碎的事情。”
“你认为你做的所有工作中,哪个是最没有意义的?”刘苏问道。
“贴发票,然后报效,去财务科走流程,然后拿着现金给您。”
“你贴发票应该有半年了吧,你做这个工作总结出来什么没有?”
女学生愣住了,呆呆地说道:“就是不出错,然后做好了给您。能总结出什么来呢?”
刘苏笑笑,说道:“我刚来的时候,是98年,那时候做的工作跟你现在做的一模一样。但是在我看来,那些票据记录着公司的运营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是几个不起眼的数字,但是如果近几年公司的票据连起来看,说不定能反映出公司的一些运行规律。”
“那后来您是怎么做的呢?”
“我建立了表格,将消费时间、消费地点、数额、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数据都输入进去,最后通过数据的分析,我找到了商务活动中的一些规律,比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消费的预算是多少,后来上级发现每一次安排给我的任务,我都会处理得特别恰当,于是这种良性的关系慢慢建立,他们也会将更重要的活动安排给我处理。”
听完刘苏的这番话,女学生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有着如此深奥的道理,刘苏坦言,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工作中不用心。本想这次谈话之后,她会有所改变,但是三个月之后,她还是递交了辞职信,离开了这里。
后来,她依然跟刘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刘苏了解到,后来她在一年内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都没能坚持太长时间。
在文章的结尾,刘苏这样说道:“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刘苏的故事结束了,而我们对于职场和工作的思考却并不能就此停止。踏实,与先天条件无关,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那位女学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踏实地做事,她总是心浮气躁,总是想着自己优秀的成绩配不上现在的工作,无法沉住气去,从最简单的做起。
刘苏在故事中告诉我们,她在一年之内换了三份工作。我们可以计算和设想,平均每份工作干了三个月左右,这三个月的时间,她能学到多少;她在一年里只干一份工作,她又可以在这一年里学到多少。对于同样一份工作,那名女学生看到的是琐碎,而刘苏却看到了价值。这就是两个人根本的差别。
谁愿意踏实地去面对工作,谁就可以看到工作背后的规律,而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去解决。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需要走稳,走实,在那荆棘密布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坚实的脚印。
除了一些极优秀的天才,大部分人都是从最基本、最底层干起的。想要一步登天,可以说难上加难。让我们纵观整个历史,那些成功的人士哪一个不是从最简单,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的呢?他们有的当过木匠,有的从农民白手起家,有的在工厂里做粗活儿,虽然他们的阅历不同,但唯一相似的就是他们把所有的工作都视为最珍贵的礼物,他们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这就是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能够正视每一份工作,为了梦想甘愿做一朵绿叶,而我们却为了心中所谓的梦想,一直在放弃着宝贵的机会。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我们能做的唯有脚踏实地地奋斗。
著名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放下自己所谓的骄傲,从最普通的岗位做起,只要保持认真的心态和积极的思考,就一定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苦劳+思维+技巧+资源=功劳
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就是强调辛苦付出的重要性,虽然事情没办成,但中间付出了时间、精力,那么就不应该被忽略。很多人都是靠这句话来讨得别人的欢心,殊不知,在职场中,如果拿苦劳向老板邀功,老板可没准不吃这一套。
职场如战场,讲求效率、能力、结果。如果一个人能力有限,只知道使蛮劲,即使很辛苦,最终的结果不一定会让人满意。相反,如果一个人会利用规律找到灵活的方法,那么只要费一点点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所以,作为职场新人,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苦劳从来不等于功劳。当老板看不到工作的实质性进展,看不到你的努力所带来的效果时,就会考虑,你是否是磨洋工?还是在用心工作?老板会重新审视你的工作能力,从而权衡公司在你身上投入的成本和你为公司带来的绩效。
段弘和韩浩在大学本科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他俩同时进入某公司的市场部,成为正式的市场调查员。
某次,公司打算将一波新产品投放市场,在上市之前,公司想调查一下人们对于该产品各维度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就派市场部的段弘和韩浩负责本市三个区的调查。
在接到工作后,韩浩便立刻动身,前往各个区,走访不同的居民楼和写字楼。但是他的工作效率不高,而且每天走访很多户人家,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同时由于韩浩的数据并没有量化,因此,他走访的结果也是零零散散,不成体系。而段弘则不同,他先是分析了三个区的人口数量,接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人口密集处如火车站、超市等地安排人员发放问卷,再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
终于到了老板来验收结果的日子。那天,段弘制作了精美的PPT,还给老板和韩浩一人一份自己写的产品销售书,明晰的数字和透彻的分析让老板频频点头,而韩浩只是凭感觉说出人们对于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理解。最后,老板根据段弘提出的意见,有秩序地将产品投放市场,并收获了不错的效益,段弘因此在公司有了良好的口碑。
从段弘和韩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韩浩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不善于动脑。他的确很卖力,工作认真踏实,但问题是他的工作思维较为死板,老板吩咐给他什么工作,他就去做什么工作,从不考虑工作前后的关系和工作方法的选择,属于典型的埋头苦干型。而韩浩则是巧用力,在拿到任务后,他并不急于去完成,而是先给自己的工作划分不同的阶段,然后再按照阶段的目标来分步完成。
韩浩的确非常辛苦,但是他的“苦劳”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段弘的“巧干”,所以通过两人的案例我们再来审视功劳和苦劳的关系,就不难发现:在职场,比起过程,人们更注重结果;比起苦劳,大家更愿意看到功劳。
工厂里有台进口的机器出现了故障,由于前几周是厂子里工作高峰期,本应该修理机器的人忙于工作,无法抽身,所以那台故障的机器就闲置在那里。
不到一周,一位清洁工阿姨对着工人们开心地说道:“我把那台故障的机器修好了!”大家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一个清洁工竟然可以把机器修好?这真是天大的玩笑。大家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到机器面前,没想到机器真的在运转。
工人们这下才相信,原来清洁工说的是真的。在大家的一再追问之下,清洁工自豪地说道:“我表弟懂这类机器,是他修好的。”
有人站出来向清洁工质疑:“明明是你表弟修好的,为什么说是你自己修好的呢?”清洁工不服气地说道:“这个问题是我先看到的,并且是我来联系的。不管是谁修的,总之问题已经解决了。”这时,工厂厂长听到了大家的讨论,走向前去,他认为清洁工的表现非常不错,对此提出了表扬。同时他非常鼓励这种态度和方法,并号召全体员工都向这名清洁工学习。
比起苦劳,老板们更愿意看到一个人用巧力去办事,哪怕这件事需要动用自身的很多资源,但这也比只顾着低头走路要强。所以低头走路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工作阶段,将勤奋、方法、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集最大力量做好工作。
美国有位名叫罗伯·凯利的教授,他曾研究过《如何帮助年轻人成为职场红人》的课题,通过了解世界500强大企业和各种重要的政府组织,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些在职场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红人,不是因为高人一等的学历,也不是因为卓越的天赋,而是他们可以比别人更好地利用资源。在他们眼中,借力是一种比出力更高的智慧。
由此看来,那位清洁工正是因为知道如何借力出力,才能获得厂长的肯定。在职场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了解公司最新的发展动态,多去思考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如何花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没有功劳,苦劳等于徒劳”这句话就是当今职场最真实地反应。所以职场新人一定要树立目标意识和结果导向,在勤劳苦干的基础上掌握合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用“巧干”逐渐代替“苦干”,思维开阔了,我们的辛苦也自然会保留下来了,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以最高的效率来完成。
盲目执行目标就是放弃机会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的航行。在职场中,能够给自己规定目标的人一定是有胆识,有智慧的。都说成功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会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这句话是没错,但是我们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盲目朝着目标努力只能让自己迷失方向,在既定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很多时候,人们接到新的任务之后,就会立刻投入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人少了最开始准备工作的那一个环节。其实最开始的准备工作就是去问自己:我的目标是怎样的?我需要怎么划分工作时长?我需要准备些什么资料?以及我何时需要反馈、反思和调整目标等等。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两个老农在闲聊时提到了一种好玩的比赛,就是看谁能够花最短的时间把土豆窝挖直。两人都觉得自己经验丰富,这次挖土豆窝比赛获胜者一定是自己。
准备事宜结束,两人开始比赛。一位老农立刻开始挖土,第一个土坑挖好后,他用直觉比好距离和角度,二话不说就开始挖第二个,这位老农挖得很快,没多久他就挖完了十个土坑,可是当他站起身回头看那些土坑,发现,从第二个开始就已经歪歪扭扭。
而另一外老农,他拿起了竹竿,用它比对着土坑来挖,这样挖出来的土豆窝一定是笔直成线的。比赛结束了,他和前面那位老农聊起来,说他用的那种方法虽然快,但是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第二个歪了,那么依照第二个参照物往后所有的土豆窝都会歪斜。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目标进行比对。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朝着目标努力没错,但一定不能盲目。在执行目标时一定要时刻将自己目前的结果和目标所规定的结果进行比配,随时调整方向,这样才可以使我们与目标靠近。
因此,为了避免盲目执行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强化目标的影响和效果,从而去习惯用目标导向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次当新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已经明确,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以终为始的倒退法来将目标阶段化。
最近,杜坤在公司总是提不起劲,工作效率不高,总受到上级的批评。主管看到这个情况,就在下班后的某一天约他聊天。见面后,主管问了杜坤的近况,杜坤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向主管吐露自己的心声。
杜坤说道,自己虽然对目前的工作很感兴趣,但是想到自己的梦想,就觉得现在所有的工作像沧海一粟,非常不值得。主管问他,那么你觉得在五年之后,自己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杜坤听完主管的问题,愣住了,自己还没想好这个问题,因为它对于自己而言太过于正式和隆重。
主管依然让杜坤去设想五年后的目标,杜坤想了想,说自己想在五年之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并且能够在学校拥有一定的声望。“好,那我们用倒退法来试试看,如果第五年你要当一名有名望的教师,那么第四年你应该怎么做呢?第三年呢?第二年,第一年,前六个月,前一个月,前一周,第一天,你要怎么规划呢?”杜坤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顾着梦想而发愁,却忘记了该怎么行动。
通过这样的倒推,我们的阶段性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每一天该朝哪个方向发力,如何发力,就明了清楚了。如此一来,我们每一步所走的脚印都踏实有力,方向正确,自然很快就会到达彼岸。
不仅是工作,人生更是这样。目标会带给我们渴望和动力,从目标中,我们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朝气,对生命充满了热情。人生本就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如果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有计划地去实现自己想做的,那么人生还有什么遗憾呢?因此,就像故事中主管所说的,将时间单位一次次细分,制定合理具体且可实行的目标,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其实,“目标”二字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奥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目标,同时一定要避免“朝着目标努力就可以看到终点”的误区,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至关重要,万万不可盲目执行目标,一旦在工作中丧失能动性,那么我们就会变得非常被动。所以学会在目标前面争取自己的主动权,辩证地看待预期结果和自己的目标,才能使工作在自己的处理中变成一份完美的答卷。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试想,在飘着茫茫白雾的大海上,前方的灯塔若隐若现,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呢?是一直朝着我们看到的那个灯塔的方向行驶,还是行驶一段时间后,判断周围的形势,如天气、水文状况、船只运行情况等,通过地图确定好灯塔位置后继续行驶?其实,后者是最好的方法。
职场如同大海,每个人都是海上的漂泊者,我们一定要杜绝只知道低下头走路,而不去抬头看路的思维,学会去及时和目标进行对比,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等到所有的信息规整好后,再向着目标出发。
逃避问题是最低级的解决方式
在工作中,职场新人肯定会有被上级批评的经历。面对上司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应该没有多少新人是开心的,更有甚者,这类的批评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因此总会在问题出现后选择逃避。无论是找借口搪塞还是装作没看见,逃避的态度一定是不可取的。其实,他们愿意指出你的这些问题,是因为希望你变好,所以不必害怕被领导叫到办公室。只要我们暴露出问题,那就说明某些地方仍有不足,我们虚心接受,认真改正就好。
不只是新人,工作了很多年的员工也不可能一直不犯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有错误出现的原因,都是因为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当问题出现后,我们的态度就会决定高度。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是偷奸耍滑,偷工减料地完成,还是费些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抑或是与同事沟通,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看到,方法只要愿意想,就一定会有;只要肯去改变,一个好的局面就会渐渐显露。但是,如果选择用逃避的态度对待问题,那么问题不但不会解决,还会影响后面的工作进程和工作效率,最终会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大打折扣。
宋雪是某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还获得不少国家级大奖。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生,却在职场中犯了愁。由于宋雪的英文口语不错,所以进入公司后,她代表公司与外国客户对接。但是宋雪为人傲慢,话中带刺,每次都会把商务会谈的气氛降至冰点,公司损失了很多利益,不得已便辞退了她。
后来宋雪又进入了几家企业,但工作的时间都没超过一年。频繁的跳槽让宋雪开始对自己失望,她曾一度怀疑自己并不适合工作,可每当看到同事们都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自己心里很不平衡。但是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她又不甘心去一些小公司,但是大公司自己又无法适应,这可让宋雪发了愁。
就这样,每当她碰到一家不友好的公司,便提交辞职信申请辞职。三年下来,宋雪倒是去了不少公司,可是真正有所发展的,并没有多少。自己精疲力竭,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每每想到这里,宋雪就觉得自己受了不少委屈……
不光是宋雪一个人,现在还有大批的年轻人正在步入职场,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良好的人际管理能力,但是在职场的风刀霜剑下,他们还是会发怵。因此,宋雪的经历我们多多少少也会碰到,那就是总在逃避问题,总在指责公司,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宋雪之所以频繁跳槽,是因为她一直在试图漠视和逃避自己的问题,她无法协调自己和工作之间的冲突,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如果要去分析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就暂且把它归为人的惰性吧。根据人们的惯性思维,在第一次犯错后,往往会有较为严重的下场,因此在下一次碰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便会对损失有一个估计,不过按照大部分情况来说,我们都会将损失预估较大,所以我们便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我们本能地就会选择推脱、逃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在心里生根发芽,于是我们就会看到,有些人已经将逃避责任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上述的这种现象被人们定义为“鸵鸟心态”,是指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意思就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们会选择视而不见,即使这样的局面影响了自己,他们也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这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实际上就跟“掩耳盗铃”一样具有讽刺意味。伟大的人类竟然在一个小小的问题面前选择了逃避,我们细细想想,也会哑然失笑吧。
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宋雪可以有很多次改变自己的机会,也拥有很多次直面问题的机会,但是她都放弃了。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她始终把工作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才导致自己处于被动,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唯有将工作和自我达到统一,在态度上去认可错误,认可问题,才可以圆滑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问题都会有解决办法,重点就是我们采用什么态度去面对,采用什么方式去解决。
这一次厂里组织职位晋升,陆萧又落选了,现在他依然是个普通的工人。但是陆萧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三年之内一定要晋升为主管,在厂子里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一次竞选失败不但没有给陆萧带来心理负担,相反这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决定将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半年和每一年的工作都进行量化,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他认为,要在三年之内当上主管,就必须在第二年当上副主管,也就意味着必须在第一年就成为工作组的小组长,就必须连续半年在小组内排名第一,那么,每一天都要达到厂里所规定的最大工作量,而那个工作量,大部分的同事是无法完成的。
想到这里,陆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每天他都把一半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努力钻研工作规律,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还自学了机械自动化等相关类型的书。渐渐地他的工作完成量成为全组最高的,在六个月中都位列第一。顺利当上小组长后,他并没有松懈,而是继续研读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勤学苦练。直到三个月后,陆萧如愿以偿,当上了部门主管。
对比宋雪和陆萧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宋雪在困难面前一直想着逃避,而陆萧在面对自己的职业困境时,依然可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对未来写下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因此,最后陆萧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两人的故事给我们也提了一个醒,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很多,但逃避绝对是最低级的那一个,我们在困难面前,一定要拿出气势,用人类的智慧去战胜,而不是选择做一个逃兵,被困难所打败。
实干型员工不仅要会干,还得懂沟通
我们经常说,做一个实干型员工,就要拒绝空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空谈等于拒绝沟通。在一项对企业的调查中,“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为老板们用人的首选。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以前是“唯能力”论,现在需要的是会协作、会沟通、会解决问题的综合型员工。其实这样的转变不足为奇,在时代变迁中,企业需要从多角度拓展,那么对于员工而言,就需要具备协作技能、沟通技能、策划领导技能等多种能力。现在,只知道在能力上发展自己的人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终将会被企业和市场淘汰。
其实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善于交谈和沟通的人在生活中拥有更多人脉,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内向且不善于沟通的人总是被边缘化,无法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不仅是在生活中,在职场中,善于沟通的人总是能够快速打开局面,创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从而达到预期目标;而一个不懂沟通的人,总会使谈话氛围变得冷冰冰的,不仅在项目上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反而还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公司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
李颖是机械公司的销售人员,她承担着接听电话的职责。每一天,李颖都会碰到难缠的客户。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李颖接受不了陌生人对自己相当不客气的职责和辱骂,时间长了,她发现,自己不可能刚开始就满足顾客的要求,于是在平日的工作里她摸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先聆听,后安抚。
“你们要想骗钱就直说,用不着拐弯抹角,给我在这来回踢皮球。”
“我打你们的客服热线不下十遍了,可就是打不进去,我不找你找谁呢?”
“你们之前说两周就能安好,这都快一个月了,也没见你们行动,你们这公司效率太低了吧?”
这样的问题,李颖每天都会碰到,但和一般的销售人员不同,她会在接听电话后先聆听客户到底对于哪里不满意,然后采用安抚策略,如果安抚策略不管用,再换用其他方式。她经常把自己的小技巧告诉同事,她说,其实隔着电话来窥探用户的内心并不困难,只要懂得聆听,就一定可以发现规律,然后我们在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去帮助他们,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的。
比起张嘴说,我们必须先学会用耳听,这就如同上帝为我们创造了两只耳朵和一张嘴一样,多听多看,才懂得如何去说。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学会聆听非常重要。如何倾听并读懂他人的意见,对于处理工作的问题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学会有效沟通,第一步就是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接下来就是在倾听中学会分析对方的语气,引导话题,控制全局。
在掌握聆听的技巧后,我们要试着以目的为导向,拒绝无目的的闲聊,进行有目的的沟通。要想做到有目的沟通,就必须在沟通前明确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表达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思维中,我们渐渐就明白了自己的论点在那里,原则又是什么。如此进行沟通,才会使对话高效明了,达到理想的效果。
无论是公众演讲还是私下沟通,我们都要在讲话前做足功课,明确目的就可以让整体思路清晰到位,不然就会胡言乱语,造成听众不知所云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沟通前就分析出了听众或者对方有何反映,是否接受某种主张,如果不接受我们下一步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很容易解开症结,对症下药。
在明确公众目的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沟通中学会用共同话题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不少职场新人来到工作岗位后,总是与同事们有距离,但是令困惑的是,自己又不知道该通过何种方式来走进他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非常鼓励职场新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观察,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利用对方的气质、性格感受等搭建一个对话的桥梁。这样,不仅给人亲近之感,还会迅速消除隔阂,为沟通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彼得和杰克都是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但是两人在销售模式上有着很大差别,销售业绩也大不相同。
彼得去推销的时候,总是一种非常“官方”的讲话方式来开头:“您好,我是xx公司的销售员,最近公司上新了这样一款产品,它非常适用于您,希望您能考虑一下。”虽然这样的表达非常有礼貌,但不免给人生疏之感,在这样的搭讪方式下,彼得的业绩并不算太好。
但是杰克却不一样,在试用了很多方法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突然搭讪推销产品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应该换一种柔和的方式。在分析很多推销话术后,他找到了一种最适用的方式,那就是先利用共同话题给人留下好感,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上,适时推销。
有一次,杰克在公园散步,看到一位孕妇坐在椅子上,他悠闲地走过去对那名孕妇说道:“看您的肚子已经七八个月了吧。我爱人那时在怀孕的时候特别喜欢吃冰的,您也是一样吗?”后来,两人对于怀孕这个话题谈了很久,孕妇认为这个人为自己提供了很多温暖的提醒,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信任。随后,杰克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保健用品上,孕妇也欣然购买了产品。
从杰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沟通其实是需要技巧的,只要保持真诚的爱心,运用灵活的技巧,很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做一名实干型员工,不仅需要顽强的毅力,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得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如此一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成熟的沟通能力对于一个员工而言非常重要。从本质上看,沟通是一种双向传播的过程,目的是交换信息,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在沟通中,交流对象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想要的效果,可是一门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