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猿到古人过渡的大荔人

陕西“大荔人”化石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城西北的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沙砾层中,是我国发现最完整的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智人化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

与大荔人化石同时出土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年代为15万年至20余万年。

大荔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在我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填补了我国历史上人类由蓝田人向丁村人过渡的空白,为研究汾渭谷地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大荔人头骨化石对于了解和确定陕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性质也极为重要。

在大荔县,广泛流传着一个“八鱼村”的神话故事,也许可以为大荔人的起源找到根据。

传说玉皇大帝一共有8个女儿,长得十分美貌。她们久居天宫,住的琼楼玉宇,金闺殿阁。吃的是龙肝凤胆,美味佳肴。陪伴她们的有奇兰名草、珍禽异兽,整日悠哉乐哉。尽管如此,她们仍耐不住天上的无穷寂寞,十分羡慕人间的乐趣。

有一天,八姐妹瞒着玉皇大帝,各驾五色祥云,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发现一片大湖,碧波荡漾,岸柳青青,野花缤纷,鸡鸣鸟啼。柳荫下,渔家姑娘飞梭织网,渔夫驾着叶叶扁舟忙着捕鱼。一网打起,各色鱼儿活蹦乱跳,湖中岸边不时传出一阵阵欢歌笑语。

姐妹们陶醉了,她们多想下去同人们一道去享受那无穷的乐趣呀?但她们又不能打扰百姓,便怅然离去。待到更深夜静,八姐妹重新来湖畔。此时的景色更加迷人,皓月当空,湖风轻拂,水天一色。湖底尤如静静地躺着一块好大好大的白玉。

八姐妹玩到高兴处,下水洗澡,尽情嬉戏,直到天将破晓,才返回天宫。自此,八姐妹每晚都要偷偷地下到凡间,在此洗浴。

时间一长,被玉帝察觉。玉帝大怒,他一面将八姐妹禁闭,一面带领天兵天将下凡察看,因为他不相信人间会有比天宫还美的去处,竟会将自己的8个女儿吸引了去。

哪知玉帝来到那片大湖,同样也被迷醉。又一看,人们虽安居乐业,却不见一座庙宇,没人供奉自己,便恼羞成怒,立即让天兵天将把湖水弄干,才率众返回天宫。

于是,此地便成了一片沙滩,渔民也弃渔从农,维持生计。不料紧接着3年大旱,天无滴雨,颗粒不收,人们无法生存,只得关门闭户,离乡背井,另寻活路再说,八姐妹在天上终于获释,但她们仍念念不忘人间美景。

一日,趁玉帝举行蟠桃会宴请各路神仙之际,再次偷偷下凡。然而,映入她们眼帘的却是土地龟裂,白骨累累,一片荒凉,惨不忍睹。

八姐妹当即唤出土地神问讯,土地神不敢隐瞒,具实相告。她们听后,十分怨恨父亲的残酷,更同情老百姓的疾苦,顿起恻隐之心,于是就挖井淘水,解救黎民。

她们挖啊挖啊,不知干了多少个白天黑夜,干沙挖掉了,湿漉漉的泥土出来了,眼看就要出水了,不料又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怒不可遏,立即调集天兵天将下凡捉拿她们。

井还没有挖成,八姐妹不甘心这样被束手就擒,就一边和天兵天将拼斗,一边加紧挖井。功夫不负苦心人,清湛湛、甜滋滋的泉水终于喷涌而出,很快溢满了大小池塘,流进干枯的田野。

可是她们也已精疲力尽,因势单力薄和过度疲劳,终被天兵天将捉拿到天上。这次,玉皇大帝没再关她们禁闭,却罚她们为天宫挖井。但那井永远也不会挖出水来,八姐妹也只好永远挖下去。

据说,每到天气晴朗、繁星点点的夜晚,人们仰首可见天上有7个星星组成的圆井形星群,中间还有一颗不太亮的星星,闪闪烁烁,那就是受玉皇大帝惩罚在天上挖井的8个女儿。中间的那颗星星是8个女儿在轮流劳作,由于井已挖得很深很深,所以圆圈里面的星星就看不太清楚。

自从8个仙女挖下了井,这地方又变了样:树绿了,草青了,四面八方逃荒的人又纷纷回到家乡,男耕女织,重建家园。为了让子孙后代对八位仙女的功德铭记在心,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从华山上运回一块大石,雕凿成碑,刻上“八女井”3个大字,立在井旁。

后来村庄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人们就给村庄起了个名叫“八女井村”,以后为图简便,叫成了“八女村”。再经过世代相传,把读音读转了,用谐音叫“八鱼村”。但八位仙女挖井取水、造福人民的传说一直流传了下来。

也许,这些怀念八位仙女的远古的村民们就是大荔人也说不定。

大荔人总的特点是粗壮、厚实、骨壁较厚。经过研究分析,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基本保存完好,但没有下颌骨和牙齿。脑颅的右侧后上部及左侧颧弓缺损,硬腭及齿槽受压挤而向上移位,使颜面下部变形。

大荔人头长207毫米,头宽经复原后测量为149毫米,重450克。头顶相当低矮,前额扁平由大孔前缘点到前囟点间距为118毫米,与头长形成的长高指数为57,比早期智人低,比北京猿人也低。眉脊粗壮,其中央部左侧厚度为20毫米,右侧厚度为18毫米,甚至超过周口店的北京人。

大荔人眉脊上方有一条横沟,骨壁很厚,其两侧眉嵴的方向由前内侧向后外侧延伸,两侧眉嵴合成八字形,与北京猿人不同,却与时代较晚的马坝人、昂栋人及其他早期智人相似。这些表现出直立人的原始性。

但大荔人吻部不甚前突,颧弓细弱,颅骨最宽处不接近颅底,头骨最宽处在颞鳞部后上部颞鳞上缘呈圆弧形;右侧颞骨破坏,鳞部呈圆鳞状,这些都是智人的进步特征。

另外,“大荔人”的脑量比北京人的平均值稍大。这些特征表明它介于猿人和智人之间。

大荔人头骨颞鳞部与乳突部之间有一很深的切迹,其陷入的程度与现代人相近。外耳门垂直径大于横径,属垂直型。在外耳门上方,也有耳门顶盖。

大荔人面骨相对较小,但颧弓根方向较倾斜,颧弓位于眼耳平面下方。上颌骨的前面主要朝向前方,在上颌骨与颧骨交接处突然转折向后外侧,这整个轮廓线与北京猿人很相似,也是与现代黄种人一致的。

总的来说,大荔人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头骨面部的一些特点与现代黄种人比较接近,而与欧洲及西亚的早期智人相距较远,所以他代表了早期智人的一个新的亚种即智人大荔亚种。

与大荔人伴生的大量动物化石包括古菱齿象、犀、马、肿骨鹿、斑鹿、野猪、野牛、河狸、普氏羚羊、鼢鼠等哺乳动物化石,鸵鸟化石,鲤、鲶等鱼类化石,蚌、螺等软体动物化石。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肿骨鹿,它是北京猿人洞中的代表性动物之一。它表明大荔人的时代与北京猿人接近。古菱齿象和马牙齿的形态表明其时代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之间。

在大荔人头骨化石出土地点发现的植物孢粉不多,有蒿、菊、藜等草本植物,松、柏、云杉等针叶树种,而没有发现阔叶树种。

综合动植物化石判断,当时那里的气候是温和的,可能有些干燥,不像北京人时期那样温暖而又湿润。但是,大荔的黄花菜是非常出名的。

关于黄花的来历,当地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大荔这里有一对情人,男的叫秋生,女的叫金花。俩人定于八月十五办喜事。秋生的父亲要给儿媳妇准备彩礼时,缺少簪子,于是他外出去买,刚一出门,电闪雷鸣,刹时间空中飘落一个金簪子,老汉喜出望外。

这时,空中传来一个声音:“金簪子是王母娘娘赐给金花的结婚礼物。”

八月十五那天,金花打扮得如花似玉,不料被路过的刘财主看上,硬是派人抢走金花。金花怒骂刘财主,誓死不从,最后被刘财主活活打死。

金花死后,秋生父子忍痛把尸体搬回家。他们为金花换上新衣,梳好头,别好金簪,埋在地头。

后来,金花的墓前就长出金灿灿的黄花,秋生便把这些黄花种在了院子和田头,就成为了后世的黄花菜。

在大荔人头骨化石出土地点,还发现了数百件石制品,大多数是石片和石核。石制品较小,原料多为采自当地沙砾层中的石英岩和燧石。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偶尔用砸击法。

用锤击法生产石片后留下来的石核,一般较厚,形制不规整,多自然台面。石核厚度大,表明其利用率不高。石片多不甚规整,也表明了打制技术的原始性。

大荔人的工具主要是石片石器,用石块、小砾石和石核做的也占一定的比例。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尤以凹刃刮削器数量为多。其次是尖状器,还有少量的雕刻器和石锥,但未发现盘状刮削器、砍斫器和石球。

大荔人的石器在类型和修理方法上与北京人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二者关系密切。

通过对大荔人所在地点和剖面的地质地貌分析、地层结构、组成等研究,以及运有多种测年技术进行年龄测定,大荔人可能生活在距今25万年至35万年之间。

“大荔人”的发现,得到了许多我国过去在古人类学上难以得到的形态细节,填补了我国古人类研究的一大空白,其完整性为我国罕见、世界少有,对研究我国古人类演化很有价值。

[旁注]

大荔县 即古同州府,地处我国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时改为左冯翊,晋武帝时更名为大荔县。汉武帝时开始筑城,距今已有2000年了。

蟠桃会 蟠桃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类仙品。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圣诞,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宴请诸路神仙,众仙也将受邀赴宴作为了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

普氏羚羊 又名中华对角羚,滩原羚,黄羊,普氏小羚羊等。历史上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广大地区,现仅分布于青海湖周边。体型似黄羊,但比黄羊略小,奔跑时像离弦的箭,姿势与众不同,跳跃式的奔跑使羚羊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波浪起伏的曲线,分外优美。

[阅读链接]

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1978年,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该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专家为其命名为“大荔人”。

1978年至l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及大荔县文化馆又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和野外调查,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

目前,有关单位还正在对“大荔人”作进一步的研究。“大荔人”遗址现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