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源起——商周原始瓷器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我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黏土或瓷石制品才被称为“瓷器”。

我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

从彩陶到商代的原始瓷器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家天下”。

夏王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朝,加之后来的商朝、西周和东周,被统称为“夏商周时期”,期间经历了2000年左右的时间。

我国瓷器产生于何时,一直众说纷纭。但在夏代及之前的遗址及墓葬中,从未发现过有瓷器特征的物品,只有一些以粗砂灰陶为特征的陶器。

我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7000年左右。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在河流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

陕西省临潼县姜塞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瓶,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

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

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我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器,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夏代有一部分陶器与很多玉器、青铜器一样,承载着礼仪的功能。其纹饰一方面赋予了陶器外在形式的瑰丽,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成为夏代先民宗教崇拜和统治权力的象征,这突出地表现为陶器上的动物纹饰。

夏都二里头遗址的一陶片上还出现了刻画的龙纹,一头双身,头朝下,眼珠硕大外凸,在线刻龙纹的线条内涂有朱砂,眼眶内被染成翠绿色。

这件刻龙涂朱的陶器,应为祭祀的神物,而非现实的日常生活用具。

夏代一透底器的外壁也塑以盘龙形象,龙身刻画菱形纹,底部为雷纹。

夏代陶器中龙纹装饰的大量出现充分证实了《列子》所言夏后氏“人面蛇身”、帝孔甲“御龙以登天”的神话传说,以及夏人常以龙为化身和以龙为族徽的社会习俗。

夏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些进步,出现了能产生更高温度的馒头窑:窑室呈圆形弧壁,并向上逐渐收敛,封顶隆起形似馒头,故名。馒头窑可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陶器的质量得以提高。

夏代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由于原料质量的处理很不精细,胎和釉结合不牢,容易剥落,而温度控制和火候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只能视为原始瓷器的雏形。

夏传至桀,治理不善,商汤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

商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很大提高,馒头窑成为主要的窑型。在江南地区新出现一种比馒头窑更为先进的陶窑,称为龙窑,比如在浙江上虞,江西吴城均发现了商代龙窑。这种窑一般依山势建在山坡上,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龙从下而上,故名龙窑。

龙窑比起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来,有多种优点,因依山而建呈倾斜向上状窑炉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窑炉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据生产需要和技术条件,增加窑的长度,从而提高窑的装烧量,还比较容易维持窑内的窑炉气氛,这就使商代陶器有很大发展。

比如这件河南郑州发现的陶尊,即可看做瓷器的前身,表面有印花图案玻璃釉,高28.2厘米。

与此同时,有一部分陶器开始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温度,是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可以是胎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白度。加上器表再施用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并经过13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是胎釉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些器物已具备了瓷器的雏形。

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比较低下,胎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再加上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又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自如地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以此时的瓷器还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这就是原始青瓷。

河南省郑州商代墓葬中,发现了两件较为完整的青釉瓷尊。该瓷是由高岭土制成,里外都涂有一层较薄的透明青色釉。

其中一件高27厘米,器表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明亮光滑,胎釉结合较密,烧成温度较高,达1200度以上,扣之有金石之声,完全具备瓷器的特点。

这件郑州商代青瓷尊被称为我国瓷器的鼻祖。另外一件青釉原始瓷尊,高11.5厘米,口径18.3厘米。

原始瓷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商代中期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发现,其创制时间,远在3500多年前。

在河南省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

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于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

长江中下游当时的青釉瓷生产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

由于原始青瓷的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还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因此原始瓷器的胎硬质比较坚硬,颜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并有少量胎质为纯白稍黄。

器表釉色以青色最多,并有一些豆绿色、深绿色和黄绿色。会产生裂纹,导致釉色不稳、薄厚不均,且有露胎流釉等现象。

有件商原始青瓷豆,豆由上部的盘和下部的座子两部分组成。盘内施黄色釉,釉层不均匀。底座不施釉,露胎处有氧化的火红色。从胎、釉看,当时的还原气氛还不能自如地控制。

此时,其造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仿当时流行的青铜器造型,以尊、簋、匜、瓮、盂、豆、钵、鼎等为主;另一类是民间使用的生活器皿,如罐、盘、碗、壶等。

有件商原始青瓷云雷纹尊,高18.2厘米,尊的肩部刻印有云雷纹,是仿同期青铜器上的纹饰。胎质呈灰白色,无吸水性,通体施青灰色釉,釉层薄,有流釉现象。敲击时能发出铿锵的声音,是我国古代瓷器的早期形态。

装饰以印纹为主要方法。器表的釉下除少数为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形纹,并有一些圆圈纹与绳纹。

商原始青瓷鸭形壶因壶外形似鸭子而得名,通体施青釉,釉薄而不均匀,由于釉的配方以及烧成温度不高,釉层有脱落现象。壶把的装饰较有特色,显然是模仿青铜器的装饰。

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基本上是承袭商代中期发展而来的。但在形制和品种上却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在烧制和使用范围上有了扩大,质量也有了提高。

胎质颜色仍以灰白色为主,并有少量青黄色、淡黄色和灰色。器表釉色多为青色和豆绿色,也有少量酱色、淡黄色、绛紫色。

商代后期器表釉下拍印的几何形图案纹饰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云雷纹、叶脉纹、8形纹、网纹、翼形纹、圆点纹、划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

商代原始瓷高领罐,通高24.4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6厘米。表面有黄褐色釉。敞口,直颈,折肩,腹上段斜收,下段近直。器面饰圈点纹和凹弦纹。

此器造型飘逸,以圈点纹和弦纹为主纹,也是吴城文化陶器最主要的装饰特点之一。

还有一件商代原始瓷青釉弦纹罐,高31.4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9.3厘米。罐口外折,短颈,溜肩,肩以下内收,平底。

肩与腹部的过度有明显的折角。口内外饰弦纹,其中肩部饰凸起弦纹及锯齿纹共10道。表面施青釉,釉层薄而不匀。

[旁注]

黄帝 为中华人文初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居五帝之首。

龙 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其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

尊 我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

云雷纹 古代器物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为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阅读链接]

在我国,一般是把陶瓷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黏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黏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