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机灵鬼三获大奖

“王帆要进北京城了!”我们学校出了个发明家!武汉市乔口区义烈巷小学全校师生喜气洋洋,奔走相告,好像过节似的,好不热闹。

原来,该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王帆制作的一件小发明,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他将要去北京,在宋庆龄儿童科技馆召开的授奖大会上领奖。

王帆的发明紧接着又在中国发明家协会展评中获得一枚金牌;在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获得国际发明铜牌奖。

一个才十岁的孩子,他的一件小发明,竟能接连三次在国际国内发明评展中获奖,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他的这件发明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他发明的双尖绣花针更换了古老的绣花工具,为国内及国际的绣花工艺开拓了新的篇章。

王帆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看到什么,总爱把它放在脑子里转上几圈。一天,他到姑姑家去玩,姑姑正在绣花。他像着了魔似的盯着姑姑的手,

一下一下地来回不停地穿针引线。看着她那副劳累的样子,不由地心里琢磨起来;为什么绣花要这样上下翻动?能不能不翻针绣花?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姑姑。姑姑扑哧一笑,笑他有些傻里傻气。她说:“自古以来绣花就是这个样子,谁又能改变得了呢?”小王帆嘴上没说什么,心里暗暗较上了劲儿, 试试看吧。

王帆自此以后,白天思考,晚上琢磨,大有不研究出来不收兵之势。一天晚上,王帆看到电视里,一个渔家姑娘在湖边织鱼网。他看到那梭子两头尖,线在中间,织网时上窜下跳像一条游龙似的。看着,看着,他的脑子豁然开朗起来——梭子不就是一个大的绣花针吗?他高兴地蹦了起来,嘴里直喊着:“我想起来啦!”妈妈正看着电视。她看到儿子疯疯颠颠的样子,知道他又想到了什么新花样。虽然不知道什么事,可她脸上还是露出了甜蜜的微 24 笑。

想通了就干,王帆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妈妈放针线的地方,拿出一根大针就用手磨。由于心情过分高兴,力气用得猛些,两根大针都被他磨断了。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根终于如愿以偿。一根粗细合适的针终于被磨了出来。可是紧接着又来了难题:针中间的孔怎么钻呢?他想到工厂里的师傅,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工厂。师傅看到他那焦急的样子,很理解他,立即动手干:先给针淬火,再将针中间锤平,最后用细钻钻孔。

王帆的心机没有白费,双尖绣花针终于问世了。这个绣花针用起来又快、又好、又省力。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认为很有实用价值,比原先绣花针工效提高了两倍。

王帆又是个好奇心重的孩子,不论看到什么,总想弄个明白,探个究竟。爸爸、妈妈给他买的玩具,至今已无一是原装,都被他一一拆掉,再行组装。开始,爸爸气得要揍他,可后来看到他煞有介事的神态,很快发现孩子身上有很难得的钻研精神。从此,爸妈不仅理解了孩子,还常常引导孩子去探索、去思考。这样一来小王帆就更爱动手,更爱动脑了。

一天,王帆到前院的小朋友家去玩,发现墙脚放着一辆破旧的童车。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经过阿姨允许,高高兴兴把破车扛回了家。一到家, 他就从床底下搬出他的工具箱,摆弄他那七拼八凑的东西:扳子、钳子、螺

丝刀、还有棉纱、机渍⋯⋯经过调换、改装,一辆“新”的童车诞生了。第二天,王帆把扛来的破童车又推到了阿姨家。阿姨带着疑惑陌生的眼光看着童车。原来,她早把昨天王帆扛走破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凝视了好一会儿,她才清醒过来——这是小王帆的又一件杰作。她感激地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孩子,伸手从糖果盒里抓了一把糖便塞在王帆的衣袋里。

王帆还用圆木棍帮搬家的叔叔移动笨重的柜子,省了不少力气,乐得叔叔们高兴地夸奖他:“这小家伙真不简单。”

从北京获奖归来的王帆,似乎又长大了不少,眼界开阔了,心胸也扩大了。看着别人那么多的发明,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特别是一个老科学家教导说:“一个发明家,若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要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王帆像一个饥饿的人,急需大量的食物。他要学习,学习, 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