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奇的脑袋”

“中国出了一个神奇的脑袋”。1986 年 4 月,《瑞士周报》用这样醒目的标题赞扬了中国少年茅嘉凌。他 12 岁时制作的“穿绳器”,在十四届日内瓦世界新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世界产权组织颁发的“青年奖”(大奖)和展览会的银奖。外国记者好奇地围着中国代表问:“这孩子怎么想起搞这个发明的?”

茅嘉凌的发明是从玩开始的。

在上海市重庆北路小学读三年级时茅嘉凌在玩中对制作各种小东西就发生了兴趣。他对照画报上的中国古代兵器,用普通的竹片雕刻了“关云长的大刀”以及枪、剑、戟等八件小小兵器。后来,被装进火柴盒里,在学校展出。

四年级时,他对小制作兴趣更浓了,用捡来的钢皮磨成刻刀,竟雕出了图章、龙、凤、孔雀⋯⋯他做的弹弓真好使,百发百中。同样,他做的航模, 获得了区科技发明三等奖。妈妈风趣地向别人说:“他呀,玩也能玩出个名堂来!”

上五年级时,嘉凌看见五十多岁的外婆晾衣服时,要垫两个凳子爬到高处挂绳子,多危险啊!就想:如果有一种穿绳器,该多好。他找来铁片、铁丝等材料,做了一个又一个,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科技老师启发他说“用自然课学过的杠杆原理试一试。”可把杠杆原理应用到制作中,解决“穿绳” 这个目标,并不那么简单。他为此专门跑到农贸市场,双眼盯住人家用秤称东西,看呀想呀,心中突然闪亮了智慧的火花!“我找到了,可找到了!” 便旋风般跑回家。他发明的“穿绳器”就是在弹弓一样的器械中灵巧地安排了力点和支点,可以自动封闭、张开和起落⋯⋯本来认为他搞小制作就“调皮捣蛋”的外婆,试用后,也高兴得合不上嘴。

嘉凌并不知道,外国早已有各种各样的“穿绳器”。但拿到国际展览会上一比,都夸他的思路好,设计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的用途很广,在登山、高层建筑方面,还要派大用场呢!

进了中学,嘉凌的兴趣就更广泛了。去年暑假,他回到江西南昌市工作的妈妈身边。有一天,妈妈看见他从水塘里捞出许多河蚌,正要动手剖开作菜用,茅嘉凌马上阻止说:“不能吃,这是我作实验用的。”他先敲碎一个蚌壳,用壳的小碎片塞进其余的河蚌中,用清水养起来。后来,这些河蚌虽然死了许多,但有一只活了四十天。在他回上海前,当着妈妈的面把这只河蚌剖开时,一粒菜籽大小的珍珠,在阳光下,闪出了五光十色⋯⋯

象这珍珠一样,茅嘉凌头脑里,也闪着五光十色的火花,他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我希望将来能进科技大学。为祖国搞出更多的发明来!”我们祝愿他能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