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新形象
科技活动伴他成长
1996 年 9 月,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位高个子青少年在津津有味地向观众和评委介绍一项他自己设计的发明——“绿色风轮”。众多的参观者不禁驻足倾听,并不时发出赞许的声音。正是这项发明获得了 96 年国际发明金奖,同时获得了“王丹萍青少年发明奖金”。
发明者是北京第十二中学高三 4 班的学生,名叫汪鹊。他设计发明的“绿色风轮”是利用高层建筑的天井气流作为能源,推动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用这种能源推动的风轮被称为“绿色风轮”。
汪鹊小的时候很贪玩,他的父亲是北京青少年科技馆的教师,常带他到航模试飞场看飞行训练和表演,并在他很小的时候给他报名。让他到北京少年宫学习车模。就这样,汪鹊在休息的时候,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他的手里制出一个又一个精巧的车辆模型。他的车辆模型分别在 1990
年和 1991 年获得北京市车辆第一名。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不满足于在一条直线上奔跑的车模,又转入舰模小组。他潜心钻研,别出心裁地给小船加了一对小翅膀,竟然使船的速度提高了 20%左右。1992 年 8 月,他的“可增船速软翼”获得全国第 6 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创造发明二等奖,同年 10 月获北京国际发明展银奖。1993 年 8 月获北京市教育局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生银帆奖。
以后他又改学航模。航模的要求比车模舰模都高,因为对飞机的控制不但需要遥控,而且还是三维的。在这里汪鹊学到了飞机和发动机的原理、制作飞机模型的基础知识,并学会了做飞机螺旋桨等零件的基本技术,成了集木工、钳工、电工于一身的多面手。
科技活动使他的思维更加活跃,遇到问题总爱问一个“为什么”,就像牛顿看见司空见惯的“苹果落地”现象没有放过,因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这一特点使他又有了新的发现。
他家住高层楼,一次他把垃圾从天井的垃圾口往下倒,突然他发现:比较沉的垃圾已经落下,较轻的废纸片不仅没有落下反而升上了天。咦?奇怪, 为什么纸片在天井里就向上飞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汪鹊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他学习之余,用风度表测量天井气流,坚持达一年之久。大量的测量数据证明在天井中确实存在由下而上的气流能量。这一发现使他欣喜万分,激动不已。经过认真的思考,他决定设计和制作一个风轮,让天井气流使它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风轮非同寻常,因为它用的是垂直气流,这不仅是对学过的知识的消化和使用, 更是大胆的创新!
暑假和寒假,除了完成作业外,他的时间都用来设计和制作风轮模型。从查阅资料到构思设想,从选择材料到动手实施,每一步都离不开动脑和动手。那时,他不仅手里做的是风轮,就是在做别的事情时,心里想的仍是风轮。暑去冬来,1996 年初他完成了“利用高层建筑天井气流的轴流和径流混合风轮——绿色风轮”的设计,并亲手制出 1/7 的模型。
这个绿色风轮结合现代化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特点,利用了不被人们注意的天井这一“绿色能源”。在汪鹊家住的 20 层楼房中,就有三个
50 多米高的天井,根据估算,在天井上装三个直径 4.2 米的风轮,它们的平均发电能力约为 2200W左右,足够供各层楼道的照明用电,或者用蓄电池将
电储存起来,供停电时解决高层住宅的供水等问题。稍加改造后在大烟囱上即成为自动节能抽烟装置。能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
这一发明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和称赞,全国风能学会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汤瑞源教授在评价这一设计时写道:“该生有很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现象与其所学的基本概念联系在一起思索,获得一些有益的结论。其所提出的发明思路与目前研究中的旋风塔式的风能转换装置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绿色风轮”先后参加了“北京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全国第八届青少年创造发明赛和科学讨论会”及“96 年北京国际发明展”, 并连连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