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昆虫标本

在四川省科协举办的“三小”竞赛中,评委面对一个个栩栩如生、制作精细的《石竹仿真昆虫标本》赞叹不已;这是一种易于观察、融科学、工艺为一体,不会腐烂的仿真标本。评委专家们毫不犹豫地把“四川省科技创作一等奖”的荣誉给了地处重庆远郊的偏远小县——铜梁县巴川一小四(2)班的李小青同学。紧接着,李小青制作的标本送往上海参加中、小学生昆虫考察竞赛。作品一展出,震惊了大会组委会,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又一次把这个作品评为一等奖,并推荐参加第十九届国际昆虫研讨会。

李晓青,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女孩,中等个头,黑黝黝的圆脸充满稚气, 只有那双充满智慧的大眼里流露出活泼自信。她从小远离父母,一直在外公、外婆家长大,没有受到更多的智力开发和艺术启蒙,李晓青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爱学习、爱观察,勤于动手动脑是李晓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晓青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极大的钻劲,渴求知识的欲望很强。她把书视为宝贝, 每学期的书保护得很好。课堂上,她集中精力学习,回答问题,各科作业在班上总是做得又快又好。课余时间很喜欢读报和课外书籍。班上订的《百家作文指南》、《少年科技知识报》等报刊,她总是最先看。她不仅认真读, 而且还要归纳、摘录,作读书笔记。这样,她从书报杂志上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因此,作文课时,别的同学还在咬笔杆,她却沙沙地写了一大段。她爱读书,爱学习,使她在县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四年级以后,晓青参加了学校的“生物小组”。1989 年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昆虫标本制作。晓青和她的伙伴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短短两周时间里,捕捉了十几类常见的昆虫,并把它们制成了标本。活动结束后,老师告诉大家,昆虫的种类成千上万,要大家平时注意收集昆虫标本,并且制作标本时一定要注意防腐处理。爱观察、善于思考的晓青开始动脑子想:许多昆虫我们这里都没有,制成的昆虫标本稍不注意又容易腐烂变形,有的昆虫又太小不便于观察,能不能找到其它东西仿制、放大来代替昆虫标本呢?晓青做了很多尝试:用彩笔画,没有真昆虫那么形象、逼真、有立体感;用胶泥捏,捏出来不满意,真还难住了小青姑娘。

一天,晓青又来到她常来的小溪边玩,清澈见底的河水,水里有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石头。小河是小青玩耍的乐园。这天,她又捡起一块椭圆形的鹅卵石摆弄着。突然,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于是她撒腿就跑。第二天, 她把昨天捡来的小石子放在辅导老师面前;“老师,你看,它多像七星瓢虫的身子啊!我想用它作瓢虫标本的替代材料。”老师对她富有新意的想法给予肯定、支持。首先,老师让她用放大镜分别仔细观察七星瓢虫身体各部分的构造、颜色、花纹和四肢的特点。接下来的问题是用什么代替昆虫的四肢呢?晓青先想用细铜丝,不行。后来,一下想到扫操场用的大扫把上的竹枝, 粗细都有,分节错落有致,正好表现昆虫的四肢特点。选好材料说干就干。先在一张硬纸片上画上几株小麦,作为粘贴底板,等颜色干后,将瓢虫的各部分用白乳胶粘在底板上。为了确保形状准确、形象,粘贴完后,又在昆虫表面涂上清漆,这样瓢虫标本便仿制成功了。

在老师的帮助下,晓青又和同学们一块仿制成功了蚂蚁,米象等昆虫。

这一个个石竹仿真昆虫标本,震惊了县、市、省乃至全国专家、学者,获得了一个个殊荣。

面对成功,李晓青没有满足、陶醉,她更加勇于实践,勤于动脑,锤炼着自己的羽翼。愿这只小鹰在知识、科学的广阔天空中,展翅高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