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出的新课题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习近平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2017年3月,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强调,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重心下移,不断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重要举措。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党支部建设必须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从思想上建党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思想建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先进政党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精神皈依。思想建党说到底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目标追求,从源头上拧紧“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当前,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西方大国仍然视中国为“威胁”,不断利用错误思潮渗透,大肆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妄图动摇我们党的思想根基,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我们党面临着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此外,多元化对社会伦理秩序和人们的道德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人利用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等现象,借助网络恶意造谣,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形势都迫切需要党加强思想建设。特别是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要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但要管住关键少数,而且要管住普通党员干部。因此,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向基层延伸,必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基层延伸,而这就要求党支部建设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先严起来。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思想上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党员尤其是普通党员难以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有的缺乏党员主体应有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有的党员干部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没有完全做到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等等。因此,要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运用“三会一课”等制度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这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党支部发挥着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党员的主体作用,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最后一公里”。充分调动党支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创新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的有效方法,其重要着力点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这既是对党员经常性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更是对党章规定的党支部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的坚持和实践。加强党支部建设,首先要着眼于现实情况,从廓清思想认识和解决突出问题方面着力,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抓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基点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必须从维护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高度明确党支部应当承担的功能和角色。

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要不断提升和塑造党员,使党员发挥更大作用。塑造和提升党员、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精神、道德等各个方面对党员培养教育和塑造提升,促使党员政治进步、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生活改善、精神愉悦,达到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造活力、提高文明素质、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最终使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不断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进一步辐射群众、辐射社会,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要求广大党员不断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在中纪委披露的绝大多数腐败案件中,特别是腐败窝案的发生,根子上就在于不少党员甚至党员领导干部淡忘了党章,忽略了党规,丢掉了党性,背离了党章党规。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忏悔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谈到党章党规意识淡漠。诚然,党员如果党章党规意识缺失,理想信念动摇,使命意识模糊,走上歧路,就不难理解了。鉴于此,加强党员的党章党规意识,特别将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党支部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党支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内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说怪话、遇到矛盾绕着走、传播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政治笑话和灰色顺口溜,甚至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吹捧,党组织成了“大车店”,党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组织积极发挥对党员从严管理和加强教育方面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也是实现“组织的力量大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的关键。特别是党支部既要对党员从严要求,又要主动关心爱护党员;既要教育党员认真履行义务,又要保障党员正确行使权利;既要用集中统一把全党团结得像钢铁一样,又要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创造性。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基层党员管理教育宽松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有的党组织和书记看重管干部、带班子,轻视管党员、带队伍;有的基层党组织抓党员工作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偏重形式、不重效果;有的党员与党组织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纳入有效管理和培养教育之中,等等。要改变这种状况,让每一名共产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党员,离不开党组织全方位、持续性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教育。

加强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党员。当今社会,许多党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从“固定人”变成“流动人”,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越来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党组织在管理和教育党员时应当把党员当作主体和动力,尊重党员的个性和尊严,关注党员的权利和需求,在要求党员守纪律、尽义务的同时,保障党员的权利,鼓励党员正确行使权利。把尊重、理解和关爱党员与凝聚和依靠党员统一起来。通过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人文关怀、权利保障和需求服务,形成以理想信念为前提、以党性为基础、以纪律为保障、以关爱和尊重为纽带的凝聚机制。

加强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融入对党员的服务之中。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的指向是激发党员参与党的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理应包含教育和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和管理本质上就是服务,教育和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寓教育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是处理好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发挥好党员作用的关键所在。党支部要把发挥好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确立并坚持服务理念,在教育和管理党员中做好服务,在服务党员中深化教育和管理、强化政治引领,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内服务机制,切实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然而,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合格共产党员,仅仅靠组织从严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外力推动的同时,还要挖掘内在动力,尤其要通过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使党员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强化党员主体意识,使广大党员主动而有效地参与党内事务,这既是增强党组织活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增强对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归根到底,从严管理和教育党员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党员的整体质量,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要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激发党员的朝气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严管理和教育党员必须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作为前提和基础,党员强则组织强,党员是党内活力和力量的源泉,党的深厚力量蕴藏在党员主体身上。

总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党支部肩负起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对不履行党员义务,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要敢抓敢管,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当。

三、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以往党内教育习惯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这就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以为每个活动搞完了就暂告一段落了,可以放松放松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面向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两个活动均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活动结束后,一些问题出现了反弹,有的反弹得还比较厉害。事实证明,党内教育以“活动”的方式开展,虽然效果明显但缺乏持久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党员,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项常规性、常态化、制度化的党内学习教育,必须突出经常性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抓细抓实,从根本上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回顾近年来党内经常性教育开展情况,凡是实际成效明显的,大多是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得好。实践证明,党支部越强,就越能促进党内经常性教育形成常态、发挥长效。

推动党内教育由“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员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在党的事业发展中起着骨干的作用。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如何,精神状态如何,作风形象如何,在党内、在社会上都很受关注,有示范效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要以上率下,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谈体会、讲党课、作报告,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民主评议,带头履职尽责、发挥表率作用;又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学习教育工作。但推动党内教育单靠抓“关键少数”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向广大党员拓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支部作用。每个党支部都应结合实际,对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组织、措施、落实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了解党员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推动党内教育由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要求推动党内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关键在于党支部履行好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责任。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发挥党内生活的“熔炉”作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让党内生活严起来、实起来。要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推动支部履行党章规定的“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基本任务,以党章为根本标准,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要把党员在支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出来,广泛调动党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党内经常性教育向党员自主性教育提升。

推动党内教育具体化、差异化、精准化。党员经常性教育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明确不同目标、不同方法、不同措施,把教育任务具体化、差异化、精准化,做到有的放矢,让党员学得进去、议得起来、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把经常性教育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员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抓住关节点,强化针对性,将其细化为符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特点的日常教育管理制度。比如,确定学习形式,就要区别层次、灵活多样。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可以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对农村、社区党员,可通过口头讲解、播放电教片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对流动党员,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可依托园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方式开展学习;对离退休党员,可以适当集中,也可以上门送学帮学;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要兼顾好学习教育和生产经营,可多采取小型、业余、分散等方式。总之,开展经常性教育,切忌“一刀切”、模式化,在统一主题、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要鼓励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凡是有利于调动党员接受教育的做法都要予以鼓励,凡是有利于提升党员教育效果的措施都要加以倡导。

把开展党内教育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党员经常性教育全过程。要把开展教育与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得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担负起教育党员主体责任奠定基础。要把开展教育与解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把正确的用人导向树起来,为那些敢于担当、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把那些庸懒散拖、无所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下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健全开展教育的体制机制。经常性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常”“长”二字,就是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实现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党员经常性教育,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员教育队伍建设,选好配齐党员教育职能机构工作人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加强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各类院校、培训机构、革命纪念地(馆)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和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拓展党员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和宣传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使广大党员充分参与到党支部的经常性教育之中,在学习提高中养成习惯自觉,在锤炼党性中增强政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