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如孝

吴如孝广东嘉应州人。通文墨,初为广州十三行商人司会计,后入梧州、浔州一带经商,折耗资本,遂流落广西。金田起义,参加革命,授左一师帅。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十一月至武昌,升木一总制,管带左一军。旋升木官正将军。癸好三年二月,以如孝熟悉外国侵略者情况,命佐罗大纲守镇江 。三月,英国公使文翰乘战舰到镇江,清军战船跟随闯来,如孝与罗大纲领导将士把清战船打败,致书文翰质问,耀示了太平天国的兵威,宣告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事具罗大纲传中。

四月,升殿前左一指挥。六月,升殿前左五检点。十一月,调回天京攻打东霸,旋复回守镇江[三]。甲寅四年二月,罗大纲调归天京,镇江、瓜洲等处水陆军务遂命如孝督理[四]

这年四月十八日(阳历五月二十四日),美国水师提督布嘉南、公使麦莲率领战舰苏士贵限拿号闯到镇江。如孝命令炮台开炮轰击,炮弹击中苏士贵限拿号舰头。美国侵略者不得进,派员上岸谒见如孝,陈述去天京是为通好而来,请求转达,并求派人引导上天京。如孝向美国侵略者宣布:江防重地,不准擅入,否则必开炮轰击。至于国事会商,不论水陆前来,准止边关传奏,候旨宣夺。命令暂泊江滨,等待后命[一]。如孝督理镇江,江防重地, 屹立不动。

丙辰六年二月,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来攻镇江,如孝兵单粮缺,坚守不下。杨秀清命秦日纲统率军队来救,如孝会合援军破清围师,进克扬州,旋在高资大破吉尔杭阿军,斩吉尔杭阿。清江南大营派张国梁带兵来救,在丹徒与秦日纲军鏖战,如孝率领精兵千余赶来助战,大破清军[二]。丁巳七年六月,句容失守,清朝大军就来攻镇江,挖长濠围困,自称「直如天堑」, 要把太平军「困毙孤城」[三]。如孝率众坚守。十月,粮将尽,守瓜洲大将帅谢锦章先率精锐四千渡江至高资,镇江精锐也全调到高资,俟天京救兵一到,就里外会合①。既而粮尽,如孝、谢锦章决定再守两礼拜,下令军中,命

「吃水也要吃两个礼拜,等天京兄弟下来」!如到期救兵不到,就从高资突围②。十一月二十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日),天王命李秀成率救兵到。如孝、锦章率领镇江、瓜洲守军同日安全撤退归天京③。

如孝既归天京,天王命守金柱关①。戍午八年七月,再克庐州,命如孝镇守②。十月,曾国藩湘军将李绩宾来犯三河,如孝大力支援三河,与成天豫陈

① 据大营委员李庆琛禀说:「瓜洲贼首谢锦章带四千悍贼已渡江至高资, 修筑炮台。镇江悍逆亦全调赴高资,俟外援一至,卽里外会合等语」,见吴煦档案。

② 余万清致吴煦书说:「据逃出难民钱正恕等及熊铨母子四人人佥供 现在各馆抄过几次米粮,从上两个礼拜就无米发了,伪大将帅、伪兴天燕有伪令,叫吃水也要吃两个礼拜,等南京兄弟下来。 昨日吴如孝(孝)有伪令,叫各馆多打起包裹,各人发给麦子四两,炒作乾粮,候过二十至二十七两个礼拜,高头没有兄弟下来,就从高资拚命冲出」(见吴煦档案)。这封信所说的「大将帅」、「兴天燕」,是两个为首的将领,案当时太平军在镇江、高资为首的将领是吴如孝、谢锦章两人,又案另一封余万青致吴煦书说:「昨今两日逃出难民较多, 据供伪将帅谢逆与吴逆不合」(见同上),据此知上函所说的「大将帅」便是谢锦章,而「兴天燕」当卽吴如孝,姑记于此以待确考。

③ 据李秀成自述原稿、清咸丰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和春奏(见剿平粤匪方略卷一百八十五)、同月十九日

德兴阿、翁同书奏(见同上)。

① 据清咸丰十年五月十三日翁同书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 据清咸丰九年七月初三日胜保奏,见剿平粤匪方略卷二百二十一。

玉成援军合力大破湘军,李绩宾自缢死。己未九年八月,与清钦差大臣督辨安徽军务胜保战于盱眙③。这年冬,奉命渡江援天京④。庚申十年四月,授前军主将,与定西主将吴定彩带兵去凤阳援助征北主将张乐行⑤。明年夏,命救安庆,屯军桐城,安庆陷,撤军归。旋封雇王。

壬戌十二年春守安徽巢县,敌军水陆东下,大举来攻,势不可守,三月初六夜(夏历三月十九夜),引军安全撤退⑥。癸开十三年二月,命与爱王黄崇发出师江北,破清将李世忠营,进克浦口⑦。三月,回军皖南,与襄王刘官芳、辅王杨辅清等会师在祁门作战⑧。其后事蹟不详。

本传考证

一 罗大纲之死

关于罗大纲的死,各种记载颇有不同。光绪绩纂江宁府志卷十三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日月表列咸丰五年事说:「四月乙巳,向军败贼于江宁镇。乙酉, 向军副将吴全美以水师红单船扫三山贼垒,斩伪王罗大纲」。王韬甕牖余谈卷八贼中悍酋记说:「大纲恃其猛鸷,屡犯官军。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 我军遇之,以抬枪击中其腹,几洞,伤既剧,夤夜遁至芜湖,群贼舁之入金陵,遂死。洪酋令葬之城北山中,旋杀葬者以灭口,恐人知其处也。又择貌类大纲者,仍假其名领众,以当一队」。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一记罗大纲事说:「后为水师炮击,沉尸于江」。简又文译麦高文于一八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即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宁波写的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说:「罗大纲近在安徽陈亡」。佚名粤匪起手根由说:「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一带贼,被向大人先锋张国梁一齐打回收复。杨秀清又吊(调)罗大纲回救芜湖,又被张国梁打死」。以上五种记载,都记明罗大纲的死为战死。其战死时间,除平定粤匪纪略未记外,麦高文记为近事,其余三种都同记为清咸丰五年,即太平天国乙荣五年。考丙辰六年上半年重要战役如武昌战役、江西战役,特别是救镇江之役与打垮江南大营之役,都没有罗大纲参加,其他战役,战区也都没有罗大纲踪迹。到清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曾国藩在致沅浦九弟书里,论太平天国近年战事,就已经有

「曾天养、罗大纲之流,亦频遭诛殛」的狂呔了(见曾文正公家书卷五)。可证罗大纲确是在乙荣五年战死。后来,到清咸丰七年三月,英桂、胜保还有「探报粤逆罗大纲现踞桐城」的奏报(见剿平捻匪方略卷二十六),那不过是处在远距离的敌人探报的错误罢了。

至于罗大纲在乙荣五年何月何日何地战死,则记载参差。据江宁府志说罗大纲战死于清咸丰五年四月十七日己酉三山战役(案向荣奏报三山战役在

③ 胜保为掩罪冒功起见,虚报吴如孝战死于盱眙之役,请看本传考证二、胜保虚报吴如孝战死于盱眙之役考谬。

④ 据清咸丰十年五月十三日翁同专摺。

⑤ 据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四月初三日李秀成致征北主将张洛行书。

⑥ 据曾国藩清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克复巢含和三城并铜城闸等隘摺,见曾文正公奏稿卷十五。

⑦ 据曾国藩清同治二年二月十二日查阅沿江各军并近日军情摺,见曾文正公奏稿卷十八。

⑧ 据左宗棠清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驰剿徽休贼匪大胜摺,见左文襄公全集卷五。

四月十六日,江宁府志作四月十七日误)。考向荣清咸丰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水陆会剿尽扫三山贼垒贼船摺在叙述攻陷三山防地后事说:「现据水陆各镇来禀,报得杨逆令罗大纲纠集上游两岸之贼,希图夹攻我营,并多备柴草船簰,意图袭我舟师。臣已批德安、吴全美等严加防备,切忌因胜而骄,稍涉疏虞」(见向荣奏稿卷九)。又考佚名广陵史稿清咸丰五年四月记事说:「初旬外,向提台信云逆匪罗大纲造一百五、六十号大战船,皆仿艇船样式,驻扎下关、觀音门一带,意欲接济瓜洲、镇江,势极凶勇,江北诸营,宜严加防御等因。托帅惊骇,调集艇船、拖■船数十艘,屯青山以上,阑截匪徒」。六月记事又说:「中旬外,南京逆匪罗大纲改木牌为艇船六百余号,急欲接济瓜、镇。吉抚台每日飞文请托将军出队进攻瓜洲。将军惟举钜觥破愁闷而已。雷以諴藉端生事,因向托明阿、陈金■切商,另捐银三十万两,造小艇船若干,以御罗逆」。据向荣奏报,罗大纲是在四月十六日三山防地失陷后, 杨秀清才调他从上游带兵回来企图夹击敌人。据广陵史稿记载,罗大纲在清咸丰五年四、五、六月间,正在制造战船,筹备接济瓜洲、镇江守军。案向荣这件奏报据自水陆各镇的情报,是可信的。广陵史稿是一部被认为具有稽考当时当地事件的有价值的记载。据此看来,可知江宁府志记罗大纲战死于清咸丰五年四月十六日三山战役是错误的,甕牖余谈记罗大纲战死于同年五月江北战役也是未能置信的。据粤匪起手根由说罗大纲是在清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据向荣、何桂清会奏宁国为休宁之误)一带失守后,杨秀清调他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考太平军退出休宁在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即清咸丰五年五月十五日(据向荣、何桂清会奏再克休宁县城摺,见向荣奏稿卷九)。退出太平在同年六月上旬(据清咸丰五年六月辛亥清帝奕詝军谕军机大臣等,见王先谦咸丰东华录卷四十九,清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向荣奏,见同书卷五十)。退出芜湖在六月二十五日,即夏历六月十九日(据清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向荣奏)。据这一说,罗大纲于乙荣五年五月下旬休宁失守、六月上旬太平失守、下旬芜湖失守之后,奉命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则他战死的日期当在这一年的七月或秋天。案粤匪起手根由,是一份叛徒的供词,叙事从天王去广州应试得赞美天书(勸世良言)起,直到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冬苏州失陷后止。原件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当是戈登带回英国的。这份供词,记事面很广,虽很简略,却还扼要,对稽考太平天国史事有它的作用。其所记罗大纲战死年份与他书合,又不与向荣奏报、广陵史稿冲突,故本书暂据其说以待考。

二 胜保虚报吴如孝战死于盱眙之役考谬

清朝钦差大臣督辨安徽军务胜保为掩罪冒功起见,虚报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即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八月十六日,在安徽盱眙县之役,杀死吴如孝。清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日胜保奏说:「前扑盱眙之贼,经我兵击退至东南之莲塘⋯⋯讵该逆于八月二十八日分股扑至清水坝、高家凹地方,系逆首四眼狗陈玉成、吴如孝等纠率亲来围裹我兵营盘。二十九日,张得胜、格洪额督军分路冲杀,弊贼无数,⋯⋯逆势稍却,我陆兵仍与相持不下。忽见一黄衣贼酋率悍贼数千猛扑。张得胜等督兵迎击,手刃贼匪数人,旋枪击该贼酋坠马,遂赶上斩获首级。时生擒在旁之贼指为逆首吴如孝。该逆死党数百人前来夺尸,经我军残杀殆尽,逆势大败。⋯⋯据获贼供称粤逆陈四眼狗、吴

如孝、捻首龚得等由定远池河、藕塘等处纠约大股,欲窜踞盱眙,为东窥蒋坝、南援天长、六合计,不期逆首被残,未能肆逞等语。张得胜等派弁将吴逆首级解送到营,臣饬前自贼中来归者逐一验认,佥称系首逆吴如孝无疑」

(见剿平粤匪方略卷二百二十四)。考李秀成致征北主将张洛行书,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卽清咸丰十年)四月派吴如孝带兵赴安徽凤阳援助张洛行。李秀成自述原稿又记辛酉十一年(卽清咸丰十一年)夏,吴如孝奉旨救安庆。又考曾国藩查阅沿江各军并近日军情摺奏报吴如孝于清同治二年二月初三日

(卽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二月初八日)攻克蒲口,左宗棠驰剿徽休贼匪大胜摺奏报吴如孝于清同治二年三月初一、二等日(卽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三月初六、七日)进军到祁门柏溪。以上各项事实,都是吴如孝在清咸丰九年八月后的活动,明确地见于太平天国以及清朝两方的文报中,可知胜保的奏报完全是捏造的。但是清朝的官书如清史列传卷四十七胜保传、清朝遗老修的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洪秀全传,当时反革命分子编撰的记载,如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一、王定安求阙齐弟子记卷十贼酋名号谱等,一律都根据胜保这一篇虚捏的奏报,记吴如孝战死于清咸丰九年八月盱眙之役。官书的多伪,与反动记载的不可信,卽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