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第二十二 太平天国史卷六十三洪仁发 洪仁达

洪仁发,天王长兄,洪仁达,天王次兄,在家种田①。金田将起义,始接来广西。太平天国既建,只在礼制上定有称呼,称为国兄②,并无封爵,也没有职任。那时候,东王杨秀清执政,每假托天父下凡,对仁发痛加斥责,数数挫折他。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七月,杨秀清传各官听令,仁发独后至,杨秀清以为不敬,天王知道,不自安,即下诏命仁达到东王府肉袒请罪,并请杖责,杨秀清佯作不肯杖,仁发极力请求而后杖他,既受杖,始欣然自得③。仁发、仁达愚蠢大都类此。但他们也因为惧怕杨秀清,不敢为非作歹。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京,全朝同举他执政,众人欢悦,天王不悦,违反当初建国定制,改照封建帝王例,封仁发为安王,仁达为福王,来押制石达开。石达开怕遭杀害,被迫出走①。李秀成在自述里,痛述此事说:「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说。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王即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说。此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古(固)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样之意见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王三人结怒(怨),被忌押制出京, 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石达开被迫出走,臣民哗然指斥仁发、仁达。洪秀全虽然要专制独裁, 但太平天国究竟是农民政权,他却不敢违抗郡众的愤怒,不得不把两人王爵革掉②,改封仁发为天安,仁达为天福③。不过,两人虽然被革去王爵,但在蒙得恩执政时,两人仍同样押制蒙得恩。李秀成任副掌率时,奏请不用两人, 天王大怒,遭到革爵的处分④。洪仁玕在自述里,也说当他执政时,仁达还同样「干预政事」①。

己未九年,封洪仁玕为干王、陈玉成为英王后,与封忠、赞、侍、辅、章各王同年,复封仁发为信王、仁达为勇王②。

庚申十年秋,朝臣会议防备敌人来困天京,作长期守御计,决定各出钱多买米粮回京,广积粮食,以为准备。仁发、仁达出令:「欲买粮者,非我洪之票不能,要票出京者,亦要银买方得票行,无钱不能发票也。得票买粮

① 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② 据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刻太平礼制。

③ 据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二国兄洪仁发传。

① 据太平天国丁巳七年石达开出走告示。

② 据何桂清清咸丰七年七月初一日通筹各路军务片。

③ 据李秀成答辞手卷。

④ 均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① 此事见逸经第九期简又文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供词之回译,原载北华捷报一八六五年七月八月各期。案现存洪仁玕自述刻本缺下部份,此事记在下部分。

② 现存题太平天国戊午八年新刻的太平礼制有王次 长兄为显 伦千岁及干、英、忠、赞、侍、转、章各王称呼。案洪仁玕於己未九年三月始到天京,四月封干王、此本是重刻本,不可为据。又此本所列旨准颁行诏书只二十八部,尚未有庚申十年七月旨准刻颁的王长 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则洪仁发封信王,洪仁达封勇王,当在封干、英等王后,庚申十年七月前。

回者重税」。因此,都不肯买粮回京③。到清军合围,天京缺粮,天王团百草作粮食,不能留大军保卫天京,京外大军也因无粮不能来救①,遂致天京失陷。天王不信外臣,重信他的两兄,却不知他们贪劣害国一致於此。

李秀成本是「铁胆忠心对主」,忠君爱民,尽瘁国事。仁达等见他慈爱军民,却向天王说他藏有「自图害国之心」,「忠而变奸」。天王听信谗言, 屡削李秀成权力,仁达等又遇事辄扼他②。仁发、仁达横暴蠹法,祸国殃民, 他们结成「洪氏之党」,与臣民对立。臣民痛恨他们,对仁达尤为刺骨衔恨③。癸开十三年五月,雨花台失守,天京危急,天王受了臣民的压力,不得不下诏宣布尽黜「洪氏之党」,封李秀成为军师④,以息臣民的公愤。可是,封李秀成为军师,只给军师的虚名,并没有给军师的实权,尽黜「洪氏之党」, 只有洪仁玕离开军师的位置,出京催兵,而京中政事,俱交仁达提理。李秀成奏请从天京作战略的撤退,天王大怒,严斥李秀成说:「政事不与尔干, 王次兄勇王执政,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仁达等依然专横如故①。

天京围既急,仁发、仁达等同样搜刮民财。李秀成在自述里说:「我到京閤城欢乐,知我出京,具(俱)各流凄(涕)。我在京,洪姓不敢逼人, 不敢十分强欺城中百姓,不敢欺逼官兵。我不在城者,其满城逢屋查过,有米艮(银)物合其用,任其取用,不敢与争,日日按户查寻,男女不得安然」。粮将尽,李秀成奏请放城中人民出城逃生,仁发、仁达派人巡查各城门,搜净金银始放行②。仁发、仁达暴虐恣横,多行不义,竟到了这种地步。太平天国后期政治腐败,洪秀全丧尽人心,国破邦亡,仁发、仁达实为罪魁。

天京陷,仁发被杀死,仁达被执死③。

仁发有子八人:长和元,封巨王;次利元,封崇王;三科元,封元王; 四瑞元,封长王;五现元,封见王;产瑭元,封唐王;七■元,封同王;八锦元,封次王。天京陷,和元、利元都战死①。

③ 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① 据洪仁玕自述。

② 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③ 洪仁发、洪仁达祸国殃民事,也为敌人所深知。曾国藩清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贼酋分别处治粗筹善后事宜摺说:「伪福王洪仁达一犯,系洪秀全之胞兄,与其长兄洪仁发皆暴虐恣横,多行不义,为李秀成等所深憾」,见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左宗棠清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攻剿龙游汤溪兰溪逆贼连胜克复寿昌县城及各要隘摺说:「查贼中伪王可数者共三十馀, 势不相下。金陵逆首洪秀全之兄伪勇王洪仁达尤为各贼所恨」,见左文襄公奏稿卷三。

④ 关於洪秀全宣布尽黜「洪氏之党」,封李秀成为军师事,李鸿章清同治二年六月十六日致曾国荃信说:

「昨於浒关贼馆夺获伪文书数百件,大都金陵贼馆乞苏、浙解济银米,其声甚哀。内称洪逆禅位幼主,尽黜洪氏之党,封忠王为军师,留守城内,各伪王均归调遣」。见朋僚函稿卷三,致曾沅帅。

① 均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② 均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③ 据曾国藩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五日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摺,见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

① 据王定安求阙齐弟子记卷十贼酋名号谱。查洪仁发孙洪伯超呈花县知事请恤文说,洪仁发妻赖氏,广西陆川县人,天京失陷,带幼子南桂、南瑞逃往湖南湘乡县六都西山塘,埋名隐姓,改姓颜。到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年)病危临死时,始将痛史告南桂、南瑞、嘱严守秘密,以免立召灭亡。辛亥革命后, 南桂等遂规复原姓,据简又文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录洪伯超原呈,见逸经第二期。案王

仁达有子二人:长钰元,封定王,次釮元,封汉王。钰元在天京失陷时战死②。

定安所记洪仁发八子都元字排,其中洪和元、洪利元见於李秀成自述原稿,可证所记不误,并无南桂、南瑞其人。惟细核该呈文看不见有冒认之迹,而在当时封建宗法社会里,复姓又是一件特别大事,冒认他姓是极可耻的事,南桂、南瑞当是到湘乡埋名隐姓时改的名。

② 据王定安求阙齐弟子记卷十贼酋名号谱。查洪仁发孙洪伯超呈花县知事请恤文说,洪仁发妻赖氏,广西陆川县人,天京失陷,带幼子南桂、南瑞逃往湖南湘乡县六都西山塘,埋名隐姓,改姓颜。到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年)病危临死时,始将痛史告南桂、南瑞、嘱严守秘密,以免立召灭亡。辛亥革命后, 南桂等遂规复原姓,据简又文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录洪伯超原呈,见逸经第二期。案王定安所记洪仁发八子都元字排,其中洪和元、洪利元见於李秀成自述原稿,可证所记不误,并无南桂、南瑞其人。惟细核该呈文看不见有冒认之迹,而在当时封建宗法社会里,复姓又是一件特别大事,冒认他姓是极可耻的事,南桂、南瑞当是到湘乡埋名隐姓时改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