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十八

凌十八名才锦,广东信宜县燕古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 九月初九日②。父凌玉超,有子六人,长子即凌十八,次子凌二十,名帖锦, 三子凌二十四,名标锦,四子凌二十八,名挥锦,五子凌二十九,名进锦,

① 据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二黄玉昆传、谢炳金陵癸甲纪事略记黄玉昆事迹。

② 据清咸丰五年六月初五日西凌阿奏摺附件武 、汉坐探詹起伦、陈鸿亮探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 据曾国藩清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新昌万载逆匪攻陷瑞州临江摺,见曾文正公奏稿卷六。

④ 这一尊铁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炮上有铭文说:「丙辰六年驻扎临江、翼贵丈提督军务黄奉翼王贵谕饬左拾壹指挥易自能临铸重三百斤」。

⑤ 据曾国藩清咸丰六年八月初七日专催昆寿赴江南并及江省军情片,见曾文正公奏稿卷八。

⑥ 黄玉昆为死,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二黄玉昆传说是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甘三日(夏历七月甘九日),援武昌之役,战死於鲁家港。这是错的。考曾国藩清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江西近日军情据实覆奏摺说黄玉昆在这年七月二十七日(即夏历八月初四日)天京事变后,还从临江赶归天京(见曾文正公奏稿卷九)。当时曾国藩在江西对抗黄玉崑,他的奏报可据。又考骆秉章清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援江官军大捷击退石逆大股摺说:「十月 初八日之战, 分三路围剿水东扑营之贼于瓦窑,樊贼畦十余座,毙贼千余。

贼首衣繡龙袍,戴红缎繡龙风帽,著红繡靴者,正乘黄呢大轿在后督战。经湘勇攒予刺毙,并碎其轿。据朱惟堂禀称生贼供指系伪国宗石逆之衣物,解臣衙门呈验。比谛视贼帽前沿有白缎长条纫绽甚密,拆看, 中有繡字,乃太平天朝提督军务翼贵丈伪衔也。或所斩为逆目黄锡(玉)崑亦未可定」(见骆文忠公奏议卷十一)。案骆秉章得亲验黄玉崑的衣帽,见到他的名衔。此其后黄玉崑事蹟无闻,所以他当是在这一役战死。

① 据十三日幼主命平在山勋旧俱陞封义爵诏旨。

② 所茂名市政荔文史办公室给我写在清嘉庆二十年通书上的照片。

六子凌三十,名扶锦。凌家向在广西平南县种蓝度日,并在家乡开一间卖茶小铺。清道光二十九年,十八在金田加入拜上帝会①。道光三十年正月下旬, 奉命由广西回家发动群众,弟二十四、二十八等也陆续回来,宣称在广西入了拜上帝会,能画符念咒,吃了符水,到晚上,合家男妇老幼,用红布包头, 红布束腰,当天跪拜,可以保佑合家清吉。随招集燕古附近大寮薛姓、莲塘罗姓、林垌叶姓、河霸李姓等,一同拜上帝。大寮在信宜县城东北百四十里, 这一带住的多系广西种山客民,生活艰难,闻拜上帝可保佑合家清吉,多来同拜,渐拜渐多。又劝拜上帝的把家属男妇大小一併接来同拜,即留住大寮地方,并将各户家资什物牛只穀米,一概搬来大寮。在各墟市镇收买鐵斤, 僱募鐵匠,日夜打造兵器。渐将左近庄各庙神像捣毁。地主阶级驚怕,报官查办。官命解散,不从。七月中,信宜知县带差役,起团练亲来逮捕。时十八去广西未归②,会众把团练打败。既而十八回来,遂赶紧编制队伍,部署前往广西的准备。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清咸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十八遂率领起义队伍二、三千人,扶老攜幼,从信宜的东镇、合水一路,经化州边界, 前往广西金田①。

当信宜起义军入广西的时候,太平军正与清军在大湟江口大战,旋移营武宣东乡。十八得到错误情报,说清军云集金田,起义军势已败。他认为无所依归,决定取鬱林州为根据地②。二月二十九日,遂围鬱林州城。清广西巡抚周天爵急派署广西按察使杨彤如、云南临沅镇总兵李能臣督兵倍道来援。清廷得报,命令钦差大臣李星沅等严饬文武带兵人员分投堵御,勿令信宜起义军得与太平军合而为一。太平军打算从东乡分兵攻旧县墟江口,迎接信宜起义军渡江,而水道已先为清军所扼,不果。十八攻鬱林州城三十多天不下, 于四月初五日一时,乘夜深大雨,发大炮佯作攻城,使清军不觉,就由原路退归信宜③。

七月十一日,十八攻克罗定州罗镜墟。罗镜墟距州城七十里,層峦山叠嶂,幽径深林,墟内袤长五里,居民向有一千余家,市■贸易,水陆流通, 为附近各州县著名富饶地区,十八遂踞守此地,将富商、大户的积藏分给穷苦人家,深得众心①。

七月十四日,雨广总督徐广親亲至高州督战,旋赴信宜指挥军队分东西两路向罗镜墟进攻。十八建筑防御工事极严密。墟处周围二十余里,炮台林

① 据信宜怀乡司巡检陈荣亲呈凌十八始末缘由、清咸丰二年六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剿办罗镜逆匪尽行殄灭缘由摺(见日本佐佐木正哉编清未的録密结社资料篇下。案该书未录上奏日期, 此处据复制件补上)。按凌十八兄弟六人,凌十八、凌二十八于罗镜墟失陷时血战牺牲,凌二十、凌二十四先已战死,惟凌二十九、凌三十在平南县的大同里种蓝,自清道光二十九年以后,并未回到信宜。徐广缙、叶名琛于攻陷罗镜墟后飞咨广西巡抚密饬平南县迅速查拏,归案办理。其情况不详。

② 据清咸丰元年三月初九日广东巡抚叶名琛遵旨防查实在情形覆奏摺,见日本佐佐木正哉编清末的祕密结社资料篇下。

① 据信宜怀乡司巡检陈荣亲呈凌十八始末缘由。

② 据清咸丰元年三月初九日广东巡抚叶名琛遵旨访查实在情形覆奏摺。

③ 据光绪鬱林州志卷十八、清咸丰元年四月初六日咸丰命军机大臣传谕李星沅、周天爵等(见剿平粤匪方略卷四)、同月初十日周天爵奏(见同上)、同月庚辰谕军机大臣(见王先谦咸丰东华录卷八)。

① 据清咸丰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广东巡抚叶名琛筹办罗镜逆匪情形摺,见日本佐佐木正哉编清末的祕密结社资料篇下,案该书未录上奏日期,此处据复制件补上。

立。他如树林内,大塘傍,无不罗列炮位,可以纵横互应。其掘地为坑,以蔽身而放炮的叫做泥罗。另有炮屋数间,都鑿穿墙眼,尽伏抬炮、抬鎗、鸟鎗以数百计,在外观望,不见其人,自内射击,辄行命中。将士或暂伏沟内, 或远睨穴中,先总深藏不露,必俟敌人逼近,前后都可轰击,鎗炮始行发放。墟内又分东墟、西墟、新墟三处。进墟各口,不是山径迴环,就是水塘间, 本属狭隘难行,又多掘地成牢,倒插毛竹签,满布鐵蒺藜,上用浮草浮土遮盖,看来与平地无异。相离三、五尺,即设一处。其内又有陷坑,宽深五尺, 周绕于各炮台间,举步都致颠踬。敌人不识路径,如果冒然而进,必致尽人罟阱之中。因此,清军屡次进攻都遭惨败。十二月,徐广缙采用环围战术, 挖筑濠基三千七百余丈,深广各丈余,俨如城寨,以合围起义军,使坐困墟内②。

十八面对清军围困,天天都以就有广西兄弟前来迎接的话鼓励将士,众志成城,清军合围五个月竟攻不下。壬子二年四月,清廷命徐广缙前赴桂林拒太平军,以广东巡抚叶名琛接办。五月,叶名琛驰抵驰抵罗定州,时起义军只存二千人,粮食将绝,已经到了「穷蹙已甚,无计可施」的时候,而斗志益奋,他把信宜起义军这种「党固心坚」的敌情向清廷奏报,自陈「目击心焦,难安寝馈」。于是增调兵力,百计围攻①。起义军粮尽,将士都饥病, 无力防守。到六月二十五日(夏曆六月十三日)凌晨三时,始被清军攻入墟内。十八率领将士与敌人博斗,血战到中午,能战的一千一百多人都死在自已的血泊中,病倒在大馆及硝馆火药局三处被烧死的八百多人,病倒在各馆内被俘的二百六十八人,全部壮烈牺牲。徐广缙、叶名琛由驿五百里向清廷奏捷论信宜起义军说:「但凡入会,从此执迷不悟,视死如归,较之寻常教会各匪,逈不相侔」。又说:「逆党之坚忍信从,实为历来各匪徒所罕见」②。地主阶级修的光绪信宜县志也狂吠说:「凌逆以蓝山蠢汉,首谋作乱,其党数千人,竟相从饿死而不变,邪教之惑人乃至是哉」①!

本传考证

一 胡以晄的死

胡以晄在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丙辰六年(清咸丰五年、六年)间,随翼王石达开出师江西,同治新喻县志卷六清咸丰五年记事说:「十一月二十日逆酋护天裕(豫)、翼贵丈等拥众数万由临江到罗坊」。同治袁州府志卷五清咸丰五年十一月记事说:「二十九日伪王石达开令伪职翼贵丈黄玉崑、护天豫胡以晄等自临江率党数万陷分宜」。同治宜春县志卷五清咸丰五年记事说:「十二月初一日,伪翼王石达开令伪职翼贵丈黄玉崑、护天豫胡以晄等自临江拥众数万长驱来袁」。曾国藩清咸丰六年二月二十一日会筹各路堵剿情形摺说:「查各路探报并搜获贼中文书,据称金陵逆匪由湖北通城入江境

② 据同上,并参考光绪信宜县志卷八、民国罗定州志卷九。

① 据广东巡抚叶名琛筹办罗境逆匪情形摺、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剿办罗镜逆匪尽行殄灭摺。

② 据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剿办罗镜逆匪尽行殄灭缘由摺。请看本传考证二、天情道理书论罗镜墟败亡事不可信。

① 见光绪信宜县志卷八。

者,以伪翼王石达开为首,伪检点赖裕新攻陷瑞州,伪翼贵丈夏(黄)姓, 伪豫王(护天豫)胡以晄攻陷袁州」(曾文正公奏稿卷七)。骆秉章清咸丰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援江官军两路获胜克复萍乡县城摺奏报这年二月二十二日刘长佑军占领江西萍乡县夺获护天豫大黄旗(见骆文忠公奏议卷七)。自丙辰六年二月后,胡以晄事蹟,记载即无闻。据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说:「病毙江西临江府城」,是可信的,故本书据其记载。

关于胡以晄之死是有异说的。金陵癸甲摭谈记胡以晄事说:「六安州为我兵克复,去其伪王号,调往芜湖,嗣以他故,取至金陵杀之」。案胡以晄在甲寅四年夏秋间调到芜湖作战后,他还援田家镇,在九江破敌,向江西进军,攻克袁州等等重要事迹,该书著者完全不知道,却胡说「嗣以他故,取至金陵杀之」,是不值得一驳的。

另一有说,却应该提出来讨论的。据麦高文报导杨秀清被「第八位」出卖,向天王告密而被诛(见逸经第三十三期简又文译麦高文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裨治文报导说天王诛韦昌辉之后,并诛「两高级首领,即排班第七、第八者」(见逸经第十七期简又文译裨治文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案太平天国领导人物的排班,第七位是秦日纲,因附韦昌辉被诛, 记载上是明确的。「第八位」是胡以晄。他是不是向天王告密,后来因附从韦昌辉而被天王诛死呢?我在一九五三年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考时,对此曾加研究,我认为:据太平天国颁布的朝天朝主图有豫王位,胡以晄封爵得由他的儿子胡万胜承袭,而韦昌辉、秦日纲都除爵,朝天朝主图中无坐位。如果胡以晄与韦、秦同罪,不应有此歧异。据传第八本传考证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说胡以晄病死临江郡城,并非死于天京事变。麦高文和裨治文这项报导是有问题的。但在写那篇考证的时候,材料不够,还不敢完全否定此说,而是传疑以待考。后来我看到清咸丰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清朝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等奏片,才知道因附从韦昌辉,而与秦日纲同日被天王诛死的是陈承瑢。陈承瑢在当时太平天国领导人物的班位是「第九位」,不是「第八位」。麦高文、裨治文的报导是把陈承瑢的班位弄错了的。到此,我们可以作出最后的结论,否定了麦高文、裨治文的错误报导,而确鑿地断定胡以晄是在太平天国丙辰六年春夏间天京事变之前,病死于江西临江郡城的。

因为在有些太平天国史和有关天京事变的考证或论文里面,都根据麦高文、裨治文的报导论述胡以晄参加天京事变,与秦日纲同时被天王诛死。这是一件大事,所以特考明于此。读者请并参看本书杨秀清传、陈承瑢传关于此事的注。

我写这条考证后二十五年,得读钟文典同志太平天国人物胡以晄,说平南罗文村胡家相传胡以晄「病死在临江府,真是叶落归根,回到祖居老地了。」他注说:「据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三日在罗文村与胡裕松、胡日华、胡玉明、胡安和、胡传无等老人的座谈记录。他们的口碑来源,据说是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胡家有人应徵,曾在南京附近驻紥,见到了太平天国失败后留下的胡家后人,他们自称是『太平天国豫王的子孙后代。』上述情况,就是他们世代相传下来的。」这条胡家后代口碑,越加证实胡以晄是病死于江西临江府的了。

天情道理书论罗镜墟败亡事不可信

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天情道理书有一段作以为训的事例里,论凌十八领导的广东信宜拜上帝会起义军在广东罗定州罗镜墟败亡的缘由说:

天王诏旨有云:「遵条、遵令得成人,条、令不遵害尔身。」我们兄弟尚其凛之。又举广东高州罗境(镜)墟一班兄弟不能坚耐,不能和傩者言之。我们起义之时,伊等亦来遵天父天兄圣旨,回去团营,亦是同拜上帝,共扶真主,天父时时看顧,场场大胜。后因兄弟不睦,遂博致白、高州各分畛域, 皆缘不能坚耐,一时差入鬼路,不守天条,胆敢擅行出令,有人愿打先锋, 攻打头战者,赏以妻妾,酿成淫乱之阶,致干天父义怒不加看顧。后又被妖暗用诡计,令其薙发,面刺「投降免死」四字。又独给有免死牌票,令其开明姓氏里居家册收执。其时那班兄弟信以为真,逃投大半有余,以为得生, 孰料那队兄弟失散之后,而妖魔始将前次刺字者及有免死牌者,按册行文各处严拏,将其家属一併杀戳,无有一存,尽隳妖魔术中。此是由自己不能坚耐,立志不定之明证也。我们兄弟可勿審哉!此非本侯相之虚传第八本考证言,现有兄弟自罗境(镜)走出,投入圣营,说出此中缘由,确有实证可据。观罗境(镜)之兄弟,皆因不公正,不和傩之故,以致溃乱如此。此又可见天父默中之鉴观良不爽也。

这段论述,指出凌十八领导的信宜起义军一、不能坚耐,立志不定;二、不能和傩,致博白、高州各分畛域;三、以妇女作为赏品,致酿成淫乱;四、中敌人欺骗,「逃投大半有余」,因此,遂致败亡。

考光绪信宜县志论凌十八起义军至死不变由于信仰说:「凌逆以蓝山蠢汉,首谋作乱,其党数千人,竟相从饿死而不变,邪教之惑人乃至是哉」! 清咸丰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广东巡抚叶名琛筹办罗镜逆匪情形摺论凌十八将罗镜墟富商、大户的积聚分给群众,深得人心,故「结成死党,皆聚而不散」。同年六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剿办罗镜逆匪尽行殄灭缘由摺述凌十八起义军在罗镜墟被合围到「穷蹙已甚,无计可施」的时候,

「无日不以即有广西弟兄前来救援为词」,「复有陈叶氏相助为虐,日作荒诞不经之言,加意煽感,群得有恃无恐,益见党固心坚,尤堪发指」!所以叶名琛在筹办罗镜逆匪情形揩里论凌十八起义军得以「负隅抗拒,由于党众心坚」。徐广缙、叶名琛在剿办罗镜逆匪尽行殄灭缘由摺里总述起义军情况说:「但凡入会,从此执迷不悟,视死如归,较之寻常教会各匪,逈不相侔」。又说:「逆党之坚忍信从,实为历来各匪徒中所罕见」。据此,可知并无中敌人欺骗,「逃投大半有余」的事,也没有以妇女作为赏品,鼓励将士,致酿成淫乱事,天情道理书论为「不能坚耐,立志不定」,断然是极大错误的。

至于说不能和傩,兄弟不睦,致博白、高州各分畛域事,案高州系指凌十八领导的信宜起义队伍,博白系指由吴三领导的博白起义队伍。考佚名大事记清咸丰元年辛亥(即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十月记事说:「广东贼首凌十八招合陈二、吴三成三股盘踞罗镜,气焰甚张。官兵探知吴三一股,近与贼首有隙,诱令出战,伏兵截杀千余名①。叶名琛在筹办罗镜逆匪情形摺里也说咸丰元年十月吴三一股从罗镜墟出走。天情道理书说明这一段话是「自罗境

(镜)走出,投入圣营」的人所说,可知是与凌十八不睦的吴三一股人的诬罔的。而奉命撰写天情道理书的侯、相,竟据一面之辞,作为凭证来教育军

① 这部佚名大事记是部抄本,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载金毓黻编太平天国史料。

民,实是大错特错的。故特将其错误在这里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