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5年春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临近最后胜利阶段。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打击下,侵华日军已显军力不支,只能纠集伪军重点守备主要铁路交通线,对我根据地和游击区实行重点扫荡和重点封锁。

1945年1月21日夜,我八路军一部向驻守在小东、宁郭两镇3座军营的伪军发动突然袭击,仅4个小时便全歼驻守伪军。这次夜袭拉开了道清战役的序幕。

2月19日,太行军区决定再次集中兵力歼灭道清路北伪第十四旅各部。为增加攻击力量,又先后调来了第三分区第七六九团和第三纵队第七团,使参战部队增至5个主力团。

2月20日凌晨2时战斗打响。21日,第八分区司令员黄新友在率部完成了对陆村、焦庄、马坊等据点的作战任务后,与攻击五里源的3个团汇合,对五里源之敌形成合围。

是日黄昏,5个主力团从数处强攻五里源之敌。五里源守敌见状,知道此城已无法固守,遂弃城从东门突围。第七分区司令员张廷发趁势率部奔袭辉县、获嘉等地,并击溃了日伪军1500余人对薄壁的进攻。

至23日,太行军区相继攻克了赵固、峪河、百泉等重要据点,解放了除辉县县城以外全部地区,使道清路南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3月9日,太行军区决定乘胜追击,命令第八分区在武陟城西强渡沁河,挺进至沁河南之温县、孟县地区。

第八分区到达预定地点后,先是消灭了盘踞在石荆、岳庄、小虹等地的伪军张敬忠残部,再连续攻克敌重要据点大司马、西张计、张武村及王顺一带约5000米的敌碉堡群,歼敌300多人。

3月19日,第八分区第七团又在博爱西南发动攻势,连克阳庙,东、西界沟和许良、大辛庄等据点,歼敌百余人。

3月22日,张廷发率部进至原武、阳武地区后,连续拔除了日伪军设在原武外围的盐店、王村和郭庄等7个据点,歼灭日伪军600余人。张廷发所部还一度越过老黄河,逼近开封城郊,控制了除原武、阳武县城以外的广大地区。

与此同时,第八分区一部也南渡沁河,向温县、孟县地区挺进,并一度攻入温县城。

4月1日,太行军区在达到预定作战目标后,第七、第八分区主动回撤,返回平汉路以西驻防,至此道清战役胜利结束。

道清战役前后历时70余天,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坚作战,八路军全部肃清了道清路两侧、沁河、卫河以北两大块地区的日伪军据点,共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收复国土2000余平方千米,解放人口75万,建立了4个县抗日民主政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太行根据地与豫西根据地的联系。

道清战役是太行八路军由游击战转向运动战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抗日报刊《新华日报》太行版称赞此役为“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展史上值得庆祝的胜利”。

5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东省东平、东阿地区对日伪军的进攻战役。为配合山东解放区军民反扫荡作战,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乘日军收缩兵力,津浦铁路沿线守备薄弱之机,集中3个军分区主力、一个军分区一部及地方武装发起东平战役。

17日夜,以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组成的左路军,向东阿县城发动攻击,一举攻入城内,歼灭守城伪军大部,但未能扫除日军据点。

18日凌晨,以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部队组成的中路军向东平县城发动攻击。攻城部队利用守城伪军麻痹之机,隐蔽从南门登上城墙,迅速插入伪军纵深,拂晓前将日伪军分别包围在几个孤立据点和院落里,尔后逐个围歼,共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

19日,中路军又歼灭日军独立警备大队。以冀鲁豫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及第九军分区骑兵团一部组成的右路军向金乡济宁公路两侧发动进攻,歼灭伪、顽地方武装700余人。至24日,战役结束。

此役,八路军共歼灭日、伪、顽军2260余人,解放了东平县城。

八路军太行军区在取得东平战役的胜利后,于6月集中5个军分区共9个团的兵力,组成3个支队,在30000民兵和自卫队的配合下,准备在平汉路西侧发起安阳战役,以打破日军长期以来对太行根据地修筑的一条碉堡封锁线,打通太行山区与平原的联系。

当时,驻守在该地区的敌军有: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一部,伪剿共第一路军两个旅和伪军第六方面军暂编第九师,以及伪林县总队,共约7000人。

我太行军区部署安阳战役的主要企图是:以驻守在平汉路以西、观台以南、鹤壁集以北地区的敌人为打击目标,力求歼灭伪剿共第一路军李英部以及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一部,摧毁敌封锁线,解放并巩固该地区。

该战役准备分两步实施。第一步重点攻击曲沟集和水冶镇;第二步向积善、观台、天喜镇、西善应方向扩张战果。

6月30日凌晨2时,第七军分区所属第一、第四十三团和第八军分区所属第二团及3个县的独立营组成第一支队,开始向曲沟集之敌发起进攻。

经过突破寨墙、分割包围和连续爆破,战至上午7时,全歼伪剿共第一路军伪第三旅旅部及伪第六团,俘伪旅长以下近600人。

第四军分区所属第四十三团和第五军分区所属第三十四团、义勇军第五团,以及两个县的独立营组成第二支队,于30日凌晨1时向水冶镇发起进攻。

在接连两次攻击受挫后,天明后各部队迅速进行土工作业,重新组织火力,准备坑道爆破,下午16时30分,第二支队发起第三次进攻。至晚上9时,驻守该镇的伪第二旅主力全部被歼,试图顽抗的日军分队也被消灭。

第三军分区所属第七六九团、第十四团和集总警卫团组成第三支队,主要担负阻援任务。

30日5时,第三支队进至北曲沟,发现增援的日军100余人、伪军60余人抵达北流寺,并以炮火向北曲沟轰击,遂决定歼灭援敌于北流寺地区。

第三支队以第七六九团、第十四团向敌迂回攻击。当第一支队攻克曲沟集之后,也立即以主力向北流寺日军援敌的侧后攻击,并将敌包围。

被围日伪军虽曾五次反扑企图突围,但均被击退,至下午5时,该敌全部被歼。在围攻北流寺之敌时,安阳之敌又出动100余人增援,但被我第一支队击退。战役第二阶段扫除水冶南北日伪军据点。

7月1日,第一支队向南攻击九龙山,东善营各据点;第二支队向北攻击石官、东鲁仙各据点;第三支队向众乐,李家岗之日伪军进攻。经过昼夜激战,将安阳以西,观台镇以南,鹤壁集以北地区内之日伪军据点全部摧毁。

7月4日开始,各支队又开始了第三阶段的作战,向观(台)丰(乐)铁路及汤阴地区扩张战果。

第一支队向南发展,相继攻克鹤壁集北唐仲、大湖、鹿楼等据点,并争取了两个伪军中队反正。第二、第三支队对观丰铁路出击,拨除了铁路沿线敌大部据点碉堡,彻底破坏了铁路,并打退了丰乐出援之敌。

至9日,安阳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800余人,被俘及反正、投诚日伪军2500余人,击溃伪军900余人,攻克据点30余处,扩大解放区1500余平方千米,解放人口35万,进一步逼近平汉铁路及安阳日伪军据点。

同时,通过战役,锻炼、提高了我军攻坚和连续作战的能力,使太行山区与冀鲁豫平原的联系更加紧密,晋冀豫根据地更加扩大,为抗日大反攻打下了基础。

至1945年8月,国际反法西斯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已经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随即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向日本宣战,并派兵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朱德发布战略大反攻的命令,全面反攻由此开始。

与此同时,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8月13日,晋冀鲁豫地区部队开始对日、伪军全面反攻。为了加强晋冀鲁豫地区的统一领导,8月20日,党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邓小平任书记。同时,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军区指导下,各地的反攻更加密切配合和协调:

在太行区,一部分部队向新乡、博爱一带进攻,于8月16日攻克博爱城,继而又攻克辉县,切断了道清铁路;一部向西上党一带推进,控制了白晋铁路一段;一部向太原推进,协助晋绥军区解放太原。

在太岳区,主力部队向平遥、介休地区的日伪军发动进攻,以策应晋绥军进攻太原;其他部队则向当地敌人发动进攻,先后收复了运城、盐池等地。在最后的大反攻中,太行、太岳两区和冀南、冀鲁豫一起,从8月至9月中旬前后,共歼灭日军、伪军50000多人,收复县城59座。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自此,抗日战争结束。在这8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伪军的进攻,保卫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人民的革命力量也得以壮大,这为下一步的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准备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