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蕴含丰富民族特色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傣剧的剧目,内容较丰富,题材也较广泛。

有直接反映傣族人民生活、风俗的歌舞小戏,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叙事诗改编的剧目,有上百出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改编或移植汉族戏曲的剧目。其中源自傣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或佛经故事的有《千瓣莲花》、《相勐》、《满撒允闷》等。

《千瓣莲花》是神话剧。讲的是国王有次出游,乘坐的大象不慎被青年农民岩昆用石伤了象脚。国王要杀岩昆,后因大臣求情,国王罚他去寻千瓣莲花用以赎罪。

岩昆在水中仙人的指点下,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千瓣莲花,原来千瓣莲花是天上飞来的七仙女。七仙女见岩昆不畏艰辛而且诚实善良,答应去见国王。

不料国王见到美丽的七仙女后,竟翻脸不认账,不但要杀岩昆,而且要强娶七仙女。七仙女施展仙法,使国王昏倒后死去。臣民一致推举诚实勇敢而且本领超人的岩昆做了新国王。从此地方太平,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相勐》又名《阿暖相勐》。勐波扎年轻的国王沙凹利,以举石比武的方式,为美丽的妹妹朗展补选婿。勐干塔王子相勐取得胜利后,沙凹利嫌勐干塔国小贫穷,反把公主许配给强国的混索莱王子。

正当准备成亲时,突然吹来一阵狂风,朗展补被魔鬼掠走。相勐不顾安危把公主从魔窟救回,但却遭到沙凹利诬陷,变为死囚。

深夜,公主闻讯到囚牢探望相勐,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天神混西迦,天神把相勐就出了牢笼。相勐回国后,决心把仇恨化为友谊,前去求亲。途中又遭到沙凹利、混索莱联军的攻击。

相勐和朋友南低信用宝箱除掉混索莱,羞死沙凹利,终于和朗展补成亲并且继承了勐波扎国王位。

此剧人物有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魔鬼,人间的国王和百姓,人物众多,神采各异。清洁跌宕曲折。整理改编后的剧本,在基本保持原剧本主要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压缩。人物的塑造,感情描写,情节设置,都符合傣族人民的心理要求和欣赏习惯。因此,此剧自19世纪80年代上演,一直久演不衰,是傣剧的优秀传统剧目。

《满撒允闷》剧本取材于傣族民间传说及《召武定》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允闷城的王子满撒求得父王的允许,出门学艺。满撒的后娘朗来及大臣捧勐因嫉妒满撒在不久的将来会继承王位,暗派家丁途中谋杀,未遂。

后来,满撒在林中被一村姑旺瑞所救。之后,满撒查清了他后娘朗来不仅迫害他,而且迫害过他的亲生母亲及妹妹,他设法找到母亲,在山间茅屋里母子相会。然后,母子三人返回宫廷,终于澄清了宫殿中的是非善恶。

此剧剧情展开顺畅。表演上,糅进了傣族孔雀舞和棍舞,具有较为鲜明的民族特色。

傣剧的传统剧目还有《京省勐焕》。《京省勐焕》讲的是勐扳纳西的公主招亲。为夺得美貌的公主,京省和勐焕两个机智勇敢的王子显示了各自的本领,他们互相斗法,呼风唤雨,从地上斗到天宫,甚至打入天宫。

后来,京省用计得胜,终于获得公主的爱慕而结成夫妻。此剧一直是傣剧班经常演出的剧目,始终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

傣剧在接受皮影戏、京剧、滇剧影响过程中,也很自然地把汉族戏曲剧目移植过来演唱,有根据汉族戏曲和小说演义改编的等,如《咩魔婆念鬼》、《陶禾生》、《张四姐》等。

《咩魔婆念鬼》汉语名《西门豹》。傣语的咩魔婆,即是汉语的巫婆。该剧流传于干崖、盏达地区。剧本取材于《史记》的《滑稽外传》中的《西门豹治邺》。

某地,河水猛涨,咩魔婆乘机装神弄鬼,诈取财物,竟至官家面前,宣称河水猛涨,需要把美丽的姑娘送给龙王为妾,水才能退去。

官家心里明白,将计就计,随即命令府衙差役、通知官吏、乡绅、百姓们,一齐集中到河边,把咩魔婆和作恶多端的官吏扔下了河,然后带领大家治水。

《陶禾生》书生陶禾生在书房念书。触犯天条、将遭天神雷击的狐狸精,在急风暴雨中,从窗口跳进陶禾生的书桌下躲藏,免遭雷击而得救。为了报答陶禾生的恩情,狐狸精把陶禾生的灵魂引到乔员外家的花园里,与美丽的小姐乔金英相会,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

后来,陶禾生托媒到乔员外家去求婚,遭到了乔员外的反对,逼得乔金英含恨死去。陶禾生在狐狸精的帮助下,来到了乔金英墓前,祈求阳间不能结为夫妻,死后也要在阴间结为夫妻。这是坟墓突然裂开,狐狸精把乔金英的灵魂引出来,使他俩终成眷属。

此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结构紧凑,比喻贴切,词句优美,很受傣族人民欢迎,是翻译改编汉族小说为傣剧剧目较成功的作品。

《张四姐》讲的是崔文瑞与母亲瑞夫人,因遇战乱,流落异乡,乞讨度日。七仙女中的四姐看见文瑞讨饭孝母,实为孝子,顿生爱慕之情,随即偷了玉皇大帝的收魂瓶和其他宝物,下凡与文瑞结为夫妻。

四姐用法术使平地建高楼,院中长出摇钱树。从此文瑞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村中的另一个富翁,外号“王半仙”,羡慕四姐美丽,欲霸占为妻,遂贿赂官府诬告文瑞,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异怪离奇的故事。

《张四姐》遵循傣剧剧本的结构特点,在剧中既有悲,又有喜,同时还有武戏。并较好地塑造了张四姐的形象。1982年,芒满寨应瑞丽、陇川两县的部分傣族村寨邀请前往演出,在摆场上,看电影的观众寥寥无几,看演出的观众却人山人海。

20世纪60年代以来,傣剧整理改编和创作演出了《海罕》、《娥并与桑洛》、《竹楼情深》等一大批剧目。

傣剧《海罕》剧情是景社国王义子海罕与景社公主玉蚌相爱,哥朗枫王为争夺玉蚌攻打景社,结果遭到失败,便设下阴谋擒斩海罕。玉蚌誓死不嫁哥朗枫王,也投江自杀。

第一场“出征”,海罕王子唱歌为百姓赐福,其唱词是:“把欢乐的象脚鼓敲得更响,让节日的香蜡为明月添花。鲜花啊,今夜要尽情开放,金孔雀啊,请到这里自由地飞翔。”

百姓的合唱词是:“鲜花在今夜尽情开放,金孔雀到这里自由飞翔!”

玉蚌唱:“你的歌声引来了孔雀成对飞翔,节日的香蜡把布少、布冒的心儿点亮,可惜呵,锁进王宫的孔雀怎样展开翅膀,插在金瓶里的鲜花难以吐露芬芳。”

第三场“计擒”。写哥朗枫王的国师双幸装成布张嘎的爹弄用放了麻药的椰子水激海罕喝时,唱道:“王子啊,百乌称颂孔雀,不为它有高贵的模样,人们喜欢象,只因为它有温顺的性情。王子身居高位,屡建奇功,也许看不起低贱的百姓了!”

第五场“魂歌”,当海罕被哥朗枫王斩首示众后,景社百姓爹弄和他的孙女妹罕哭祭他,妹罕唱道:“可怜你像金马鹿跌下篝沟,又像孔雀被毒箭射穿胸口。”

枫王把海罕的头颅挂在刺桐树上示众,海罕死不瞑目,高歌痛斥枫王,唤醒民众。坚贞的玉蚌,骗得枫王令牌,借祭头之机盗走海罕的头颅,回奔景社。枫王得知,带兵追赶,玉蚌眼看不能脱身,怀抱海罕头颅投江殉难。景社国师即带兵赶到江边,愤讨敌寇,战胜枫王,保卫了家乡。

此故事在德宏地区流传甚广。改编为傣剧上演后,很受观众的欢迎和赞赏。1984年,该剧赴昆明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录像观摩演出暨座谈会和云南省第二次民族戏剧调演,获得春城观众和专家的好评。1985年该剧剧本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团结奖”。

《娥并与桑洛》写美丽的青年桑洛经商来到勐根,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到集市上去看他,桑洛和姑娘跳的就是孔雀舞。《娥并与桑洛》是一出爱情悲剧,男女主人翁相爱却遭到封建家长的反对。

结尾是桑洛的情人娥并被桑洛母亲拒绝,并受到凌辱、虐待。娥并被迫回家,不幸在归途中婴儿流产,到家而死。桑洛得知这一切后悲痛欲绝,在娥并身旁,拔剑自刎。这一对情人死后变成一对孔雀,在大青树下翩翩起舞。

《竹楼情深》是写傣族战士岩旺,在守卫边防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连长刘汉柱亲自到烈士家乡—容蚌处理善后。岩旺妈得知儿子牺牲,悲伤过度,神智迷乱,错把刘汉柱当岩旺。汉柱为安慰老人,不顾未婚妻胡薇的反对,跪地认亲,并写报告请调到容蚌边防部队,照顾烈士母亲。

胡薇不理解,与他断绝了关系。岩旺妈神志清醒后,面对眼前局面,深感内疚,坚持要刘母把儿子带走。刘母却认为,岩旺是为保护汉柱才牺牲的,汉柱认亲理所当然。两位母亲为此而争执不下。刘在与傣族姑娘罕亮共同照顾岩旺妈的过程中,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

为了圆满解决两位母亲之间所引起的“矛盾”,刘毅然向罕亮求婚,两颗相爱的心融合在一起,两位母亲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该剧着力于揭示边疆军民的高尚情操,语言具有民族特色,人物的设置体现民族团结。这个戏是作者反映当代军人生活题材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剧本发表在《云南戏剧》1986年第6期。1989年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银奖。

还有后来编写的傣剧《岩佐弄》。讲的是准染国的百姓被蛇妖残害,良家妇女无辜受辱。百姓纷纷进宫向国王请求除妖。国王不理。后来,蛇妖进宫缠住公主,国王请来未婚驸马景社太子除妖。景社太子被蛇咬吓得心惊胆战,解除婚约。国王迫不得已,出榜招贤,许愿谁能除掉蛇妖,即招为驸马。

岩佐弄得知此事,决心为民除害,救出公主。他求得老猎人的支持,一起进宫除蛇妖。但是,国王见岩佐弄是个平民百姓,反悔诺言。善良忠贞的公主得知国王失信,决心弃富就贫。在宫女的帮助下,她打扮成使女,逃出皇宫,与岩佐弄结成伴侣。

该剧剧情悲喜交织,音乐抒情优美,舞台美术民族色彩浓郁,服装鲜艳。加之演员吸收京、滇戏和傣族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来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受到了观众的好评。1962年此剧曾参加云南省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大会,1984年收入《云南民族戏剧剧目汇编》。

[旁注]

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员外 全称员外郎,是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在唐朝贞观时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或地方之辅助部门,品等为从五品。

国师 又称帝师,是古代天子帝王封赐给德学兼备的僧人或道士的尊号。我国的国师称号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后来有些学德兼备的高僧,常被当时帝王尊为国师。此外,“国师”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

令牌 古代军队传达命令的一种凭证,多为银、铜或象牙制成。令牌通常由军队的最高长官发出,交给下属军官,用于在执行任务时证明其已经获得了最高长官的指令和授权;或者证明持有令牌者是获得了长官命令,正在执行特殊任务的身份,其作用与令旗相似。类似于今天的介绍信、授权证明书或执法证件。

孔雀舞 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相传1000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驸马 我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马都尉。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

[阅读链接]

1980年傣剧恢复演出时,重在纠正傣剧演出中的汉族戏曲化的倾向,如完全套用滇剧的锣鼓和戏装、注重突出傣剧的民族特色,使傣剧成为傣族节日集会中的一朵鲜艳瑰丽的民族之花。1987年傣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缅甸演出。每场演出中,观众过万人,盛况空前。

1992年第一批傣剧学员到北京戏校学习,时下这批毕业的演员已成为傣剧艺术的接班人。他们根据《盗仙草》改编演出了《热西姆洛》,使原本只有歌、舞形式的傣剧又增加了打斗场面,受到傣族人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