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素质与意志

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般总不会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 而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障碍。为了获得成功,就应当“下定决心,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而为了能作到这一点,从心理上讲,这就需要人们有坚强的意志。正如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在《向困难进军》一诗中所高唱的:

困难

这是一种愚蠢而又懦弱的东西, 它惯于对着惊恐的眼睛,

卖弄它的威力,

而只要听到刚健的脚步声, 就像老鼠似地,

悄悄向后缩去, 它从来不能战胜, 人们的英雄意志。

然则,到底什么是意志呢?

我们所说的意志,就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对象的目的性和调控性。当有人问及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时,爱因斯坦写下了这样的公式:

A=X+Y+Z(成功=正确方向+艰苦劳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很注重做, 反对夸夸其谈,不务实际。这里的“正确方向”就是一种意志,“艰苦劳动” 包括了智力因素和身体素质基础上的各种客观努力。

意志的基本过程分为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就是说,要完成一个意志活动,首先要下定决心,其次要树立信心,最后要持以恒心。现在我们通过“愚公移山”来看一看这三个阶段。毛泽东主席将“愚公移山”意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写的: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们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作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下去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 却是不会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表示了意志过程的决心阶段;“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少一点, 为什么挖不平呢?”表示了意志过程的信心阶段;“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表示了意志过程的恒心阶段。

“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又极具代表性地说明了意志、成才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移山”首先需要的是体力,移山的人身体素质好就会节约大量时间。其次需要的是意志,没有顽强的意志就很可能半途而废,使智叟的预言成为现实。是意志指挥了身体,也就是说,是成功的信心让愚公一家有了移山的切实行动。另一方面,意志的产生又以一定身体条件为基础,也就是说,

是身体素质的可再生性和一代一代的连续性使愚公一家有了顽强的意志。在身体素质面前,移山有一线可能,所以才有“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下定决心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往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认清自身和自已以外的条件,积极地进行思考。盲目的下决心,即使决心再大,也不会有助于成才。如果身体条件不具备,即便决心再大,也不会将一座山搬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落第后的自勉联。在这幅自勉联里有两个故事。上联是说秦末起义将领项羽在与秦军一次战斗中,命令兵士砸碎做饭用的锅和乘坐的船,激励全军将士“只许胜,不许败”,失败了的话就没有退路, 最后在战斗中项羽的军队以一挡十,终于打败了秦军。那场战役之后,秦朝土崩瓦解,项羽称“西楚霸王”。下联是说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亡国后,为了复国,睡在很差的环境里,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尝一尝挂在头前的苦胆,不忘亡国的耻辱。最后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以少胜多,打败了吴国,确立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在这幅对联里似乎重在强调意志的作用。但是试想, 如果项羽带着一群饿了三天的士兵,而敌军士气饱满,任敌人再轻敌,项羽再会调动军队不怕死的意志,恐怕也打不了胜仗。如果勾践只是卧薪尝胆, 手下的人均是老弱病残,恐怕也不能打败很有实力的吴国。

日本能力开发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在中学以前,一直被认为是脑子笨的学生,在年级 500 名学生中名列第四百七十名,讨厌学习。但初中二年级后,

他的考试成绩急剧上升,常进入前 10 名。坂本保之介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深情地说:“这个转折过程主要是受了父亲的鼓励。由于我的成绩差,他一有机会就对我进行增强信心的教育。他说:‘你无论是下河捕鱼,还是上山捉鸟, 都干得非常出色,这就证明你的头脑比一般人的好。下围棋或下象棋的规则, 我一教你,你马上能学会。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的。’”坂本保之介还谈到父亲对自己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他说:“我父亲要求我千万别忘了锻炼身体,他说一个人要想做大事,首先要爱惜身体, 不断地运动,在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智力。”

坂本保之介从父亲的教导中受惠无穷。在担任研究所所长后,他把树立信心和保持身体健康作为能力开发的前提。对于来向他请教的年轻人,他总是先让他们懂得自信心和好的身体的重要性。例如,对于记忆力差的人,他总是要人家相信“一定能记住!”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就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从坂本保之介的经历和对待信心(意志的一个方面)、身体素质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想成才,不妨先相信自己能成才,因为你有好的身体,其他方面也不比别人差,然后再去大刀阔斧地做,成才与否则不要太在意,这样看待成才观,在自己成才的道路上也就少了许多心理上的压力和障碍。

下面再谈一谈恒心——意志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更强调恒心的价值。《荀子·劝学》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十六个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们要想干成一番事业, 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反之,如果人们干任何事情,总是缺乏恒心, 半途而回,那就什么也干不成功。

恒心体现在体育锻炼中是耐力或持久力的训练,耐力、持久力的训练又

有利于耐心和注意力的培养,然后共同对人成长起作用。反之,体育锻炼中的一些体现一个人耐力和持久力的项目也有利于恒心的培养。在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在超越身体极限后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意志与身体共同作用下的拼搏。在心中默念着“坚持”,激发身体的潜力,一步一步向终点迈进,不正是一个人成才轨迹的形象描述吗?

在意志过程中,恒心阶段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因为光有决心和信心, 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自然毫无意义:决心成了空心汤圆,信心也就成了闪烁流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曾写过一副对联以自

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月寒。

这副对仗严谨、寓意深刻的对联,不仅充分说明了恒心在学习中的意

义,而且恰当说明了恒心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恒心与身体不是矛盾的关系, 一个人有恒心做某一件事,不必牺牲健康,急于求成,恒心是细水常流,以不损害身体健康为前提的。而起早贪黑、一时热情的所谓努力正是缺乏恒心的表现,对身体健康也没有益处,当然不可能出现成功的奇迹,真正的成功只属于努力过的人,也只有付出辛勤劳动,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成才。

居里夫人曾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她说:“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严密。我也是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自有真理, 但是我仍旧如此作。”所以,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地学习,同时发展自身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孜孜不倦地攀登高峰,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从意志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意志与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因为身体素质是靠行动来提高,其他非脑力活动也依据行动来完成。人的意志总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它的发生、发展和形成都离不开行动。在有明确的目的并与克服一定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中。总有意志参与。我们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进行体育锻炼,就要通过意志克服在体育锻炼中的困难。如寒冷的天气、肌肉的疲乏等等。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一段话讲了“不畏劳苦”与“攀登” 科学“光辉的顶点”的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不畏劳苦”就是意志, “攀登”就是本身的能力素质,“光辉的顶点”就是成才的渴望成为现实。

意志还表现为坚持性。所谓坚持性,就是指人们在行动中,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一意志品质是同充沛的精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分不开的。精力好像一口取之不尽的泉水,它给人们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毅力则是一把神奇的刻刀,专门雕塑强者的形象。一个具有坚持性的人,他决不会因为有所“成功”而骄傲,也决不会因有所失败而气馁;他不会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干扰,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困难所吓倒。一个缺乏坚持性的人,可能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即执拗性和动摇性。执拗的人不知道变通;动摇的人见异思迁、干什么事总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

坚持性往往是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学者、思

想家、科学家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坚持性。例如: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 15 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 10 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 27 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 10 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 60 年。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37 年。

所以,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毅力才会使我成功。”巴尔扎克说得更好:“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

上面列出的一组数字,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一些问题,根据我们已有的一些知识,我们大概既有钦佩之情,也有遗憾之感。李时珍遍尝百草、跋山涉水,靠着充沛的精力花去 27 年完成了《本草纲目》,可以说有一种成就感。马克思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他曾致信给战友恩格斯要他注意身体,想来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十分重视,才有 40 年的精力去完成举世瞩目的巨著《资本论》。只不过这里要提到曹雪芹,他因忽视了身体健康的保持,五十几岁积劳成疾而死去,留下一部巨著须人代为续写,这不能说不是曹雪芹的遗憾。坚持性是同充沛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分不开的,这里请注意是两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忽视哪一个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意志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受身体素质的制约,从而反映了身体素质对成才的影响。

关于意志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就简单谈这么多,下面再谈一谈影响成才的另一个非智力因素——兴趣与身体素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