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病房故事

迷迷来到病房,不大的病房里住满了小病人。迷迷问:“你们怎么也到这里来啦?”“我们都是得数学病才来的呀。”一个胖胖的小朋友说起了他

的故事。

“那天,我在商店先买一支 5 分钱的铅笔,又买 3 分钱一块的橡皮 2 块,

我给售货员阿姨 1 角 6 分钱。阿姨说钱给多了,我一下子愣住了。心想,计算一块铅笔和两块橡皮的钱,用 5+3×2,5+3 得 8,再乘以 2,怎么不对呢? 售货员阿姨说:‘一支铅笔 5 分钱,再加上两块橡皮 6 分钱(3×2),应该

是 1 角 1 分 钱 。 ’”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录录小朋友指出了胖胖的病根,接着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有一个西瓜吃人的故事。有一天,爸爸给我算一道题:3 个人吃 4 个西瓜, 平均每人吃多少?我脱口就说:‘用 4 除 3。’爸爸突然大笑起来,说‘西瓜吃人啦!西瓜吃人啦!’我被弄得莫名其妙,爸爸笑着说:‘你呀,又犯概念混淆的毛病啦,4 个西瓜被 3 个人吃,应该用 4÷3,读作 4 除以 3,或者是 3 除 4,而你却说用 4 除 3,如果 4 除 3 写成算式应该是 3÷4,这不是

说 3 个人被 4 个西瓜吃了吗?’” 小病人一起笑了起来。

查房医生刚走,病房里又热闹起来。丰丰大嗓门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和奶奶到乡下叔叔家去,奶奶让我先写封信给叔叔,叫他到时候来

接我们。我算了算日期就给叔叔写了封信。可是,我和奶奶到乡下那一天, 叔叔却没有来接我们。我和奶奶只好在一个村民的帮助下,到了叔叔家。奶奶见了叔叔生气地说:‘我叫丰丰给你写了信,你为什么不接我们?’叔叔一听,笑笑说:‘这可不能怪我呀,丰丰信上写的是 2 月 30 日到家⋯⋯’没

等叔叔说完,奶奶瞪了我一眼,‘傻孩子,二月没有 30 日,平年二月 28 天,

闰 年 二 月 29 天 。 ’” “哈哈⋯⋯真好玩⋯⋯”虎子拍着手接着说:“我也有一个故事。” “妈妈买来一段零头布,想给我做两件上衣。她算来算去说不够,我在

一旁见了,说:“妈妈,我来帮你算,那段布是 3.4 米,做一件上衣用 2 米, 3.4÷2=1.7,四舍五入,这段布做两件上衣足够了。’妈妈笑着说:‘傻小子,照你这样算,3 米布也够呀,可是,做出来的衣服你能穿吗?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近似值。要用去尾法才行。’”

“对对对!”坐在门口的伟伟说:“我上次解一道汽车运水泥的题目, 结果是 3.4 次,我把 0.4 舍去了,得数是 3 次,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剩下的水泥怎么办呢?”

“是呀,这里就要用‘进一法’了,也就是说剩下水泥再少,也还需一辆汽车来运走才行。”丰丰像个老师一样,说得真清楚,“取近似值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然就会出错啦。”

病房成了讨论数学问题的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得真带劲。

杨希希说:“学校新建教学大楼,需要我们同学搬砖头。事先老师告诉我:砖头堆放处离施工处 40 米。我按每一米站一个人来计算,让 40 个同学排成长队传递。结果,最后一个人却要在两米长的地方跑动,怎么也来不及传递。同学们都说我把人数计算错了。”

“你是弄错了。”小病人林林说:“用传递的方法运砖头,两头都要站一个人,这就同植树问题一样,需要的人数应该是 40÷1+1=41(人)才对, 这叫加一法。”

“对了,对了,还有一个减一法呢!”迷迷说:“一根木头锯 3 段要用

12 分钟,锯 6 段要用几分钟?大家说这题应该怎么做?” “12÷3×6=24(分钟)。”胖子抢着说。 “不对。”宁宁说,“你想想看,一根木头锯成 3 段,实际只要锯两次。

用减一法,3-1=2。要求锯 6 段,也要‘减 1’,就是 6-1=5。这道题目式子应该列成 12÷(3-1)×(6-1)才对。”

“好热闹呀!”香擦皮阿姨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进了病房,她被小病人的热烈讨论迷住了。

她说:“你们讲的这个加一、减一可不是‘四舍五入’里的近似值噢。还有,在一个圆形的水池旁植树,就不需要加一也不需要减一了。不信你们自己试试看。”

香擦皮阿姨说着,挥了挥手中拿着的东西。“哇!”不知谁喊了一声。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