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岁时习俗的演化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花朝节节期因地而异,这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有的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有各种传统活动。
据传说,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
在一个早春二月之夜,崔元徽于园中品茗赏花,忽见一群容貌艳丽的女子来谒,其中有个小巧玲珑的姑娘,自称“石氏”,但大家都叫她“醋醋”。
女子们称要借此地与风神封姨相见。封姨也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是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正说话间,来了一位明眸皓齿的少妇。众人起身行礼,并恭称封姨。
崔元徽命人敬上酒菜果肴,尽地主之谊。众女谢过之后,把盏畅饮,高声谈笑。
宴席间,封姨不意碰翻酒盅,醋醋的红罗裙被弄脏。醋醋本是石榴神,她粉面含怒,拂袖便走。众女子相顾惊慌。
封姨板起面孔,恨恨地说:“小奴婢竟敢无礼!”夜宴不欢而散。
原来这些美女皆是花精,她们要在人间花苑迎春怒放,可是那位叫封姨的风神出头阻挠。花精们本想借机向封姨求情,不料醋醋坏了事。如今众花精都埋怨她,只好求助于崔元徽。
次日晚间,醋醋姑娘飘然来到崔元徽面前,要他准备一些红色锦帛,画上日月星辰,在农历二月二十一五更时悬挂在园中的花枝上,到时必有奇异景象。崔元徽依言行事。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五更十分,果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一片昏暗。但见大树在狂风中摇曳,枯枝顷刻间全部被狂风撕扯而去。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崔元徽园中枝上的花卉因为有了彩帛护住,不摇不动,依旧争奇斗艳,灿然如常。
当夜,众花精又变成一群丽人来花园里向崔元徽致谢,还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劝他当场和水吞服。
崔元徽吃了丽人的花药,从此神清气爽,后来延年益寿至于百岁。因他年年此日,悬彩护花,最终登仙。
崔元徽悬彩护花,终成仙人,此事众口相传,以致人们对花越来越喜爱,终于流成习俗,成为了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花朝节。
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而花朝节的节期也因各地花信的早迟而异。
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农历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
花信是古人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的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代表。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叫“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它也是我国广大地区表示气候变换的体现。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黄帝内经》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8气。每气15天,一气又分3候,每5天一候。8气共是24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24候便成了24种花期的代表。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端香,二候菊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茶花,三候楝花。
从小寒开始,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至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
经过二十四番花信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绿肥红瘦”的夏季悄然来临。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至民间就流行起了花朝节活动。
在唐代,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至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至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至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明代末期文学家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讲了一个花神惩治恶霸、扶助花农的故事。
大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东门外长乐村中位名为秋先的老者,他妻子亡故,膝下无儿女,因自幼酷好栽花种果,把田业都撇弃了,专于其事。日积月累,便建成了一个大花园。
秋先是个花痴,不仅对自己满园的花呵护备至,对别处的花木也常常流连忘返。
城中有一名张委的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常常和手下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及几个无赖子弟危害邻里。
一天,他带了四五个家丁及恶少,游荡至秋先门前。
秋先老人正在浇灌完盛开的牡丹,于花前独酌。不想张衙内破门而入,一番寻衅滋事,最后竟把个好端端的花园子践踏得只蕊不留,狼藉遍地。
待风卷残云后,秋先走向前,望着满园零落的花蕊,心中凄惨,顿时凄然泪下。
正哭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秋公为何恁般痛哭?”
原来是一个女子,年约28岁,姿容美丽,雅淡梳妆,却不认得是谁家之女。
秋先将张委打花之事说出。
那女子笑道:“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屡试屡验。”
按照她的要求,秋先取水出来,发现残花果然重上枝头,而且各种花瓣色彩掺杂,比从前更好看了。
这件稀奇事很快就传到了好惹是生非的张衙内耳朵里,于是再次上门施展辣手摧花,还找借口给秋先套上了枷锁。
恶少们一直打砸至晚上,忽然卷起一阵风,化作一位姿容美丽的红衣女子,原来,她就是花仙。
只见花仙长袖翻飞,掀起一股刺骨的冷风,将张衙内一伙像蝼蚁一样吹走。狂风大作,张衙内本人也一头栽进了沼池。
后来,花仙又施展法术,把秋先老人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
在这个故事里,花仙已经成了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相结合的心愿。
明代以后的花神形象,愈加栩栩如生。她风姿妩媚,手持我国的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盛有这两种花的花篮,安详地守卫着善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宿愿。
相传花朝节是“百花生日”,民间认为花朝日晴,主全年百花繁盛。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北京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王诞日,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山东省商丘等县,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水果的丰歉。
在江苏省虎丘,人们去花神庙,杀牲祭神,以祝仙诞。闺中女郎剪五色绢帛粘在花枝上,谓之“赏红”。
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我国古代在赏花方面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习俗就是一例。
农历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
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
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的家里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
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撰有名剧《桃花扇》的清初文学家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代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至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
总之,作为农耕民族,我国古人历来对大地上生长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花的民族多是热爱美和生活的民族。“一树梨花落晚风”、“一枝红艳露凝香”等,正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淡淡的幽香。
[旁注]
唐玄宗李隆基 (685年~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亲窦德妃。唐玄宗也称唐明皇,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山矾 别名“尾叶山矾”,又名“七里香”。二十四番花信之一,即大寒第三候的花信。总状花序,早春开花,花白色。《本草纲目》记载:“山矾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芳香。”
楝花 二十四番花信之一,即谷雨第三候的花信。《本草纲目》说它是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春末夏初开花,能结子。楝花,始于暮春,收梢于初夏。有因形似小铃,熟时色黄,又称“金铃子”。因以四川产者为佳,故又称“川楝子”。
武则天 (624年~705年),女,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后世所称“则天武后”或“武则天”即是由此谥号而来。政治家和诗人。当政时期,被史界称为“贞观遗风”。
女夷 南岳夫人魏华存的弟子。334年,魏华存以83岁高龄辞世,传说她死后7天即被西王母派众仙接引升天。相传女夷后来也升天成仙,掌管天下名花,称为花神。据说她击鼓唱歌时,禽鸟草木皆长,被称为“主春夏万物生长之神”,俗称“花神”。传说她还在西湖边桃花儿艳红之时卖过汤圆。
冯梦龙 (1574年~1646年),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他的“三言两拍”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他对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收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莳花 即栽花。莳花弄草,又称“侍花弄草”。又称“时花”,泛指花期不久、花朵繁盛的鲜花,多用于城市绿化及节庆日装扮。品种繁多,常主要在温室盆栽培养,到达花期后用于装饰。可按照设计好的图案连盆摆放,也可种植于泥土中。
吴越 是春秋吴国、越国故地的并称,泛指现在的江苏省南部、上海、浙江、安徽省市南部、江西省东部一带地区。吴越是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拥有辉煌的国家历史和辉煌的文化经济。吴越民系是古老的江东民系,共同缔造这片地域。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道不尽吴越江南之美。
孔尚任 (1648年~1718年)。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清代初期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所著《桃花扇》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代末期的历史。
竹枝词 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民间歌谣;二类是文人创作的有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作,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阅读链接]
据《花木录》记载,魏夫人是西晋女道士,上清派第一代太师。魏夫人弟子女夷善种花,号花姑,她餐风饮露,统领群花。传说魏华存死后即被西王母派众仙接引升天。女夷也升天成仙。
后来,女夷因触犯天条被贬入凡间,在嵩县九皋山南麓的花神涧修道后,再次成仙。女夷击鼓唱歌时,百谷禽鸟草木皆长,因此被称为主春夏万物生长之神,俗称“花神”。
实际上花神不止一个,女夷是花王国女王,又称“百花仙子”,她下面还有多个花神,每神各司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