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画廊——广西漓江

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是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包围着整个桂林市,其江水清澈自然,不浑浊。是原生态。

从猫儿山上下来,漓江流经不同地方,当地人便会给她冠以不同的称呼,像六峒河、溶江等。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千米水程,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

由地质运动变化而来的漓江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

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称漓江;下游统称桂江,至梧州市汇入西江,全长约437千米,流域面积约5585平方千米。

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而从桂林到阳朔的83千米漓江水程,便是桂林风光的精华。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这条如诗似画的漓江。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典型代表,是桂林的灵魂。桂林漓江的诞生,是地质运动的产物。

大约在4亿年前,这片大地还沉睡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后来,由于地球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加里东”运动。

桂林在这次地质运动中曾经一度露出水面,成为陆地,可是不久,由于陆地下沉,桂林也随之而慢慢下陷,沉入海底。

距今1.5亿年的“三叠纪”时期,地球上又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印支运动”降临,把整个桂林乃至整个广西都掀了起来。

后来,经过大约距今2000万年至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了广西地区众多的高山和谷地。

随着地球的不断运动变化,地壳时升时降,海水时进时退,漫长的历史演变,使桂林一带积累了许多由海水带来的沉淀物。这种含有钙质成分的沉淀物,不断集结,形成层状的石灰岩。

桂林处在分布很广的石灰岩层厚而质纯槽谷平原之中,再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和雨水的溶蚀,独特的桂林景观发育形成。

于是,桂林山水诞生,漓江也诞生了。

漓江全程的地质概貌,有3个典型的特征:一是漓江的上游的花岗岩地貌;二是漓江中上游与下游部分地段出现的砂页岩地貌;三是漓江中下游的石灰岩地貌。

分布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花岗岩石地貌,形成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期,又受到燕山运动的影响,岩体为碱性花岗岩,与桂林资源县的花岗岩体属于同一岩基。

花岗岩硬度很高,抗风化能力强,所以,猫儿山地区各个山岭山势挺拔,陡峭异常,满目皆是像刀砍斧削一般的悬崖峭壁。

猫儿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森林茂盛,水源充足,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它的植被覆盖面积大,岩石裸露的面积少,这等于给岩石穿上了抵抗风雨剥蚀的防护衣。

距猫儿山顶6000米左右的八角田铁杉林,是一条分水岭,一条小溪向北流去,流入龙胜境内,汇入柳江;另一条涓涓小溪从这向南流淌,便是被确认为漓江的源头。

沿着源头一直往下走,开始比较平缓,走了约3000米,小溪的落差越来越大,坡度越来越陡,小溪也壮大起来,水流也变得丰满起来,甚至形成悬泉飞瀑,一路流泻,汇集各路山涧,不断壮大自己。

在漓江的源头地段,因为沉积物搬运的距离短,水流的沉积物少,山石棱角分明,大小杂陈,山谷中巨石林立,如狮蹲虎踞,气象雄伟壮观。

从动力地质学的角度来说,在猫儿山的山脊,涓涓细流冲击力小,对地形的改造和影响力也就小。

由于“水往低处流”,随着水流往下,细流汇集着沿途的山涧和小溪,流量越来越大,冲击力量越来越强,这股力量切割着地表,把岩石的缝隙冲刷侵蚀分割成一个个山谷,一个个峭壁,一个个悬崖,一个个大石头,落差大的地方达50多米。

在猫儿山上的潘家寨和高寨一带,山腰上的毛竹林,青翠欲滴,在风中向人们点头致意。这里水的流速在每秒半米以上,过了高寨,水流变化很大,时缓时急,沉淀物逐渐增多,在凸岸上陈列着砾石浅滩,在凹岸可见水流冲击而成的陡崖或者河心滩。

漓江行至华江山的水埠村,可以断断续续看到一些南北走向的砂页岩,她们覆盖在花岗石上面,这一带的山形水势走向平缓,山顶相对山脚的高度在500米以下,坡度低于20度。

到了山脚的华江乡,就全是砂页岩和板岩地区了,各路汇集水流冲击而成的山间小平原,河床中的卵石明显变小。

漓江水经过溶江镇,江宽水阔,在灵河与六峒河即华江的交汇处,出现大面积的砾石滩,两股水流会师之后,沿途又汇集灵渠、小溶江、甘棠江等大支流,水势平缓,河床较宽,江面宽l00米至200米,水深约两米。

放眼望去,一片冲积平原,两岸植被丰富,秀美而野逸,一路山光水色,田园如画,郁郁葱葱的马尾松成林成片,水稻和树木长势喜人。

绿树红花和金黄的稻谷映衬灰瓦白墙的农舍,简直就是一幅米勒笔下的油画,时有三三两两的渔船从江上划过,吆喝着,抒发着劳动的艰辛与欢乐。

漓江流过灵川,就到了桂林市区。桂林市至阳朔的漓江地段,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神奇幽美境界达到了一个高峰。

由于水的溶蚀,这一段岩溶峰丛,无山不水,无水不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形成了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穿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等自然景观。

人们常说“似水柔情”;至刚者莫若水;“洪水猛兽”。水的力量来自团结和韧性。

是的,漓江水是最有毅力的,年复一年,锲而不舍,默默地柔柔地吻着岩石,镂着山体,把它们雕塑成了桂林城里的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穿山、独秀峰、碧连峰等一个风景名胜,又把七星岩、芦笛岩、莲花岩等岩洞雕刻成一座座大自然的艺术宫殿。

[旁注]

黄柏江 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打鸟界下的大路水,流经兴安县境内汉瑶杂居的苏家湾、桃子坪、清水江、白桃等山寨,在溶江镇司门前与漓江源头主要支流之一的六洞河汇合,全长53千米。黄柏江似一条玉带从打鸟界南麓蜿蜒而下,据说,它在漓江诸支流中是保护得比较好的一条。

“加里东”运动 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距今约4亿年。这段时间形成的地层叫“下古生界”,相应地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早古生代时,地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地质学家们统称“加里东运动”。

花岗岩地貌 是花岗岩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前者主要由具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陡拔,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峰深壑。后者由穹隆状花岗岩体构成,具红色风化壳,风化壳剥离后,出露球状石蛋。

岩基 是巨大的岩体,它们是由于大规模的深位运动而形成的,所以大片岩浆缓慢地冷却,形成结晶体大的岩石。后来,由于长期剥蚀作用而出露,成为广大的高地。岩基的边缘陡峭地下降到未知的深度,而侵入体与之接触的围岩常常由于热力接触而变质。被挤碎的围岩碎块常掉入其中形成捕虏体。

毛竹林 是我国亚热带主要竹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是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用途最广,开发和研究最深入的优良经济竹种。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自广东、广西,北至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南部都有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都能生长。

砂页岩 是指介于砂岩和页岩之间的一种岩石。其中,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等其他化学物质。

马尾松 别名松树、枞树、青松。常绿乔木。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

喀斯特地形 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阅读链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描写漓江山水的诗句。可是,据说,韩愈从来没有到过漓江,而他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源于他爷爷为他讲述的一个故事。

传说,织女是天宫织布的好手,但巧姑却是人间的织布好手,为了分辨她们两人谁的织布手艺更上一层,她们被玉帝请到天宫比赛。

在第一场和第二场的比赛中,织女和巧姑各赢了一场,却无法分出胜负。于是,玉帝让她们第三局比赛谁织的布花样和色彩既好看,又织得多。

后来,巧姑本来织得又快又好,可是,织女用了法术,把巧姑织的青罗绸缎布匹,全部吹到了漓江,变成了江水。从此,漓江的江水就像青罗绸缎一样漂亮。

为此,韩愈便写下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两句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