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内堪称最美的两大雪山

在三江并流的8个中心景区中,梅里雪山区和哈巴雪山区是两个雪山风景区,它们堪称三江并流中最美的雪山。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梅里雪山区,既有澜沧江流域的典型地貌特征、丰富地质遗迹,更是三江并流的旗舰物种滇金丝猴的原始栖息地。

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千米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是云南的第一高峰。

由于太子雪山的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开,气流可以溯谷而上,受季风的影响大,干湿季节分明,而且山体高峻,又形成迥然不同的垂直气候带。

4000米雪线以上的白雪群峰峭拔,云蒸霞蔚;山谷中冰川延伸数千米,蔚为壮观。较大的冰川有纽恰、斯恰、明永恰。

而雪线以下,冰川两侧的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高山灌木和针叶林,郁郁葱葱,与白雪相映出鲜明的色彩。林间分布有肥沃的天然草场,竹鸡、漳子、小熊猫、马鹿和熊等动物活跃其间。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提名地范围内的最高峰,由于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因素,至今仍无人成功登顶。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

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千米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的面积。

迪庆藏族人民生活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峰”,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

卡瓦格博峰的南侧,还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其为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故而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

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之意。

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

高山湖泊清澄明静,在各个雪蜂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而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故而路过的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梅里雪山上的植物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类型。在有限的区域内,呈现出多个由热带向北寒带过渡的植物分布带谱。

海拔2000米至4000米左右,主要是由各种云杉林构成的森林。森林的旁边,有着延绵的高原草甸。夏季的草甸上,无数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满山的杜鹃、格桑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犹如一块被打翻了的调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构成的巨大绿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红。

独特的低纬度冰川雪山、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而干湿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使梅里雪山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金钱豹、云豹、和羚牛等。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小熊猫、猞狸、黑麝、大灵猫和小灵猫等。还有珍稀的白尾稍虹雉和雉鹑,以及凤头鹰、红隼、血雉等113种可爱的鸟。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境内。东南部以金沙江虎跳峡为界,与丽江玉龙雪山隔江对峙,西部以哈巴洛河为界,南部以冲江河为界,北部以恩怒梁子、哈巴小箐为界。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宽约22千米。

哈巴雪山区内,拥有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和金沙江流域典型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以及滇金丝猴,野驴、狸、猴为目的而设立的寒温带针叶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哈巴雪山,是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而隆起的。整个保护区4000米以上是悬崖陡峭的雪峰,乱石嶙峋的流石滩和冰川。

海拔4000米以下地势较平缓,地貌呈阶梯状分布,保护区内气候呈明显的立体分布,海拔从低至高依次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气候带,可称整个滇西北气候的缩影。

哈巴雪山山顶发育的现代冰川为悬冰川,是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至今还保留有许多古冰川遗迹,如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最典型的古冰水形成的众多的冰碛湖,如黑海、圆海、黄海、双海等,湖水因湖底石色而异,水温极低,无水藻和鱼类生存。

哈巴雪山主峰终年冰封雪冻,显得挺拔孤傲,4座小峰环立周围,远远望去,恰似一顶闪着银光的皇冠宝鼎。随着时令、阴晴的变化交替,雪峰变幻莫测,时而云遮雾罩,宝鼎时隐时现;时而云雾缥缈,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真可谓“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之妙。

“哈巴”为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在民间传说中被看做是弟兄俩,金沙江从两座高大挺拔的雪山中间流过,形成了虎跳峡。

雪山山顶终年冰封雪冻,主峰挺拔孤傲,随着时令、阴晴的变化交替而变幻莫测。

哈巴雪山保护区内分布着众多的高山冰湖群,大部分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其中,以黑海、圆海、双海、黄海风景最佳,体现了大理冰期时的古冰斗积水而形成的冰川遗迹,是三江并流提名地内唯一的“大理冰期”冰川遗迹分布区。

在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景观除雪山、湖泊、杜鹃外,还有许多悬泉飞瀑,或清漪奇秀、丝丝缕缕,或气势汹涌、声喧如雷。

其中尤为壮美的是尖山瀑布,高约40米,水流充沛,气势恢宏。水从崖顶跌落,化为蒙蒙细雨,有时在阳光的折射下,水雾幻化成七色彩虹,景致十分奇妙。

哈巴雪山瀑布的另一奇景在主峰西北侧,当地人称为“大吊水”。该瀑布高近200余米,其源头在雪线之上,属季节性瀑布。

每年4月至9月,冰雪融化,雪水沿陡峭的断崖奔泻而下,形成娟秀奇丽的哈巴大吊水瀑布。皑皑雪峰,云雾缥缈,飞流破云而出,如天河入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气势。

[旁注]

碧罗雪山 是西玛拉雅山的余脉,属于横断山脉,是贡山县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交界线及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碧罗雪山在兰坪境内绵延142千米,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就有15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4500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

旗舰物种 代表某个物种对一般大众具有特别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促进对大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这类物种的存亡可能对保持生态过程或食物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无严重的影响,但其外貌或其他特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如大熊猫、鲸类、金丝猴等,这类动物的保护易得到更多的资金从而保护了大片生境。

竹鸡 也称“泥滑滑”、“竹鹧鸪”或“扁罐罐”。属鸡形目,雉科。该鸟羽色艳丽。为国内特有的观赏鸟类,在南方为常见种类。雄鸟生性好斗,常被人们驯化为斗鸟,以供观赏。它大多生活在竹林中。形体比鹧胡小,毛呈褐色而有斑点,竹鸡喜欢吃白蚁。

冰斗 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一般形成于雪线附近。它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具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出口处为一岩槛。在冰川的冰劈、刨蚀、磨蚀及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洼地不断加深,后壁及两侧不断后退,变陡,原来的洼地就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雨崩瀑布 雨崩,是梅里雪山上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寨。雨崩神瀑景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冰雪消融,瀑布水流增大,落入地面,溅沫飞扬,雨季瀑布较为壮观。据说雨崩瀑布是卡瓦格博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能占卜人的命运,藏传佛教信徒朝拜梅里雪山,必定沐浴雨崩圣瀑。

云杉 属于针叶树的一类,通常有线条分明的年轮,与季节性山地气候保持一致。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以华北山地分布为广,东北的小兴安岭及南方的梅里雪山等地也有分布。常绿乔木,株高可达30米,树冠广圆锥形。

黑麝 属于麝科麝属。为麝属中体色最深暗的一个种,无论成体或幼体,其头部、颈部、耳和四肢均为黑色或黑褐色。成体喉部、颈侧和体背无任何条纹或异色斑点。黑麝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为核心分布的狭布种,系东喜马拉雅山区的特有种之一。

羊背石 也叫“羊额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故称“羊背石”。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多数羊背石分布的地区,地面呈波状起伏。

纳西语 是一种汉藏语系语言,为我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语言,主要通行于丽江市和附近地区,目前有大约30万的使用人口。纳西语可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系以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语言为代表。西部方言以云南省丽江县大研镇的语言为代表。

大理冰期 是我国第四纪的一个冰期。对我国第四纪冰期的研究始于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在1921年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20世纪30年代,他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

雪线 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阅读链接]

哈巴雪山亿万年来静静地伫立着,时间似乎在这里凝滞,所有世间的沧桑变幻在她眼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那些千奇百态的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据说就是古冰川在她身上留下的遗迹,清晰得如同刚刚发生。

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高高地隐在云雾中,山麓下是深深的哈巴大峡谷。一高一下,鬼斧神工,若不是上天的奇迹怎会有这等人间胜景?

三江并流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遗产,也是人间最后一块圣洁之地,矗立其中的哈巴雪山则是圣地的最高峰。在这里,哈巴已不再仅仅是一座雪山,她更是人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