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邱)人,生卒年大约稍后于孟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故而后世将他们并称“老庄”,都是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为庄周自著,其余则为庄周后学所作。后世道教又称此书为《南华真经》。目前此书较权威的本子是清末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和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庄周认为一切事物,包括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善恶、得失、荣辱
等等都是相对的,因而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必然导致主张逃避现实与社会。
《庄子》文章的特点是想象奇特,它用虚构的寓言故事使逻辑论证直观化,形象化。《庄子》的善用比喻,在先秦诸子中也是最突出的,几乎无事不比,无篇不喻,有时甚至以比喻贯穿全篇。《庄子》文笔变化多端而喜用韵,因而又富有音乐美。《庄子》文如横柯巨树,枝叶扶疏;又若钱塘江潮, 万头俱至,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