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时代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为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1854 年。他的家庭在当地是一个中等人家。祖父曾经中过举,并在县里做过小官(训导),但最终却以精通歧黄之术,行医乡里,以悬壶济世,而维持一家生计。父亲严振先,继承祖业,是乡间的一位普通医生。当严复来到人世的时候,他的家庭虽不算富庶,却也是能维持温饱的小康之家。
然而,就在严复 14 岁的那一年,父亲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母亲、两个妹
妹和他本人。一家 4 口,全赖母亲作女工来维持生计。后来,严复在一首诗中曾回忆当时的生活说:“我生十四龄,阿父即见背。家贫有质券,赙钱不充债⋯⋯慈母于此时,十指作耕耒。上掩先人骨,下养女儿大。富贫生死间, 饱阅亲知态。门户支已难,往往遭无赖。五更寡妇哭,闻者隳心肺。”生活的艰辛,由此可以想见。
父亲的去世,不仅使他的家庭失去了生活依靠,而且也使得严复无法像一般的富家子弟那样,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当时,洋务派人物左宗棠和沈葆桢等人,在福州创办了造船厂。为了培养造船和驭船人才,又设立了“船政学堂”。根据学堂的章程规定:凡考入该学堂的学生,伙食费全免,另外每月给银四两,贴补家庭费用;3 个月考试 1 次,如果成绩优等,还可得赏银10 元;5 年毕业后,不仅可以在政府中得到一份差事,而且还可以参照从外国聘请来的职工待遇标准,优给薪水。
船政学堂的这些优待条件,对当时一般的富家子弟来讲,是看不上眼的。因为,他们家大业大,因而把科举视为正途,一心一意想从秀才、举人、进士,而步入公卿行列。而船政学堂学的大都是“洋务”,这在当时是被看作“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对于像严复这样的家庭来讲,船政学堂的这些条件,则是很有吸引力的。故而,当它在 1866 年冬天正式对外招生时,福建和广东一带的许多贫家子弟,都前来报考。13 岁的严复也正是这些前来应考学生中的一员。
揭榜了,严复得了第一名。这对于刚刚失去父亲的家庭来讲,当然是一个特大的喜讯。14 岁那年,他正式进入该校学习。
当时的船政学堂,以培养洋务人才为重点。故而,这里的课程设置中虽然也有“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以明文理”等内容,但最主要的还是以造船和驭船的相关科学技术为主。在这里,严复系统地学习了外语、算术、几何、代数、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学、光学、电学、电磁学、声学和热学等课程。这些都是当时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的新知识、新学问,与严复此前在私塾中所学的四书、五经等绝然不同。求知的欲望, 再加上少年时代的好奇心,使他对这些课程非常感兴趣,学习成绩也因此一直名列前茅。
19 岁那年,严复从船政学堂毕业。由于终考的成绩为最优等,他因此为洋务官员沈葆桢和有关教席所器重。毕业之后,他马上被派到军舰上实习。先是随“建威”号船南下新加坡、槟榔屿等地,再北至中国东部海面的渤海湾和北部的辽东湾等地。次年,福州造船厂又成功地自制“扬武”等 5 艘兵船,他被改派到“扬武”号船上,巡历中国的黄海及日本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