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道路上的头两步

在沸腾的革命斗争岁月里,通过血与火的斗争实践,法捷耶夫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他熟悉党的地下工作的全部秘密情况,熟悉游击队的全部活动情况。他始终跟白匪军和外国武装干涉军战斗;他住过泥房和帐篷,也在野外露宿过;他侦察过敌情,经常出没于城镇和山林之间;他挨过饿,受过冻, 负过伤,体验过胜利和失败的感情;他熟悉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一切都构成了他的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的题材,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过:“作为一个作家,我的诞生应当归功于那个时代”,“我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是作家,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布尔什维克了。毫无疑问,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的创作会成为革命的创作。”

根据法捷耶夫自己说,他的文学活动开始于一九二一年。他在列宁格勒住院养伤的时候,就构思过关于内战题材的大作品。他后来写的《毁灭》和

《最后一个乌兑格人》的主题同他关于内战题材的构思有关。如果考虑到法捷耶夫在远东时发表在《游击队通讯》上的文章和特写,我们还可以把作家开始文学活动的时期提早两年。不过,法捷耶夫作为作家出现却是在一九二三年。

一九二三年五月,法捷耶夫把他第一篇小说《泛滥》的手稿寄到了《青年近卫军》杂志社。同年夏季的一天,他来到了杂志编辑部。据当时接待他的编辑、作家李别进斯基回忆说: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走进屋内,头戴一顶便帽,身穿一件硬邦邦的长大衣,蓝莹莹的眼睛里闪耀着坚毅的目光。他自我介绍说,姓法捷耶夫,是矿业学院购学生,到这里来是想了解一下编辑部对《泛滥》的处理意见。李别进斯基说,小说准备发表,对小说还附带称赞了几句。法捷耶夫听了后,非常自持,对李别进斯基的夸奖很有分寸地表示了谢意。李别进斯基同法捷耶夫第一次见面就很喜欢他,并邀请他参加以《青年近卫军》杂志为中心的文学青年组织。法捷耶夫同意了。

中篇小说《泛滥》的故事发生在远东苏维埃政权创建的时期,主人公是布尔什维克聂烈京。他把农村的贫农组织起来同富农、大商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最后他在贫农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大会上宣布了苏维埃政权的诞生。作者极力把他写成一个无私的、勇敢的、高尚的具有新道德的、有理想的人。他完全献身于改造现实生活的伟大事业中,他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这篇小说中自然风光、个别人物与情节写得很成功,但整个说来艺术上是不成熟的。法捷耶夫后来自己说:“这部作品的结构是松弛的,意思是模糊的,语言是恶劣的”,是一篇“不严肃的和粗糙的”作品。

半年以后,法捷耶夫发表了另一个中篇小说《逆流》。后来,作者将这篇作品加以改写,更名为《阿姆贡团的诞生》。小说描写的是内战时期远东地区一个团队改编的故事。

这个中篇较之《泛滥》无论是主题思想、情节结构或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向前跨了一大步。团政委契尔诺科夫、战线政委索布尔、护航队长薛烈兹涅夫——这些布尔仆维克的形象比聂烈京的形象生动得多,而且更富于艺术性和说服力。这些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逆资产阶级思想潮流而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法捷耶夫这两篇早期作品虽然还很不完善,但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却是

个起点,特别是其中显露出了法捷耶夫创作上的最重要的特点——竭力要阐明共产党在组织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并尝试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这同当时那些对游击队的自发景象作绘声绘色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或用革命的最终目标来为无政府状态辩护的作品是大相径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