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

刘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 刘志丹幼年在永宁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2 年考入陕西榆林中学,在进

步教师影响下,积极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经过学习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锤炼,他逐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4 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榆中第一批团员。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更加积极地从事学生运动,先后领导了声援驱逐陕西军阀吴新田和响应上海五卅运动两次重要斗争,推动了榆林地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

1925 年秋,刘志丹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学习。次年毕业后,参加北伐。同年 9 月,奉命到冯玉祥部帮助工作,任国民联军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长,积极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

斗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曾被冯玉祥扣押于开封,后脱险回到陕西,在省委领导下奔走于鄂、皖、陕诸省,策划组织武装起义和暴动。1928 年 5 月与唐澍、谢子长等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他调任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在军阀部队和民团从事兵运工作。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奋起抗日,他和谢子长等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支队长。1932 年 2 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他任第三支队支队长,不久接替谢子长任总指挥。其间,他和谢子长等领导游击队,运用游击战术,依靠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多次击溃敌主力的猖狂进攻,狠狠打击了民团武装,创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同年 12 月,红二十六军成立后,他一度遭到“左”倾冒险主义者的迫害,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但他依然坚持为党工作,并对率军南下的错误主张进行了抵制。1933 年 8 月,陕甘边红军临地总指挥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1 月,红二十六军恢复,他先后任四十二师参谋长和师长。在陕甘边特委领导下,他率部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反革命“围剿”,解放了陕甘地区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新的陕甘革命根据地。1934 年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他任军委主席。次年初他和谢子长共同努力,统一了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党政军的领导,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军事委员会负责人,为进一步推动西北革命形势和全国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不久,蒋介石集重兵对陕甘边根据地再度疯狂“围剿”,妄图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唯一保存下来的革命根据地一举摧毁,阻止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他审时度势,沉着应战,统一指挥红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屡胜敌军,连克延长、延川等六座县城,终使陕北陕甘两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在二十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为全国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9 月率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与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在延川永平镇胜利会师,合编成红十五军团,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随后同军团长徐海东等一起指挥了劳山战役,全歼敌一○○师两个团和师直属队,沉重打击了敌人,为全面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奠定了基础。

正当斗争胜利发展之际,王明“左”倾错误在陕北得到恶性膨涨。刘志丹在肃反中受到诬陷,被捕入狱,受到折磨和摧残。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获释出狱,先后被中央任命为军委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和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要职。1936 年初,与宋任穷率红二十八军东征抗日,沿途连连获胜,受到百姓敬仰和爱戴。同年 4 月 14 日,攻打山西中阳三交镇的战斗打响后,他不顾危险,亲临

前线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不幸胸部中弹,英勇献身,时年 33 岁。

为纪念刘志丹创建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 1936 年党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