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的准备
人工培育珍珠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生产活动。特别是手术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多年来我国群众性的河蚌育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普遍质量不高,疾病蔓延,这与生产者的文化素质低, 不重视科学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从育珠手术的季节来看,春秋两季,温度适宜(10~20℃),空气湿润,河蚌在空气中的耐受力强,便于操作和运输。温度较高的季节,如果操作环境条件优越,消毒防疫工作又能切实做好,那么也可以进行手术操作,有时反而伤口恢复快,成珠速度也快。从生产实践看,温度较低时操作, 不易造成伤口感染。一般上半年手术,伤口恢复后便进入生长季节,所以, 生产中发现上半年手术接种的蚌,成珠快,圆度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用来作为手术操作的河蚌有两种不同的用途,也就有两种不同的命运。用来杀死制取外套膜组织小片的称“制片蚌”;用来嫁接组织小片,然后作为培育珍珠而继续养殖的称“育珠蚌”,两者统称“手术蚌”。
育珠蚌和制片蚌对珍珠质量同等重要,它们的种类、生长好坏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必须加以精心培育, 使其体质健壮。培育池要水流畅通,溶氧充足,酸碱度适中(pH 值 7~7.5), 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水深在 1.8 米左右。条件能达到要求的水面, 每公顷可放养 15000~20000 个左右。如水质偏瘦,应及时追肥,补充营养, 夏季高温时,以施无机肥为主;一般季节可以施有机肥。
对于池底培育的幼蚌,必须在手术前 1 个月取出,放入聚乙烯网袋中(每袋放蚌 5~10 只)吊养在专用暂养池中培育,对于春季手术的蚌,最好在早一年冬季前即挂袋培育。优良的手术蚌边缘膜较厚,如蚌壳腹缘边壳柔软、闭壳、缩足反应灵敏、手感较有分量,说明复壮良好,暂养可以结束。
如在生殖季节,发现外瓣鳃已损坏,或有多量的钩介幼虫时,既会妨碍手术操作,又容易被刺穿鳃瓣,使粘液与幼虫流出而污染伤口,易形成污珠; 或使伤口发炎,导致死蚌。因此在手术前就必须抑制其怀卵量并排放出幼虫。这时可先将蚌放在较恶劣的环境中,使其生殖受到抑制,成熟的卵便会死亡, 钩介幼虫不久会排放流产。然后将蚌放回培育池中,待蚌体得到复原后,再进行植珠手术。
在进行手术操作前,一般还需要配制玻璃板消毒液,工具消毒液,药棉浸泡液和促进伤口复原、防止感染加速成珠的滴片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