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珍珠母贝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育珠蚌在水体中生活 2~3 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孕育出一粒粒光彩夺目的珍珠。因此,就算有一个良好条件的养殖水体,在这样漫长的一个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对珍珠母贝进行经常的护理,同时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做好人为的管理、调节工作,使水体生态环境始终适合于珍珠母贝的生长发育。刚做完手术的育珠蚌,体质衰弱,创伤未愈,更需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休
养生息,恢复元气。故在手术后半月至一月内特别要求水质清新爽嫩,无污染,溶氧丰富且饵料充足的条件。在此期间要及时检查,将因手术造成的死蚌清理出去。手术恢复期内,特别需要营养的补给,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泼洒豆浆。因为豆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新鲜不带任何病原,珠蚌吃不完的豆浆也可作为藻类的营养源。手术蚌刚吊养入水,一般不宜立刻用有机肥,这主要考虑到会污染伤口,引发感染或带入病原生物。如果这时水中饵料生物贫乏不得已需用肥料的话,最好还是使用复合化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循环水的方法,将富含藻类的水渐次流入,将瘦水抽提出去补充肥水池。这样做可以不直接向育珠水体施肥,而同时有充足的饵料。总之,在手术后刚吊养的一个阶段,不仅要保证环境清新,还要有充足的饵料。
养育珍珠贝的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让母贝吃得好。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珍珠母贝主要摄食的是浮游生物中的藻类。而这些藻类不仅有种类的不同,并且时间一长,也是会被母贝吃光的。要让藻类自己不断繁殖,发展补充、增多,就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养分。这些藻类也好似其他陆生植物, 也需要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水中的藻类在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下, 吸收 CO2 在阳光照射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氮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和色素体的合成,增强光合作用的效果;磷则是构成藻类体内磷脂的重要元素;核酸
的合成和复制,也需要磷的参加,缺乏磷,可导致藻类细胞分裂和增殖速度减慢,在代谢过程中,钾是一种催化剂,可激活某些酶的催化作用,因此, 藻类光合作用也少不了钾。
明白了上述道理后,我们就可以知道给育珠蚌养殖池施肥,并不是说珍珠母贝可以吃肥料。谁都知道,地球上没有一种动物是真正靠吃肥料生长的。藻类就好比粮食,水就是土壤,给水体施肥,生长出来的是藻类——育珠蚌的粮食。
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可以使用有机肥,也可以使用化肥(无机肥)。有机肥就是那些含有机物质的动物粪便和一些绿肥等,而现在的化肥种类也很多,有氮肥、磷肥、钾肥等,也有各种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复合肥。育珠蚌养殖水体最好能将有机肥和化肥结合起来使用。
首先,在水温较低的春季和秋后,可以多施有机肥,这时用有机肥可以缓慢分解,均恒地向水体提供藻类生长繁育的各种营养,使水色保持长期稳定。有机肥在使用前最好将其同生石灰混合拌匀,堆放发酵,让其充分发酵腐熟,中和酸性后再调水泼入水中;如果在有机肥堆放时混入适量的磷肥, 效果会更好。对于清瘦的水域,这种肥料一次可以使用 50~100 公斤/亩。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水色的变化,不断追肥,晚春、夏季和初秋,水温较高,有机物分解快,藻类繁殖量大,水体中各种生物等的耗氧量也大, 而且气候多变,水质容易恶化。这时追肥应特别小心谨慎,有机肥应少量多次,并及时观察水色变化。最好在这一时期施用化肥。
上面我们谈到的水体施肥,根本作用在于促进藻类繁盛,使育珠蚌有充足的食物。所以施肥以后主要看藻类是否多到足够的量,种类是不是适合育珠蚌的胃口。合理的施肥也就是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而这个量的掌握又是通过藻类来决定的。藻类的数量和种类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生产上只有根据水的浓淡、颜色来判断。
养殖水体的水色会因不同季节、一日中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环境而有变化,低温季节一般水色较淡,高温季节水色较浓,施过牛粪的水域,水呈淡红褐色;施猪粪以后,水可呈酱红色;泼洒人粪尿或施化肥后,水呈绿色; 施禽粪以后,水色呈黄绿;投喂粉浆的水体,池水呈褐绿色或墨绿色,这是施肥以后,水质输肥的表现。
我们也已谈到,藻类数量的多少,不仅会产生浓淡颜色的变化,也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因此,也可根据水体透明度,判断水的肥瘦,决定是否需要施肥。透明度小,水浓而藻类多,这样的水即为肥水;透明度大,水清而藻类含量少,这就是瘦水,也就需要及时追肥。
不同种类的藻有不同的颜色,某些藻在水中占优势,就会使这种水体呈现某种色彩。要根据水的颜色来判断藻类优势种,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实验观察。
在育珠蚌养殖过程中,我们还经常使用生石灰。事实上石灰也是一种肥源,因为它含有钙,钙也是育珠蚌生长和分泌珍珠质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同时在育珠水体施用生石灰,还可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养殖水体,由于水中养殖动物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人为的施肥、投饵等生产活动,都会使水体向酸性方面发展。施用石灰就可以及时地调节,稳定水体的酸碱度,使其控制在中性和微碱性的状态中,才有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发育。另外,生石灰使用后,还可以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一般养蚌育珠水体,每
次用量在 10~15 公斤/亩为宜,生长旺季每隔半月一次,春季和秋后每月一次。如果以消毒防病为目的,用量可以达到 20~30 公斤/亩。当然这是指那些水深达到 1 米或 1 米以上的水体。
除了钙以外,水中的镁、钠、锰和铁等金属元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也都对珍珠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在育珠蚌养殖过程中,根据水域的不同特点, 适当使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可以促进珍珠的生长。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育珠蚌养殖水体的水流对环境的重要性。由于原来可以自由活动的珍珠母贝,经手术操作后被人为地固定生活了,所以它只能被动地摄食经过它进水孔附近的饵料。藻类就是通过进水时一同带入的,因此,如果流水体静止不动,那蚌体附近水中的饵料就会很快减少。同样,育珠蚌的呼吸也是通过进水带入新鲜氧气,并通过出水排出二氧化碳的。所以静止不动的水,就不可能使育珠蚌获得充足的饵料和氧气。
养蚌水体经常地运动,是保证育珠蚌正常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水体的动态,可以是外界水流冲击所引起,也可以由风力吹动的结果。所以较小的养蚌水体一般需要外界水流进入,而较大的水体,则自然有些风浪作用。
水流的作用是保持水体的动态,以保证蚌体周围溶氧和饵料经常得到供应,而代谢废物又可以被带走。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养蚌水域并不是水流越大越好。过速的水流会把饵料冲走,使水质变瘦,反而不利于育珠蚌生长。所以,我们提倡养蚌水域需要“缓流”,而不是“急流”,就是这个道理。
外界环境对蚌体生长固然重要,但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育珠蚌的检查、护理也必不可少。不管是绳吊或笼养,都要每隔一定时间去察看一次。特别是笼养,育珠蚌往往会平躺起来,这样由于光照等原因,造成左右两侧珍珠的阴阳面。养殖时间一长,水中一些藻类、原生动物等还会附着在蚌壳上, 蚌壳的不断生长也会被卡入网线之中。另外,蚌体是否健康或已出现病态, 也在检查中才能得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