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采收和处理

秋末冬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温虽然较低,但仍可分泌珍珠质,而此时沉积的珠质细腻光滑,不易氧化变质,所以珠光较好,我们要在冬季收获珍珠就是这个道理。如收获有核珍珠,应在预定收获期前 1~2 个月抽样检查珍珠层的厚度。对不同核径的珍珠层厚度,大致要求是:小核 0.6 毫米,中

核 0.75 毫 米 , 大 核 0.9 毫 米 。 “杀蚌取珠”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杀蚌后用

手工取珠已显得相当繁重。有一种叫做珍珠分离器的机械,用来取珠就显得方便省力。方法是将含有珍珠的外套膜取出,一并放入分离器中,把外套膜打碎成肉浆,珍珠就会沉于容器底部,再通过反复漂洗,冲走肉浆,就可分离出珍珠。但这种方法有时不能将残存于肌肉中的少数分裂珠(特别小)分离出来,另外由于机械撞击,也会对珍珠表面产生一些影响。如果还想生产再生珠,就如第四章中介绍的那样,采取活蚌取珠的方法。也有将采过珠的河蚌外套膜取下,结合育珠生产,再用于制片。

采收后的珍珠如不及时处理洗涤,会因珍珠表面粘液污物的凝结而失去光泽,时间长了还会使珍珠色泽变暗,因氧化而使珍珠变质。

刚取出的珍珠要及时洗去表面粘液、组织碎块,然后用盐水或软肥皂水清洗,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最后用绒绸布打光。

珍珠经一般洗涤,并不能显示其应有的光泽。特别是对光泽较暗的珍珠, 可用稀盐酸、双氧水或十二醇硫酸钠进一步洗涤。2%~3%的双氧水浸泡珍珠,可以除掉珍珠凹陷中的有机污物,用 2%的十二醇硫酸钠用来浸泡洗涤珍珠,可以提高珍珠的光泽。经稀盐酸处理的珍珠,需要再放入氨水中中和, 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经过初步处理以后的珍珠,还可以将其放在浸过松节油的软皮上面打磨;以硅藻土研成粉末,将珍珠放入其中,时间不宜过长,然后取出用橄榄油和软皮打光;或将珍珠装入盛有锯屑或精盐的布袋中揉磨,可以使珍珠更显光泽。

农家自己采收的珍珠,经过洗净和预处理,再阴干后可以放入布袋保存, 这样可以保持通风通气。

采收的无核珍珠,既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也具形形色色的色彩。现在许多珍珠养殖地区,农家妇女都喜欢挑选一些中意的珍珠,为自己加工一些装饰品,那么在众多的珍珠中你要选择什么样的呢?特别是颜色,显得更加重要。

到底哪种颜色的珍珠为好,随着国家和民族不同,对珍珠颜色的喜好也有不同。比如美国人喜爱白色、乳油、粉红和金色;加拿大人喜爱白色;瑞士人喜欢乳油、粉红和白色;意大利人则喜欢乳油和粉红;法国人喜白色;

英国人喜乳油、粉红、白色和金色;西德人喜欢彩色珠;香港人则喜欢红、白和黄色;印度人喜欢乳油、金色和蓝色。

每个人还应根据肤色头发不同,配以不同颜色的珍珠。比如气色好、金发和脖子较红的人,宜配白玫瑰色珍珠;皮肤浅,宜配青白或浅黄色珠;皮肤白、金发宜配灰色珠;肤色黑可配金黄色珠。一般来说,白种人多配白色系统的珍珠,黄种人多宜乳油色珠,黑种人多用金色珠。年轻人以粉红色珠为佳,年长者以紫蓝色而更显端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