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旁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①

我至今一直认为,而且将来永远认为,提醒国王注意他可能遭到的危险, 是所有法国人的义务。我在 1814 年就已承担起这项义务②,而在今天仍在执

行着它。我的意见在 1814 年朱被听取,结果酿成巨大的灾难。在目前条件下, 这种灾难是不是使这项义务变得更加重大了呢?我承认,我希望这项义务永远大子我之所愿。

1814 年 10 月,我看到全国掀起了普遍不满的浪潮③。我把当时流传的一些议论精心地保存下来,并由此得出如下的结论:

“政府在设法恢复其昔日的弊政,再建专横统治和重组旧的制度;它一直把自己看成是特权的化身,认为宫廷官宦、贵族和僧侣阶级是王权可能获得的最坚强的支柱;它不断加重人民的负担,以增设各种职位来安置其仆从; 它优待天主教徒,因为它想让法国人接受消极服从的教义。它决不设法扩大国民的实证教育,反而竭尽一切可能使人民受迷信的控制,把国民教育的领导权交给僧侣阶级。僧侣决不是最有能力担任公共事务领导的人,而所以要委他们以这种重任,首先是因为他们是旧制度的狂热拥护者。

“我终于发现:人们都认为波旁王朝在法国所走的道路,正是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走过的道路;凡是有民族感和稍微受过教育的人,都把路易十八的作为比作查理二世的作为,把御弟殿下的作为比作詹姆斯二世在其兄长在位时期的作为。”①

一句话,我对事实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以后,确信:

(一)国王和王室正在受到危害;

(二)国王和王室遭到的危险,可从任听宫廷官宦、贵族和神甫摆布的内阁的活动中找到原因;

(三)这种危险的后果,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对宫廷官宦、贪族和神甫的斗争,而内阁却把这三类人看成是波旁王朝的支柱。

根据我在本文的开端宣布的原则,我应当提醒国王注意他所遭到的不幸,但我又强烈地感到,让国王注意一个人向他提供的意见是很困难的。

经过反复考虑,我认为最便当的办法,就是拿法国革命后发生的事情与英国革命后发生的事情相对比,以明确我的下述观点:波旁王朝应当提高警惕,以避免斯图亚特王朝所遭到的覆灭。

简单说来,这就是促使我在 1814 年发表的和在今天又加以对比的动机。我今天所以要重复这个对比,是因为波旁王朝目前遭到的危险,显然与

1814 年经历的和 1815 年百日王朝①期间熬过的危险、完全一样。

① 圣西门的这篇文章,最初以一本小册子的形式发表于 1822 年 1 月,其内容大部分取村子他与梯也里合写

的《论欧洲社会的改组》。译文所据的原文,载 1966 年法文版《圣西门全集》第 6 卷。——译者注

② 指圣西门在《论欧洲社会的改组》一文中发表的意见。——译者注

③ 指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使法国从拿破仑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但又给它套上了俄、英、普、奥各国压迫的枷锁。——译者注

① 圣西门写这段话时正值路易十八在法国进行统治(1814—1815 年 3 月;1815 年 6 月一 1821 年);路易十八死后,他的弟弟亚多亚伯爵即位,称查理十世(1824—1830 年在位)。英王詹姆斯二世(1685—1688 年在位),也是继承其兄查理二世(1660—1685 年在位)而即位的。——译者注

① 指拿破仑于 1815 年 3 月 20 日由厄尔巴岛重返巴黎后,直到路易十八在联军的武力支持下回到巴黎时止

王室今天的处境和它在 1814 年的处境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不幸似乎难于挽救。

《论欧洲社会的改组》第七章(这个小册子发表于 1814 年 10 月)摘要对比对比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

一眼就可以看出,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的相似之处,在于两国革命的特点是一样的,并且每个国家后来都发挥了这个特点。两国革命的差异来自各有自己特点的两国社会的差异;一个国家的革命是由基督教传布的平等的激情所引起,另一个国家的革命是由哲学主张的平等的激情所引起。

第一期

教化的进步把旧社会秩序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使人感到有必要建立新的组织。希望进行这一种造福人类的改革的思想,激动了所有的人。国王、大人物和人民,都愿意支持这一改革。人们只有一个目的、一个志向和一个希望,那就是使人人幸福。人们下定决心,不管要付出任何代价,都要使个人利益服从全体的利益。

第二期

美景消失了,人们在牺牲面前却步,越往远看,越感到前途渺茫。人们后悔自己过于卤莽,对于公益事业的那股炽热的、激动的、盲目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而渐渐为深思熟虑所代替。人们计算了得失,许多人怀念起昔日的秩序,他们竭力取消改革所获得的成就,并开始反对自己的老伙伴。改革家们到被他们鼓动起来的小市民中去寻找支持,到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平民社会里去寻找支持。

第三期

一切权力都被愚昧无知的阶级所掌握,所以政府的工作管理得很不好。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内战和饥荒造成了普遍不幸。

第四期

社会的秩序混乱到了极点,精疲力竭的人们企图恢复秩序和甘愿再受统治。个人专制似乎并不比平民专制惹人讨厌。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敢于统治, 就一定被接受。在群众起来的时候,一个大胆的野心家克伦威尔①,一个具有

在法国所建立的暂时统治。——译者注

① 克伦威尔,奥利弗(CromweIOliVerl599—1658 年),十六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独立派的领导人。他在 1649 年把英王查理一世交付法庭处死后,于当年 5 月宣布成立共和国。在 1653—1658 年间建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公。恩格斯说他是“一身兼有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的形象”。——译者注

坚强意志而又为公众所需要的强者波拿巴,把政权夺到平民手里,而实际上是弄到他们自己手里。由于只有武力才能镇压愚昧无知者掌握的权力,所以一种全靠战争建立起来的统治,便在民主的无政府状态的废墟上冒了出来。

第五期

在几次动乱之后恢复了平静。一部分思想健全的人民希望发起的改革, 正在顺利地进行,而全民族也终于看到不想经过痛苦和动荡而达到的社会秩序。

以上就是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简史。我让读者去仔细检查我对英国革命所作的这种分析;至于法国革命,它怎么在我们中间进行了五十多年而没有给人们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没有使人们记得国民议会的美景良晨、立法会议的狂欢气氛和国民公会的激动场面呢?已被法国废除的暴政怎么还不被人们愤恨呢?谁看到路易十二的儿子和亨利四世的儿子重登他们父亲的宝座而不感到高兴呢?

这方面的事实数列跟数字数列一样。在两个数列的四个共项之后,均有无限的项①。比如,在把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看作两个数列时,在四个共项之后,均有一个相似的第五项,而法国革命的事实数列的第五项就是法国的现状。因此,我们可以有根据说,既然英国革命的事实数列有过第六项,则法国革命的事实数列也将有第六项。英国革命的事实数列的第六项,就是斯图亚特王朝的覆灭。

这样的灾祸,对于法国来说将是十分可怕的。但一些社会势力正把我们推向这样的后果,现在,我们决不应该自欺,闭眼不看这个正在接近的来日。应当防止它,应当消除它,而这决不是梦想和办不到的事。

结论

我现在来总结这项对比当中包括的观点和我在前言中提出的观点。

(一)现政府力图以宫廷宫宦、贵族和神甫作为波旁王朝的支柱,因而正在使波旁王朝遭到类似斯囹亚特玉朝所遭到的灾祸;

(二)只要现政府决意把国王和王室的利益同无数的特权分子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波旁王朝现在遭到的紧急危险就不能立刻消除。

告法国人书

我的亲爱同胞们!

你们希望摆脱特权阶级对于你们的压迫,你们不愿意再受宫廷官宦、贵族和神哺的统治和盘剥;你们想促使国王把他的利益同你们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请他限制宫廷官宦、贵族和神甫的一切奢求。

你们的愿望符合于宗教、道德和正义的一切原则。你们可以心怀坦荡地委诸于你们的愿望。

① 为了防止数学家提出的各种不同意见,我在这里只想补充一点:尽管数列中的任何一项都应当与前四项有关,但我拿来对比的事实数列的每一项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所以不必要求各项应当相等。

为了达到你们的目的,只需要一种手段,即你们起来拥护不准许有特权存在并可以对特权进行法律制裁的社会组织体系。

对此,你们可能向我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体系;而我可以向你们回答:我已设计出这种体系。此外,我也发现了不必打乱现有的社会体系而向可以满足你们的一切合理愿望的社会体系过渡的办法。我即将接着发表本书所应依据的观点。我的起点是宪章;而我的终点,则是最有利于道德、一切实证科学、艺术、农业、工业和商业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