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芭蕾

第一节 现代芭蕾的起源

现代芭蕾舞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将古典芭蕾技巧与现代舞的动作方法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舞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芭蕾之父”——俄罗斯人福金等推出了《仙女们》(现代芭蕾处女作)、《火鸟》和《彼得鲁什卡》(现代芭蕾代表作)等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强调借助音乐来扩展芭蕾的表现力,逐渐发展演变成现代流行的交响芭蕾,使之走向世界,在全世界流传。

第二节 现代芭蕾舞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芭蕾舞发生了两个革命,一是体制内的革命,一是体制外的革命。体制内的革命由俄罗斯皇家芭蕾学院里最闪亮的明星——尼金斯基所掀起,尼金斯基是当时俄罗斯培养出来的最棒、最顶尖的男舞者,他身上有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的特质,演出各种角色时,非常迷人,今天仍被大家称为“舞蹈之神”。除了他精湛的表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他那反传统的精神以及极佳的创造能力。

尼金斯基刚开始创作现代芭蕾时,创作出来的东西让大家跌破眼镜——完全是反芭蕾的美学的。如果说芭蕾的美学是假装地心引力不存在的话,尼金斯基创作的舞蹈则是完全迎合、印证地球引力的,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很多芭蕾舞者走路是往外开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训练把大腿从髋关节那边打开来,所以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表演者的线条是从中间延伸到最远的地方。想把这个关节打开,“外转”就是芭蕾美学里很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往上跳或是踮脚都是。但尼金斯基却要把动作变成非常平面式的,而且都是往下,好像生怕观众不知道有地面存在,这些做法完全是反传统的。

尼金斯基有这种反叛、革命性的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当时他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俄罗斯的一批知识分子、艺术家们,觉得芭蕾舞太受西方影响,希望找到文化上的根源,于是便在基督教文明还没传到俄国之前就有的宗教、人民信仰和习俗里面寻找创作体裁,这就是芭蕾舞在体制内的一个改革。

当然除了尼金斯基之外,同时期还有在俄罗斯芭蕾舞团有重要贡献的人物——福金。福金的第一次编导理念和诺维尔非常相似,强调舞剧须融合舞蹈、音乐和绘画等主要要素,形成一种有意义的戏剧性艺术,但却不为世人所理解,3年后他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中明确指出他编导的理念,即:

(1)必须为每部舞剧创作适合的题材、时代与民族性的动作,并适合所选的音乐,不要从古典传统剧中采用现代动作;

(2)舞剧中的戏剧动作须运用动作不断地表现出来,而不要用解说故事的哑剧和叙述戏剧的舞蹈交替出现;

(3)丟弃舞者本人有时也不理解的传统手势语言或哑剧的动作,运用舞者整个身体去传达思想与感情;

(4)运用群舞去发展舞剧的主题,不要只把群舞设计成舞台上的装饰品;

(5)舞剧应包含各种艺术的合作关系,特别是音乐不要形成分割不连贯的片段,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舞曲。

福金在俄罗斯芭蕾舞团重要贡献如下:

(1)使作品在1小时内表演完,和Petipa不一样;

(2)作品简洁,打破古典芭蕾时期的形式化;

(3)提升男舞者的地位及提高舞群的地位;

(4)抽离戏剧的成分表现,重整习惯性的哑剧技法及动作理论;

(5)出现反传统的动作,例:手部弯曲、上半身有一点弧度。

他的主要作品:《仙女们》、《垂死天鹅》、《玫瑰花魂》、《彼得鲁什卡》、《火鸟》。

第三节 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的艺术赏析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诞生在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18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19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繁荣时期。芭蕾在400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的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的一种典雅艺术形式。

(1)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芭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宫廷。其时,每当宫廷成员结婚喜庆、会见外国元首或其他庆典,即以表演这种舞蹈表示祝贺或以此助兴。芭蕾发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洛蕾娜的玛格丽特小姐和凡尔赛的姚幼斯公爵结婚之时。这部芭蕾舞的乐谱至今仍保存着,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

(2)形成并完善于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在路易十四王朝时代(1643~1715)而臻于完善。路易十四本人就是一位卓越的舞蹈家,且喜爱芭蕾表演。1661年,他创立了历史上第一所舞蹈学校——法国皇家舞蹈学院(现属于巴黎歌剧院),沿用至今的芭蕾演员手脚的五个位置和一些优美舞姿,就是1700年在这里得到固定的。在皇家舞艺大师博尚、音乐家贝弗及吕利的大力提倡下,法国芭蕾舞在文化和音乐中的重要性大增,并逐渐变成了加沃特舞曲、巴斯皮耶舞曲、布雷舞曲、里戈东舞曲等许多新的宫廷舞蹈的主要艺术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小步舞曲。吕利1760年发表的《小绅士》,是这类舞剧最著名的代表作。1789年开始,又出现了《关不住的女儿》等早期(亦称前浪漫时期)芭蕾舞剧的代表作。

(3)《仙女》标志着“浪漫主义芭蕾”的到来。19世纪初,在巴黎先后出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推出了以《仙女》(1832)、《吉赛尔》(1841)和《葛蓓莉娅》(1870)为代表的传世之作。尤其是在《仙女》这部舞剧中,女主角塔里奥妮在芭蕾史上第一次穿上特制的舞蹈鞋,使用脚尖翩翩起舞,从而被后世尊为“脚尖鞋”和“脚尖功”的创始人。“浪漫芭蕾”在舞剧题材上创造的童话取向、在审美观念上奠定的“轻盈飘逸”理论、在动作上确立的“垂直向上”习惯、在服装风格上形成的“白色纱裙”模式,对后世各个时期的芭蕾创作、训练、表演和欣赏,都产生了全方位和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浪漫主义芭蕾”被认为是整部芭蕾发展史上的核心阶段。

(4)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古典芭蕾”以俄罗斯学派的崛起为背景,并在这鼎盛时期留下了以《睡美人》(1890)、《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895)这“三大舞剧”为代表的一大批经典剧目,促使人们形成了“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的观念。俄罗斯学派的芭蕾集意大利和法兰西两大流派之大成,同时也带有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气势恢弘、动作凝重、精力过人、戏剧性强的特点,并一直保持延续至今。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的法国芭蕾大师马里于斯·佩蒂帕对俄罗斯芭蕾的崛起功不可没。他从法国移居俄罗斯,在马林斯基剧院先做演员,后做教员,最终出任首席编导,其在位34年期间,创作了54部完整的芭蕾舞剧,复排了17部传统芭蕾舞剧。著名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天鹅湖》(与伊万诺夫合作)、《堂吉诃德》、《舞姬》、《雷蒙达》等,均出自佩蒂帕之手。此外,他还为“古典芭蕾”创立了双人舞和性格舞这两大模式。

(5)20世纪的“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20世纪的芭蕾受现代舞的冲击和启发,并融合现代舞的某些技术与理念,诞生了“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在这一时期,舞蹈开始竭力回归动作本体。而以美籍俄国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1904-1983)为首的“纯芭蕾”(即非舞剧式的芭蕾作品,又称“新古典芭蕾”)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后,结束了戏剧芭蕾一统天下的局面。巴兰钦的作品多达百余部,代表作有《小夜曲》、《莫扎特组曲》、《四种气质》、《柴可夫斯基双人舞》等大量纯舞类舞蹈。而更重要的是,他深厚卓绝的音乐素养,将他的芭蕾作品提升到了音乐视觉化或称交响芭蕾的新境界。现代芭蕾的代表人物还有法国的罗兰·帕蒂、贝嘉、英国的迈克米伦等。目前,被世人所公认的一流古典芭蕾舞团有7个,其中包括前苏联的基洛夫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美国的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的皇家芭蕾舞团、法国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和丹麦的皇家芭蕾舞团。当代芭蕾的代表性人物和团体有捷克人伊日·基里安(1947~)和他的荷兰舞蹈剧院,以及美国人威廉·福赛特(1949~)和他的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

第四节 现代芭蕾与古典芭蕾之间主要区分

(1)脚上。脚尖鞋与赤脚——现代舞反对脚尖技术,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通过改良去摆脱古典芭蕾炫耀技术的倾向,提倡用舞步为芭蕾的戏剧目的服务。通过增加少量较为生活化、自然化的动作,去赋予芭蕾某种比较当代的面貌。现代舞的美学追求是:真实即是美。

(2)服装上。现代芭蕾以自然为原则,大胆地拋弃了束缚身心的紧身胸衣和过膝白纱裙。

(3)在音乐上。现代芭蕾率先采用了独立的、现成的音乐作品,及要求音乐在情调、细节、节奏、长度诸方面为舞蹈服务,并给予音乐以绝对的独立和自由。

(4)布景上。现代芭蕾简化了古典芭蕾舞剧的布景,去掉了房屋等硬景,只保留了天幕上的幻灯景和舞台顶上悬挂的吊景。

(5)灯光上。现代芭蕾将灯光简化成了比较单纯的白光。

(6)现代芭蕾去掉令人费解的哑剧和单纯的技术炫耀,增强舞蹈自身的表现力,彻底地拋弃了芭蕾的程式化肢体语汇及其传统的表现方式。

(7)在舞蹈的表演方式上,现代芭蕾舞蹈动作基本上都是在自然状态下适当地加工而成的。

(8)现代芭蕾以流行的现代舞训练体系,即以“收缩、放松”为动作原理进行练习。

第五节 我国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对于中国人来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可以说是人们对芭蕾舞的最早认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假如没有这样的“革命舞剧”,人们几乎没有机会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妙的艺术形式。

20世纪60年代,北京舞蹈学校芭蕾舞团根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创作一个革命题材的剧目”的指示,在1964年初创作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

这部舞剧的编导是李承祥、蒋祖慧,主要演员是白淑湘。剧组在创作过程中,深入到海南岛琼海县,遍访当年的娘子军连战士,收集关于当年“娘子军”的种种故事和人物原型的命运经历。舞剧《红色娘子军》共7场,连序幕和过场共9场,是中国当时前所未有的大型舞剧。这个舞剧继承了芭蕾的优秀传统,但又不拘泥于过去芭蕾舞的传统程式,独舞、双人舞,性格舞的处理完全从戏剧发展和人物塑造出发。《常青指路》中的双、三人舞和性格舞《五寸钢刀》都是很精彩的舞段。《红色娘子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排练完毕,可是在试演时,有关领导同志提出该剧只有娘子气,军人的气质却不浓的意见,于是剧组又深入到部队去接受军事生活的体验,最终于国庆前夕接受周总理的审查。周总理看过后兴奋地说:“很成功,明天就可以为外宾演出。”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这样在1964年10月1日于首都天桥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此后,芭蕾舞剧《白毛女》、《沂蒙颂》也出现在芭蕾舞台上,这表明中国的现代芭蕾舞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