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何能泊“吴船”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当时他心境很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写下了一组(四首)即景小诗。事先并未拟题,兴到笔随,便以“绝句”为题。其中的一首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成都草堂门外,仅有小小的浣花溪,而杜甫为什么会写出“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呢?那些要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东吴”的大江船, 停泊小溪畔,似乎不可理解。
60 年代中期,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在青羊宫修贮水池时,发现了一座古时水磨坊遗址,规模很大,与现在的小溪水流量很不相称。这引起了我国著名科幼小说家、考古专家童恩正等人的关注。经考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水磨坊建于北宋,当时这里河床宽大,水亦远比现在深、急,足以推动水磨。那么去往“东吴”驶行“万里”的船只停泊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早于北宋的唐代杜甫,写出这样的佳句,自然是真实的写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