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冷热干温“四极

**“冷极”。**1969 年 2 月 13 日,我国北疆镇边漠河气温下降到-52.3℃, 被称为我国的“冷极”。但与世界“冷极”相比,气温几乎要高一倍。

1885 年 2 月,人们在北纬 64 度的前苏联奥伊米亚康地区测得了-97.8℃ 的最低温度后。使奥伊米亚康第一次正式获得世界“冷极”的称号。不料, 1957 年 5 月,位于南极“极点”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观测站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测得-73.9℃世界“冷极”的桂冠,使世界“冷极”由北半球乔迁到了南极。同年 9 月,这人观测站又记录到一个更冷的-74.5℃的温度。时隔

一年,“冷极”又从“极点”搬到了位于南纬 72 度的前苏联“东方”观测站,

因为那里的温度在 1958 年 5 月下降到了-76.0℃;6 月竟再度下降到-79.0

℃。1960 年 8 月 24 日,“东方”站最低气温更下降到-88.3℃,然而这个记录仍未能保持多久。1967 年。挪威在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气温,成为迄今最低的温度。

**“热极”。**地球上因为纬度的差异,引起太阳高度角的不同,致使太阳 辐射有直射和斜射之分,从而形成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纬度最低的赤道地区就是全球最热的地方。赤道地区虽然由于阳光直射, 获得热量最多,但由于这个地区海洋面积广阔,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大气增温。加上赤道地区降雨频繁,强烈的蒸发作用又耗了一部分热量。因而赤道地区反而不是最热的地方。那么,世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

1941 年 7 月 4 日,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出现了 47.6℃的最高温度,被

认为是我国的“热极”。但是,远不及 1879 年 7 月,在阿尔及利亚的万格拉

测到的 53.9℃的最高温度。到了 1913 年 7 月 10 日,美国西南部的死谷又以

56.7℃的记录夺得了世界“热极”的称号。1922 年 9 月 13 日,利比亚北部的加里延日平均气温达 57.8℃。同日,加里延附近的阿济济亚则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测到了 58.0℃的世界最高气温,使“热极”又从北美大陆搬回了非洲。尽管十一年之后的 1933 年 8 月,墨西哥的圣路易斯也测到了 57.8℃的最高气温,但却比阿济济亚略逊一筹。

**“干极”。**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且末,年平均降水量有 9.4 毫米, 是我国的“干极”。地处撒哈拉大沙漠的苏只丹瓦斯哈勒法,年平均最小降水量低达 2.5 毫米,比我国的“干极”还少 6.9 毫米。但这还不是世界“干

极”。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从 1845 年到 1936 上整整九十一年里,没有降过雨;1971 年又连续四百多天滴雨未下。所以,那里才是真正的世界“干极”。由于降水稀少,地表水源贫乏,景象荒凉。

**“雨极”。**居于东海之中的台湾,为我国降水最多的省份。“雨港”—

—基隆东南面 14 公里处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 6,378 毫米(最大曾达8,507 毫米),成为我国的“雨极”。

1861 年,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乞拉朋齐,由于其北面的喜马拉雅山对西南季风从热带海洋带来的湿润气流的阻障抬升作用,一年之中降下了20,447 毫米的雨量,首次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时隔九十九年以后, 就是 1960 年 8 月—1961 年 7 月,乞拉朋齐又以 26,41.2 毫米的降雨量,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从而蝉联了世界“雨极”之冠。

但从多年平均降雨量来看,乞拉朋齐最近四十年中平均降水量只有 10, 818 毫米,而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上的威阿列勒山,从 1920—1972 年以来, 每年平均降水量为 11,684,一年之内就有 350 天为雨天,应当取代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