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的发现

长期以来,人们都未认识到血液的个体特性。人类血型的发现和血液分类学的创立,首先应归功于美籍奥地利病理学家和免疫学家兰德施泰纳。他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小酷爱医学,经常着迷地到他家附近的医院去看人体解剖和医学实验。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好,于 1891 年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医学学业,获得博士学位,立志把毕生精力献给医学事业。

1900 年,兰德施泰纳在研究血液的过程中发现,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同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时,有时可以出现红细胞粘聚在一起,形成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即使用力振荡也散不开。这种现象不仅见于人的不同个体之间, 而且也见于不同动物个体之间。他把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反应。这种凝集反应是血清免疫反应的表现。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凝集反应,乃是因为红细胞表面含有一些抗原性物质,而血清中则含有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遇到一种与它相对抗的凝集素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人类的不同个体之间主要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 分称 A 和 B。根据凝集原的不同,将人类血液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 A、B、O、AB 型。凡是红细胞中含有 A 凝集原者,为 A 型;含 B 凝集原者,为 B 型; 含这两种凝集原者,为 AB 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者为 O 型。血型不合适的血液相混会发生红细胞凝集。

继这一发现之后,兰德施泰纳和英国医师列文于 1927 年共同发现血液中

MN 和 P 因子,导致了此后的 MNS 血型系统的发现。1940 年,他发现血液中的Rh 因子,为 Rh 血型研究打下了基础。Rh 因子是他与英国医师韦纳共同发现的。

血液分类学的建立,给予临床医学中安全输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给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检测定型,体外证明两者相混(交叉试验)不会发生凝集时方可使用,避免了因凝集引起严重输血反应而危及生命的可能发生,并对免疫、遗传、法医及对新生儿溶血症的防治等领域均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