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法的建立

人格测验又称个性测验,是评定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技术,在临床上作为心理诊断的一个方法。

1921 年,瑞士的精神科医生洛夏首创投射性试验。他受到从事美术工作的父亲的启发,想了解病人精神障碍时对感觉有何影响,于是,他用图画来测验病人,促使病人的内心活动投射出来,从而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这些图片是用墨迹制成的,又叫墨迹测验。他在纸上涂墨迹,未干时对折,形成浓淡不一,完全对称的墨迹图。他从成千幅图画中选取出 10 张,其中 3 张为水墨迹图,7 张为彩色图,并按顺序把这些图逐一给病人看,让病人讲出在图上看到什么,加以记录,最后进行分析评定。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这是适于成人和儿童的良好的人格投射测验方法,对于诊断异常人格有一定价值, 因而曾风行一时,至今仍被认为是传统的心理测验方法之一。

1943 年,美国的哈特卫和墨金利编制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简称

MMPI)。此表采用问卷测验法,共有 566 个采用自我叙述语形式的题目,被试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是”与“否”的回答,若不能判定时则不作答。这是目前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量表。此表除用于临床诊断外,还可作为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价。它已成为精神科、内科及心理卫生界良好的筛选工具。

后来,英国的艾森克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 EPQ)。该卷由 4 个量表构成: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EPQ 分为大人和小孩使用的两套问卷,小孩量表有 97 项,大人量表有 101 项,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测试后根据各量表的计算标准评分,并参照相应的常模来解释。EPQ 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研究所有关人格研究的测定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