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病毒的法宝——干扰素
1957 年,艾萨克斯和林登曼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当任何一种病毒感染生物体时,生物的组织细胞会产生一种“法宝”来干扰病毒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抵抗病毒和消灭病毒的目的,因而,艾萨克斯和林登曼把它取名为干扰素。
那么,干扰素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抵抗病毒的呢? 科学家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才初步搞清这些问题。
原来,生物体的干扰素都是由不同氨基酸按一定数目和排列次序组成的蛋白质。目前,科学家已使用一种“手术刀”——切割酶,把它切成一段一段,并用蛋白质分析序列器测定它的氨基酸联结方式,证明它的分子量在 1
万到 3 万之间,由约 500 个氨基酸分子组成。
干扰素神通广大,能制服多种病毒。临床试验证明,它对感冒、肺炎、麻疹、狂犬病、出血热等防不胜防的疾病都有特殊的效力。例如,干扰素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治愈率达 98%,治疗水痘病治愈率可达 99.9%,功效大, 时间快,可谓药到病除。
干扰素为什么能置病毒于死地呢?
当人体细胞接到病毒入侵告急信息时,细胞就发布紧急命令,放出干扰素这个法宝。干扰素便附到病毒的身上,在病毒体内产生两种对病毒不利的酶。一种酶会将磷酸盐引入病毒,使病毒无法进行自身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种酶会对病毒核酸(DNA 和 RNA)起瓦解作用,使病毒失去传宗接代的能力。
这样,双管齐下,病毒只得乖乖“投降”。
此外,干扰素还有加强人体内专门吃癌细胞的天然吞噬细胞的能力,据临床证明,干扰素对骨癌、淋巴癌等十多种癌症都有治疗效果。
可是,直到现在干扰素的应用还不很普遍。这是由于价格和提纯方法等原因造成的。60 年代前,干扰素靠人血提取,仅提取 100 毫克干扰素,就需3 万升人血。这样昂贵的代价,使干扰素无法得到普遍应用。70 年代后,虽然可用生物化学办法来制取干扰素,即用人工先合成能表达干扰素的基因, 放到大肠杆菌等细菌内,让细菌源源不断地制造干扰素。但是,用这个方法制得的干扰素,杂质很多,提纯又困难。所以,迄今干扰素的应用远不如抗生素那样普遍。美国约翰逊公司准备在太空创办第一个生产干扰素的工厂, 利用那里无重力、无污染的特点,为人类生产更多合格的干扰素。
今天,科学家已发现三大类干扰素:第一类叫α——干扰素,它是由 166 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第二类叫β——干扰素,由结缔组织中纤维细胞产生,也称纤维细胞干扰素,也由 166 个氨基酸组成;第三类叫γ——干扰素, 由 T 淋巴细胞产生,由 146 个氨基酸组成。以γ——干扰素对抗病毒本领最大,故又有免疫干扰素的称号。
对于干扰素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不久前,我国科学家从鸡瘟新城病毒诱生人脐带血白细胞中提取干扰素信使 RNA,经反转录
成互补 DNA,由此重组 DNA,生产出大量干扰素,获得世界好评。
干扰素前程似锦,预计 2000 年后,它将像抗生素那样驰骋在医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