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麻醉药物的发明
在古代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已积累了许多麻醉法的经验。主要应用植物性麻醉物(曼陀罗花、鸦片、大麻叶等),亦有用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方法,使病人失去知觉而进行手术的。这
些方法的麻醉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当时流行有“手术刀和疼痛是不可分离的伴侣”的说法。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地做完手术。拿破仑军队的著名外科医生让·多米尼克·拉里在莫斯科军营里,曾于 24 小时之内,为 200 人做完了截肢手术。
19 世纪,化学的发展,促进了麻醉药物的研究与应用。1798 年,英国化学家 H·戴维发现了氧化亚氮(■N2O)具有镇痛和令人发笑作用。1839 年, 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氧化亚氮可使人呈现醉态,甚至失去知觉。某些牙科医生在做拔牙手术时首先使用这种化合物,以减轻牙齿疾病患者的痛苦。1842 年,美国医生朗格在做外科手术时,第一次采用了使用乙醚进行全身麻醉的方法。1846 年,美国人莫顿和沃伦在用乙醚对病人实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完成了切除颈上肿瘤的手术。后来,这种手术方法迅速传遍美国, 而且,又传到了欧洲。
在乙醚之后,人们又开始使用氯仿。英国爱丁堡大学妇产科教授辛普森于 1813 年研制出氯仿麻醉药,并于 1834 年获得使用氯仿麻醉药的完美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局部麻醉是在 1888 年由奥地利眼科医生科列尔首先用可卡因
实现的。后来,作为改进措施,于 1902 年增加了肾上腺素,随后到 1904 年, 则用毒性较小的奴佛卡因取代了可卡因。此后,全身麻醉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研制出了周围持续麻醉术可以代替全身麻醉,特别是用于产妇分娩时, 把麻醉药注射到脊髓的硬脊膜上,那里有通向手术区的神经,从而可使手术区麻醉得既彻底,又不波及其他部位。1962 年在德国生物化学家菲舍尔实现了佛罗那的合成之后,开始推广静脉麻醉法。除了巴比妥酸剂(即佛罗那) 外,1903 年以后还研制出了安米妥、戊巴比妥纳以及戊硫巴比妥等静脉麻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