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病毒之战
有一位医学专家在 30 多年前就曾指出:在地球上人类如果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战胜病毒,病毒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危险敌人。这句话不幸而言中。正当人类为消灭天花、麻疹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大批远为凶狠的病毒已悄然扑向人类。1981 年由艾滋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死亡率 100%;1995 年在非洲扎伊尔暴发的埃博拉传染病,短期内即可致人于非命。人们还发现其他许多烈性病毒,可以使人产生种种神秘的病症。人与病毒正展开殊死的决战。
1995 年 4 月中旬在非洲扎伊尔蔓延的埃博拉病,来势汹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扎伊尔发现了 316 个出血热病例,245 人死亡,死亡率达 77%。1996 年 2 月 19 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在加蓬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20 名患
者中已有 13 人死亡。这些患者以一死猩猩为食,在接触猩猩尸体的过程中染
上了埃博拉病毒,该病毒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染。患者平均年龄为 18 岁。在 13 名死亡者中,12 人已被证实直接接触了死猩猩的血液。这是非洲再一次埃博拉病的流行。
埃博拉病毒是 1976 年于扎伊尔埃博拉河附近一个名叫杨博科的小村庄
首先发现的,并由此得名。该年埃博拉病在扎伊尔的 55 个村庄及其邻国苏
丹、埃塞俄比亚流行,造成近千人死亡。1995 年第一个被发现的病人是个 36 岁的医院化验师,名叫金夫姆,他的工作是采集血样。当时他发病的症状是腹泻和发热,被诊断为痢疾,几天后发生出血并随即死亡。这时,人们才意识到,金夫姆患的根本不是痢疾,而是 19 年前猖獗一时的埃博拉病。后来相继发生了一批类似病人,其中包括与金夫姆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将病人的血样运往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化验,证实确是埃博拉病的再次爆发。
埃博拉病毒潜伏在人体内的时间很短,症状很快发生,大多呈爆发型发病,死亡率极高。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发热、头痛症状。80%的患者有腹痛、咽痛、肌痛、胸痛的现象。70%病人可发生吐血、便血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明显出血。此外,恶心、腹泻、疲乏感等症状也十分多见。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而以血液、尿液为媒介经由伤口侵入人体。一般说来在接触病人时戴上塑料或橡胶手套便可避免感染。
目前还没有直接杀死该病毒的药物,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十分困难。日本
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根据病毒的危险性将病毒分为 4 极,艾滋病毒被定为 3
级,而埃博拉病毒被定为最危险的 4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