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维护国家的尊严

春秋时期,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不仅出现了孔子那样的思想大家,也有像晏子这样维护国家尊严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日渐衰微。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外交就显得更加艰难,也变得更为重要了。

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头脑机敏,能言善辩。作为国王的主要助手,他曾经多次出使他国,在外交过程中,有理有节,进退有度,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充分表现出了维护国家尊严的忠诚与能耐。

有一次,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听说后,就对左右人说:“晏子是齐国最能言善道之人,现在他要来,寡人欲羞辱他一番,该如何做呢?”

于是,左右之人献计种种。

待到晏子如期出使楚国,到了城门口时,楚人想要嘲笑他身材矮小,因此故意不开正门,而是在正门旁开了个小门来迎接他。

在古时,家居院落等建筑会在正门旁的墙根开个小门或留一小洞,方便狗儿出入。

晏子若从小门进,正中楚人之奸计,无疑是受辱;若从城门进,必须找到一个理由,否则便显得无能,也是受辱。楚人就是这样给晏子出了一个两难之题。晏子一眼就看出了楚人的意图,毅然拒绝从小门入。并机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推论,一下就解开了两难之题。

晏子对着迎接的官员说道:“只有出使狗国者,才从狗门而入;而今我晏子出使楚国,不当由此门而入。”

晏子这一推论明确地告诉楚人:从小门入,是我晏子一人受辱,可楚人你则要付出整个楚国受侮辱的代价;你楚人不愿付出受辱的代价,则我晏子就当从城门入。你楚人就看着办吧!

迎宾官员一听,脸色发红,却无言以对,只得打开城门,请晏子从大门堂堂正正进入。在第一个回合中,晏子取得了胜利。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国治理城郊的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子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

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两国的打击吗?我们的国君识时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两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

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辅佐君王呢?”

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的重大事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

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结盟,我未干预;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30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

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70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

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5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

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

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子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

晏子觐见楚王后,却又面临着“话难听”这一关。楚王为之设宴赐酒。坐定后,楚王故意问晏子:“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当使者呢?”

楚王仗着“势”大气粗,完全不把晏子放在眼里,更不能把晏子当人看。明明活生生的人一个出现在楚王面前,可楚王他口出难言“齐国没有人了”,简直是目中无“晏子”!

晏子作礼答道:“齐国的临淄城有750百户,人人张袖可成荫,挥汗可成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站立时必须并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

晏子有意误解楚王之意,而楚王仍不善罢甘休,又再次质问晏子:“那为什么要派你出使呢?”意欲置晏子于难堪之中而后快。

面对质问,晏子机智地予以了反击。他答道:“齐国派遣使者,各有所出使的对象,贤者出使于贤君,不贤者出使于不贤之君。晏子最为不肖,故最适合出使楚国。”

晏子假因溯果,先说齐王选派使臣的原则是各有所用,人尽其才。齐王的这一原则显然是出自晏子的机智假设。然后,他再说自己是最不肖者,有意贬低自己,说不肖的晏子我就只配出使到最不肖的君王的楚国了。

晏子的这番回答,其实是接连套用了这样的逻辑:大前提是,凡是无才无能之人,就只配出使无才能的君王的国家;小前提是,我晏子是最不肖的人,故只配出使到最无才能的君王的国家;结论是,既然我晏子出使的是楚国,那楚国的君王就是最无才能的君王了。

晏子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把楚王贬折了一番,使得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无言以对。于是笑着赐晏子酒。

这时,楚王还不善罢甘休,他还有另外的计策。待饮酒尽兴时,恰好有两个小臣绑一人从殿前经过,经过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住的人怎么了?所犯何罪?”

臣子答道:“是齐国人,所犯是盗窃之罪。”

楚王又看着晏子,说道:“难道齐人生性喜欢偷窃的吗?”

晏子离席而起,回答楚王:“晏子听说,橘子生在淮南为橘,其味甜美,若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酸小涩苦,其叶虽似,但果实味道却不相同。为何会如此呢?实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如今人民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却偷窃,这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发生了变化吗?”

楚王见无论如何都羞辱不到晏子,反让自己感到羞愧,于是笑着说道:“圣人真是不可加以戏弄的啊,寡人欲让您受辱,反而自取其辱了。”

楚王依据事先的谋划,与“两个小臣”同唱双簧戏,暗中将晏子推入他们预计的陷阱中。殊不知,晏子灵机闪现,一个犀利的橘、枳类比,反将楚王推进了他们自设的陷阱中。楚王又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自取受辱,落得自我难堪的境地。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却想借机羞辱晏子,面对这种种困境,晏子竟能游刃有余,不仅自身不受辱,也保护了齐国的国威,还善巧地使对方自感羞愧,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真可谓是不辱使命。

晏子就是这样聪明机智,既不辱使命,楚国和齐国的百姓、大臣、诸侯、君王都敬重他的人品和才华。

[旁注]

姜公封国 姜公,即姜尚,字子牙,也称“吕尚”。先后辅佐了6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周武王平天下后,封姜尚于齐地的营丘。姜尚治国,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

崔庆之难 崔杼和庆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齐庄公与崔杼妻有染,两人联合由庆舍弑齐庄公,共立齐灵公的幼子杵臼为君,就是齐景公。崔杼自立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庆封心中暗怀嫉妒,便召集甲士抄杀崔全家,崔杼自缢而死。

右尹 古代官名。地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又有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古代各朝代左右的次位各有不同。此外,尹的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太宰 西周时期设置太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6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其中6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

车右 古代车战时,站在御者右边的武士。车右一般选择力士,作战时保护车左之主帅,此将帅所乘之兵车也。行车遇到障碍时,则下车助推。兵车,则车左者执弓矢,御者居中,车右者执戟以卫。

[阅读链接]

有一天,齐景公心爱的小狗死了。他十分伤心,打算做一付上等的棺木厚葬爱犬,还决定让大臣们给狗举行隆重的葬礼。

晏子郑重其事地说:“大王,百姓听了这件事,必定不拥护您做国君,各国诸侯听说了,必定看不起齐国。内有不满的百姓,外被诸侯小看,再加上大臣们跟你学开心取乐,齐国危亡不远了,这难道是小事吗?”

齐景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说:“对呀!多亏您提醒了我。狗还是送厨房,炖了吃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