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誓死保卫大宋

历史上最壮丽的爱国篇章当属军人“抵御外敌,保家卫国”。从这个角度上讲,两宋时期爱国篇章的书写者首先属于军事家,而北宋爱国将领杨业就用他的大手笔,书写了军人报国的光辉一页。

杨业,又叫杨继业,山西太原人。由于他勇敢地抗击了辽国入侵,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那是在北宋太宗赵匡义时,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经常侵犯宋的边境,伤害大宋百姓,掠夺财物。宋太宗任杨业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抵抗辽兵。

980年3月,辽国派耶律沙、耶律休哥带10万大军,出兵代州北面的雁门关,再一次侵犯宋境。警报传到代州,杨业手下只有几千骑兵,力量相差太远,大家都很担心。杨业决定出奇制胜,带领几百骑兵,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在敌人背后进行攻击。

辽军正大摇大摆向南进军,不料三声炮响,宋军呐喊着从背后杀了出来。辽军大惊,不知道宋军有多少人马,吓得四散逃奔。

杨业更是一马当先,挥动金刀连伤数名辽将,随后又刀斩辽国驸马萧多罗,生擒辽国大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这时,雁门关守军趁势开关掩杀过来,接应杨业,前后夹击,辽军大败溃逃。

这一仗,杨业以少胜多,打了一个大胜仗。宋太宗非常高兴,特地给杨业升了官。

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北宋王朝想趁此机会,收复以前被辽国占领的地方。宋太宗于986年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杨业和潘美很快收复了好几个地方,可呼延赞等却打了败仗,因此北宋王朝立即命令三路人马全部撤回。部队撤到狼牙村时,辽兵已尾追上来。

杨业对潘美说:“敌人追得凶猛,咱派出一支人马吸引敌人,然后再派战斗力强的人马,布下伏兵出其不意杀退敌人,这样才能掩护大部队撤退!”

可是,不懂兵法的监军王侁,不同意杨业的建议,他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王监军,我杨业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不过现在情况对我军不利,如果这仗硬打,会让战士白白送死。你说我怕死,给我3000人马前去攻打头阵。”

然后,杨业又对潘美说:“潘将军,前边有个地方叫陈家峪。我要是打了败仗会撤到陈家峪,希望你能带兵在那里接应。这样两面夹击定能转败为胜。”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带兵冲入敌阵。只见金刀上下翻飞,敌人纷纷落马。杨业血战几个钟头,敌军蜂拥而上,越来越多,他多处受伤,身上的白盔白甲,都被血染红了。终因寡不敌众,败进陈家峪。

杨业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在约定的地点连一个援兵的影子也没见,气得直跺脚。就在这时,敌军又追上了,杨业带领残兵又和敌人拼杀起来。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100多个兵士,可辽兵却越来越多。

杨业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流着泪感动地说:“老将军何出此言,要死咱们死在一块。”大家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

敌人又冲上来了,战士们擦去泪水,又投入了激战。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10多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伤了数名敌人。

此时,辽国名将萧达凛从暗中放出冷箭,射中杨业的战马,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杨业负伤被俘后,辽军将想尽办法劝他投降,许他高官厚禄,他至死不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

杨业决定以死明志,他在辽军营绝食三天三夜,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享年约59岁。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甚感难过,削潘美三级,把王侁除名,流放金州。

杨业以死报国的精神影响了他的后代。他有7个儿子,除杨延玉牺牲外,最著名的要数杨延朗。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他镇守边关20多年,曾多次打败辽军的侵扰。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个将军,曾在西北和河北一带镇守边境。

杨家祖孙三代英勇抗辽,为保卫大宋王朝做出了贡献。杨家的事迹在当时即被人传述,后经评话、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

[旁注]

代州 即现在的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余脉,南跨佛教圣地五台山麓。春秋时期晋地。战国时期赵地。秦代为太原、雁门二郡之境。两汉、魏、晋时期因之。隋代改为代州。唐宋时期因之。明代初州废为县,后复曰代州。清代升为直隶州,属山西布政使司。

刺史 古代职官,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13部或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监军 古代官名。监督军队的官员。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称“监军”,也称“监军事”。隋代末期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唐代中期,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

流放 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清代末期被废除。

[阅读链接]

杨业的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北宋军事家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写道:“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雁门关。”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祭典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