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壮志雄心

陆游是南宋越州山阴人,即现在的浙江绍兴。他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

陆游的父亲是具有爱国思想的正直士大夫,所结交的也多为爱国之士。父亲经常与朋友在家中聚会,谈论国事,每当说到金人入侵,他们无不咬牙切齿,痛哭流涕,意欲收复中原。

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陆游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陆游心里生了根,使他从小就决心献身抗金事业,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爱国壮志。

为了实现这一壮志,陆游不仅习文,而且学武。他曾研读兵书,还花了很长时间从师学习剑术。从剑术的学习中,培养了他英勇豪爽的气概,锻炼了他刚健强壮的体魄。

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奸臣秦桧死后,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1163年宋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辞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陆游在做官期间,做了许多爱国、爱民之事,如在大灾之年,开官仓赈济饥民;也曾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积极出谋划策。

1161年,陆游因抗金名将王炎之请,千里迢迢从家乡山阴来到南郑“干办公事”,亲着戎装戍守在大散关头。无论是诗人的人生理想的实现还是诗歌成就的取得,南郑岁月都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陆游当时身着戎装,率领将士戍守在大散关头,在风雪之夜布置骑兵突袭敌营,活捉俘虏,以摸清敌情,他还参加过渭水的强渡和大散关的遭遇战。

大散关一带,山高林密,当时又是抗金前线,居民稀少,所以时有猛虎出没伤人。为了为民除害,陆游曾在深山密林中手刺猛虎。他在《闻虏乱有感》中记述此事:

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半驰猎常半酣。

玄凶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糁糁。

陆游还考察了大散关一带“地近函秦气俗豪”的山川形势和民情习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却用关中作根本”的战略思想。他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陆游的进取方略虽得到王炎的赞同,却不见朝廷接受。随着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解散,陆游在大散关头所呈的收复中原主张终成泡影。

大散关一带的雄关沃野,铁马秋风的军营生活,北方民众的自发抗金、驰寄密报的忠义之举,不但进一步激发陆游的爱国热情,影响着陆游的思想性格,也使他的诗歌创作从思想深度到创作风格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

诗人后来回顾这种创作思想和风格变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中写道:“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在南郑经历了一段紧张丰富的军中生活后,陆游诗作的主调仍是抗金之志、报国之情。如在《山南行》中,他思考的则是经略中原的用兵主张:“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在《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一诗中,表白的则是收复失地的美好前景:“莫作世间儿女啼,明年万里驻安西”;甚至看到瀑布,也从中感激到报国之情,如在《蟠龙瀑布》中说:“意气忽感激,邂逅成功名。”

陆游离开南郑后的30多年间,不断有诗作回忆这段难忘的军中生活,前后共有300多篇,其中包括几乎人人能诵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诉衷情》中的“年少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等。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也是诗人力图实现自己爱国之志唯一的一次军事实践。

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主张,多次遭到了投降派的陷害、打击和排挤,但他对自己的理想始终坚信不疑。直至晚年病重时,报国信念和爱国热情仍然不减当年。

1210年春,这位85岁高龄的爱国老诗人病在床上已经有100多天了,吃药也不见效,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的亲朋好友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都纷纷前来探望。

在最后几天里,陆游已茶饭不进,不能说话了。全家人围在他身边,满含热泪,悲痛万分。这一天,陆游忽然示意家人要坐起来,家人只好扶着他坐好。他又让家人把窗户打开。大家怕他受风,承受不了,不肯开。陆游显出十分急躁痛苦的样子,家里人只好给他开了窗户。

此时,陆游透过窗口,翘首北望,眼含热泪,思绪难平。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亲眼看到金兵蹂躏中原人民,曾多次表示要挥戈跃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但都被南宋朝廷拒绝了。

国仇未报,一腔爱国热情只好倾注笔下。他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增无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的报国壮志,老益弥坚,“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雄”;他的收复中原的信念,至死不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几十年过去了,山河依然破碎,百姓仍遭涂炭,自己壮志未酬,所有这些,怎能不叫他“悲歌仰天泪如雨”?

诗人明白自己就要离开人世了,他又看了一会儿窗外,忽然指指书案,家里人明白,他要写诗。儿子端来了笔砚,跪在他身边。

陆游那颤抖的手拿起笔刚刚写了“示儿”两个字,便喘成一团。但他不肯作罢,用尽最后的力气,哆哆嗦嗦地写道: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说:个人生死原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可悲的是不能再看到国家山河的统一;等到有一天朝廷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家里举行祭祀时,千万不要忘了把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陆游,这位伟大而杰出的爱国诗人,直至临终,心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国家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这种至死不渝的报国信念,这种炽热的爱国激情,多少年来同他那不朽的诗作一样被人们传诵,直至今天还在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旁注]

临安 南宋朝廷1138年定行在于杭州,改称“临安”。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的西府,由于其经济基础好,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宋时期,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

枢密院 唐、五代、宋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唐代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时期建立崇政院,后唐代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

大散关 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为周代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散关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及交通枢纽。

幕府 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幕府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轮台 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古丝路北新道上的繁华重镇。汉代为轮台国地,汉武帝晚年颁《轮台罪己诏》中的轮台即此。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唐代设安西都护府后,轮台属龟兹。

九州 “九州”是我国的别称之一。古人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根据各地自然情况,将天下划分为9州,以利于管辖。它们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阅读链接]

陆游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他的作品基调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