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挺身驱逐倭寇

在明代保家卫国英雄的名单中,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是非常醒目的一位。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国人誉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是明代山东蓬莱人,出生在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将门之家。由于家教的影响,他从小就接受了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

明世宗的时候,日本的一些封建诸侯纠集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杀人放火,抢劫财物,闹得人民不得安宁。沿海居民非常痛恨,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17岁那年,担任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年轻人,看到沿海不平静,曾慷慨赋诗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保卫国家海疆的志向。

1555年,戚继光调到浙江,担任参将。他到任不久,就在温州、台州一连几次大败倭寇,成了远近闻名的勇将。

在军事实践中,戚继光深感当时军队素质太差,缺乏训练,战斗力弱,军纪又坏,无法战胜倭寇。于是他编练了以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名新军,并根据南方地形特点,创造了“鸳鸯阵”的新阵法。

这种阵法可攻可守,作战灵活,特别便于近距离作战,大大增强了战斗力。他还招募渔民,组成一支水军,从海陆两方打击倭寇。

戚继光非常重视部队的军纪。一方面,他经常给战士们讲述杀敌卫国,保护家乡,爱护人民的道理,使战士齐心合力,刻苦练兵;另一方面,他制订了严格的军纪,赏罚严明。他规定,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火,也要奋勇前进;鸣锣该退,就是前面有金银,也要坚决后退。

经过戚继光的训练,一支作战勇敢,纪律良好的军队形成了,被人们称之为“戚家军”。

“戚家军”刚练成,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台州的消息就传来了。戚继光率军进剿。敌人一闯进戚继光摆的“鸳鸯阵”,刀、枪、藤牌就像一阵暴风骤雨,密密层层向他们压了过去。倭寇一部分被当场杀死,一部分被赶到灵江里淹死了。“戚家军”大获全胜,从倭寇手里,救回了被掳去的百姓5000多人。

时隔几天,戚继光又在处州上峰岭布下天罗地网,以少胜多,歼敌2000多人,充分显示了他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接着“戚家军”又在台州地区与倭寇进行了10余次战斗,连战皆胜,把倭寇全部赶出了浙江。

“戚家军”打出了军威,名震天下,老幼皆知。大军凯旋时,台州百姓官吏出城相迎。

倭寇慑于戚继光的威名,又把骚扰的矛头指向了福建沿海。戚继光又奉命出师福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戚继光巧施妙计,“戚家军”奋勇杀敌,在宁德、牛田、林墩接连打了3个胜仗,杀敌数千,捣毁敌人的大小巢穴数十座。当地百姓出城远迎,慰劳品塞满街道。

戚继光婉言拒绝了对他个人的祝贺,他想到牺牲的士兵,难过地说:“士卒伤亡,我何忍受贺。”他带着深切的感情下营帐看望伤兵,亲自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穿上素服,声泪俱下地哭祭阵亡士兵。戚继光爱兵如子的将风,深深感动了全军将士,杀敌逐倭的士气越来越高昂。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经过戚继光等将领10余年来统率沿海军民,浴血疆场,英勇战斗,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彻底肃清了,人民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戚继光平定倭寇,保卫海疆,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爱国思想和丰功伟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直至今天,浙江、福建一带还流传着“戚家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保存着大量戚继光和“戚家军”的遗迹。

[旁注]

参将 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分守各路。明清时期漕运官设置参将,协同督催粮运。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标、河营都设置参将,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清代京师巡捕五营,各设参将防守巡逻。

鸳鸯阵 古代军事阵法之一。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所创,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此阵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而设置,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此阵通过变阵可达到“正”对“奇”的功效,对于戚继光之后发生的抗倭战争有很大的贡献。

[阅读链接]

传说,戚继光军中指挥作战的大皮鼓有一次被山里的猴子偷盗了,猴子在山坡上有板有眼地擂着,还学着戚家军演练排阵的架势。戚继光计上心来,命将士们捕捉了许多山猴置于笼内,并安放在校场边,让猴子天天观看将士们操练。数月,一支令行禁止的猴军诞生了。

倭寇再次来犯,戚继光把军队埋伏于山林中,把火器分发给猴兵,猴兵纷纷串入敌营,放起火来,敌阵中火烧连营,倭寇纷纷抱头鼠窜。戚继光挥军掩杀,不足半个时辰,全歼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