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银黑斑和摄影术
如果你是个心粗手重、做实验常“滴油洒水”的人、那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你使用过 AgNO3 溶液的第二天,你会发现昨天溅上 AgNO3 溶液的皮肤处,出现了点点黑里带棕的色斑,如果这色斑出现在脸上,你会更加着急。
别急,给你一颗定心丸:那黑斑是不会在你脸上久驻的,短则四五天, 长不过半个月,就会烟消云散的。你可能会看到它是一点点脱落的,也可能根本没察觉。这就要看你沾了 AgNO3 的那块皮肤新陈代谢的快慢情况了。
你很可能会问:“为什么 AgNO3 刚溅上时没事儿,隔一天却变黑了呢?” 告诉你,这是 AgNO3 的一种性质——它的感光性造成的。原来,那 AgNO3
溶液从棕色瓶里来到你的脸上,它就与你的脸一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强烈的光照使它分解,产生极细的银粒沉积在皮肤的表层。AgNO3 溶液是无色的,慢慢沉积下来的微细银粒是黑色的。因它没有再深入去刺激你的神经, 所以你始终也觉察不到疼痛的感觉。正是 AgNO3 的这一性质,它才必须保存在棕色或黑色的瓶子里;也正因为 AgNO3 的这种性质,才导致了近代摄影术的发明。
原来,AgNO3 放置后变黑的这种现象,早被一些细心的科学工作者发现
了。只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热和空气对它产生的作用,谁也没想到光照的因素。
1727 年,德国人舒尔策把 AgNO3 和白垩粉(性质稳定的 CaCO3)混和制成了白色乳液,盛在瓶子里放到窗台上用阳光照射。他发现,尽管瓶子里的乳液都被晒热了,可只有向阳的一面变色,背光的一面却不变,由此他认识到使 AgNO3 变色的是光而不是热。
1800 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又把树叶压在涂有 AgNO3 溶液的皮革上放在阳光下照晒,他发现树叶四周的皮革慢慢变黑了,可树叶的颜色却一点没变! 这样就在皮革上留下了黑底白叶的“阳光图片”。他很想把这图片保留下来, 但没有办到——在拿掉树叶之后,那白色的叶影也曝了光,逐渐变成黑色, 与周围一般无二了。
这以后,曾有许多人对 AgNO3 以及其他银盐进行了光敏性研究,其中特
别应提到的是瑞典大化学家舍勒,他发现了 Cl2、O2 及许多种元素和物质, 还发现了卤化银(AgCl、AgBr)比 AgNO3 更容易在光照下分解变黑的性质, 这就为摄影术的诞生提供了化学物质基础。
1883 年,德国的风景画家达盖尔巧妙地把卤化银见光分解的性质与他所熟知的绘画暗箱结合了起来,从而把传统的、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加手工摹画的“绘画镜箱”,改制成了世界最早的用银盐作感光材料的“达盖尔照相机”, 开创了近代摄影术的先河!
今天,彩色摄影和扩印技术都早已大众化了。在彩色摄影中,银盐仍起着它的骨干作用。如何用别的化学物质代替这价格昂贵的银盐,已成为要将摄影术推向前进的光化学专家们的攻关课题。